
四川师范大学《826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docx
56页目 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826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6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826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附文字版式题: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26科目名称:管理学说明:(1)试卷和答卷分离,所有答题内容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内容无效;(2)答题时,可不抄题,但须写明所答试题序号;(3)答题时,严禁使用红色笔或铅笔答题一、名词解释(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管理2 概念技能3 组织4 后向一体化 5 管理幅度6 统一指挥原则二、判断分析题(4个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 行为科学假设人是经济人。
2 组织冲突是组织的一种病态3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4 领导者就是管理者三、简答题(4个小题,每题12分,共48分)1 试述波特五力的五作用力模型的基本内容2 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3 请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4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哪些?四、论述题(2个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分析成本领先战略与特色优势战略的区别及两者的关系,同时举例说明这两大战略的实施条件2 如何有效运用激励理论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参考答案: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26科目名称:管理学说明:(1)试卷和答卷分离,所有答题内容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内容无效;(2)答题时,可不抄题,但须写明所答试题序号;(3)答题时,严禁使用红色笔或铅笔答题一、名词解释(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管理答: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②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 源的过程。
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③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④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 概念技能答: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是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概念技能实质上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能力,即对组织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因此概念技能又称思维技能管理者概念技能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胆识等,其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概念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的管理和重要性可用图1表示,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图1 各种层次的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3 组织答: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社会组织由于各自的目标不同,其组织结构形式也各不相同,并显示出各自的特点反过来,组织工作的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组织各自的工作效率和活力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4 后向一体化答:后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己在产品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或零件,改为自行生产的战略在生产过程中,物流从 反方向移动即通过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增强对其控制来求得发展的战略在供货成本太高或供货方不可靠或不能保证供应时,企业经常采用这种战略这种战略目的是为了保证物资供应来源,以发展自己的产品采用这种战略,一般是把原来属于后向的企业合并起来,组成联合企业或总厂,以利于统一规划,保证企业顺利发展当企业目前的供货方不可靠、供货成本太高或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时,尤其适合采用后向一体化战略一些大型企业一度试图通过增加供货方数量来提高自己的讨价还价能力,稳定供货来源;现在它们在全球竞争中开始减少供货方数量,同时加强对它们的产品质量、服务要求,加强对它们的控制5 管理幅度答: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理的下属的人数。
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① 管理者和下属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下属人员的训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管理者就可以保持较大的管理幅度;② 所要完成的工作的特性工作需要员工发挥创新性能力越强,则管理幅度越小;③ 任务的相似性其相似性越高,则管理幅度可加大;④ 任务的复杂性其复杂性越小,则管理幅度越大;⑤ 下属工作地点的相近性工作地点的相近性越大,则管理幅度越大;⑥ 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则管理幅度越大;⑦ 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⑧ 组织文化的凝聚力;⑨ 管理者偏好的管理风格等6 统一指挥原则答:统一指挥原则是指组织的各级结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避免多头领导 和多头指挥,使组织的决策得以贯彻实施就是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如果下属有多个上级,就会因为上级可能下达彼此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而无所适从虽然有时在例外场合必须打破统一指挥原则,但是为了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组织的各项活动应该有明确的区分,并且应该明确上下级的职权、职责以及沟通联系的具体方式。
二、判断分析(4个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 行为科学假设人是经济人答:不正确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包括:① 人际关系学说;② 需求层次理论;③ 双因素理论;④ X、Y理论;⑤ Z理论等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2 组织冲突是组织的一种病态答:不正确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组织中的冲突是常见的,特别是在变革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冲突不一定都是有害的组织中的冲突是常见的,特别是在变革中是不可避免的,组织冲突会出现竞争胜利和竞争失败两种结果,不同的结果对组织有不同的影响 3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答:正确目标管理是指组织自上而下地确定一定时期的管理工作目标,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切计划工作都围绕着目标进行,并在目标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自主管理和控制,以积极主动地追求目标成果的实现来代替消极被动地接受任务。
具体来说,它的特点主要有:① 自始至终以计划目标为中心② 目标的执行者就是目标的制定者,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③ 重点强调目标的实现④ 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4 领导者就是管理者答:不正确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扮演的就是人际角色具体包括:① 代表人角色作为管理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这时,管理者行使着代表人的角色② 领导者角色由于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他们必须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③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无论是在和组织内的个人或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建立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作用因此,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包含领导者三、简答题:(4个小题,每题12分,共48分)1 试述波特五力的五作用力模型的基本内容答: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如图2所示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 性的变化一个公司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使公司在行业内进行恰当定位,从而最有效地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并影响它们朝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
图2 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① 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 产业增长速度;③ 固定或库存成本;④ 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⑤ 生产能力增加状况;⑥ 竞争对手类型;⑦ 战略利益相关性;⑧ 退出成本2)潜在入侵者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进入障碍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① 规模经济;② 产品差别化;③ 转移购买成本;④ 资本需求;⑤ 在位优势;⑥ 政府政策3)替代品生产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和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 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② 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③ 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④ 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⑤ 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 ⑥ 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⑦ 买方行业获利状况;⑧ 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 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② 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③ 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④ 要素是否为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⑤ 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⑥ 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2 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答: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断:① 努力—绩效的联系员工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② 绩效—奖赏的联系员工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