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葬仪与信俗 文献所见宋代墓葬石作中的十二时神.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学习****样
  • 文档编号:152706944
  • 上传时间:2020-1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6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文献所称"十二时神"石作资料主要见载于宋代丧葬文献中,是宋代国丧和勋戚大臣墓葬石作事物之一 在丧仪称谓层面,宋代文献所载墓石"十二时神"源于晚唐五代文献中的"十二时"和五代宋初的"十二神",宋代礼 官开始将两种称谓合为"十二时神",体现了唐宋之际葬仪相继相承和意蕴异变的礼法特征在丧葬文化层面,宋 代墓葬石作中的"十二时神"源于上古时期的太岁"十二神”,宋代在唐代基础上将太岁"十二神”、地支"十二辰"和 五行运作系统融会创新,并杂糅逬了节气和属相文化,形成"三教合一”的葬俗文化特征在物类形象层面,宋代墓 葬中的"十二时神”石作造型未见文献详细记载,但从考古岀土实物来看,宋初应是兽首人身或人首人身兽冠的 神煞形象,宋代中期则是人首人身托兽的文吏形象,完成了"时神"形象从神兽、兽臣向人神的转变作为国家墓 葬威仪象征的石作物类,相较于其他墓葬物类,"十二时神"既能以石神的形象彰显人间的政治威仪,也是五行、地 支和属相信俗文化在宋代融合与异变的一个例证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以金、木、水、火、土为元素的五行运作,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岁时观念,形成以"天干地支" 为符号元素的时间记忆与书写范式其中,十二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以表记一日的十二个时辰,各时辰的当值之神被称为“时神",唐代以降与之对应的十二种动物则被称为”时兽”, 考古学者多称之为"十二生肖"。

      《周礼》称"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 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反映的是周代中国对时间的划分方法.迨至秦汉以降,道教创立,传统的岁时文化中逐 渐形成了所谓的"时神”信俗,宋人即有"十二年王大神,十二月将大神,十二日分使者,十二时辰使者,二十四气使 者,七十二候神王"2之论明代许仲琳编著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结局"封神”中,姜子牙对所谓"太岁部下日 直众星"都封了神,其中"直年神李丙""直月神黄承乙""直日神周登""直时神刘洪",3年、月、日、时不仅各有当 值之神,而且拥有了人间俗姓俗名考诸文献记载可知,人间的"时神"信俗在唐末五季时期逐渐被纳入到墓葬石 作中,晚唐时期的墓石中称为"十二时",五代宋初的墓石中称为"十二神"北宋建隆二年(961)六月二日太祖之母 太后杜氏崩薨,其墓葬中使用的石作称"十二时神二乾德三年(965)六月孟昶薨卒,赵宋朝廷依礼诏许其墓中使 用"十二时神”等六类石作,表明太祖时期开始合称“十二时"与"十二神"为"十二时神”,并将之与当圻、当野、祖思、 祖明、地轴、志石、券石等物件一起,组成宋代勋戚与高级品官卒后的墓葬入坟之石作,给赐"十二时神"亦成为 宋代“勋戚大臣薨卒"凶仪的重要内容。

      考古学者针对岀土唐宋墓葬中的十二兽壁画形象或十二俑物件造型,根 据壁画或石作数量、所在位置、摆放次序等,与《宋史》所载”十二时神”石作联系对应,将文献中的"十二时神” 解释为墓葬出土的"十二生肖"俑,其中以陈朝云、王元林、刘未、谢璇等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4由于晚唐两 宋丧仪文献中载及的"十二时神"石作未见具体造型或形象的文献注说,所以考古学者们多以唐宋墓葬出土的 "十二生肖"壁画或石作与文献所载名称对应解释,是当下我们了解唐宋墓葬石作"十二时神"造型或形象的唯一 可行的方式.笔者所见,学界尚无从历史文献学的视角对"十二时神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研的成果,故拟从丧仪 文献所载墓石中的"十二时神”称谓切入,对晚唐以降”十二时神"纳入丧仪的制度拟定、宋代墓葬石作的制造程 序以及"十二时神”的文化意蕴和形象演变等进行考释,冀望能为宋代丧葬仪制与信俗文化的研究提供助益性参 考一文献所载晚唐五代"十二时"墓石仪制概观唐代品官丧仪中的石作物类、数量、造型并不具体,检诸文献仅见《唐六典》和《通典》中各载有一条丧葬"明 器之属”的相关内容,此外再无其他典籍载及品官墓葬中的石作信息其中,《唐六典》卷23记载: 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已上四十事。

      当坑、当野、祖明、地轴、马、 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音声队与僮仆之厲,威仪、服玩,各视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为之,其长率七寸5从上述唐代品官墓葬石作物件名称来看,相较于前朝,唐代在石作物类上已经颇有创设虽然新、旧《唐书》等 正史文献中并无国丧和品官丧仪中使用"当圻""当野"等石作物件的具体事例,但是晚唐时期官员对品官丧仪中 的明器问题曾有过详细讨论,见载于五代入宋宰臣王溥所编《唐会要》中其一,元和六年(811)+二月,刑部兼 京兆尹郑元状奏"条流文武官及庶人丧葬"事,称"三品以上,明器九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五品以上,明器六 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九品以上,明器四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并强调"以前明器,并使瓦木为之,四神不 得过一尺,余人物等不得过七寸,并不得用金银雕镂,帖毛发装饰"6其二,会昌元年(841)十一月,御史台奏请"条 流京城文武百寮及庶人丧葬"事,称三品以上"明器并用木为之,不得过一百事,数内四神不得过一尺五寸,余人物 等不得过一尺",五品以上、九品以上明器事项与规制依次递减,而其他"工商百姓诸色人吏无官者,诸军人无职攣 者"丧葬中的明器,"任以瓦木为之,不得过二十五事,四神、十二时并在内,每事不得过七寸7两则材料中提及 的,,四神”,,十二时,,等墓石物件,应是传世文献中所见最早有关唐代品官墓葬中石作史料。

      其中,"四神"当为用以 镇守护佑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与"四神”并列的"十二时"则应是与"十二地支“对应的"辰神”五季之际,社会离乱,政权更迭,礼法承唐之余趋于废坏,百官被迫"朝秦暮楚",卒后葬仪多有降减其中,后唐长兴 二年(931)重新拟定了品官及庶人"丧葬仪制",新仪规定五品至六品升朝官"明器三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四神 不得过一尺,余不得过七寸",七品至八品升朝官"明器二十事,以木为之,四神、十二时在内,四神不得过一尺,余不 得过七寸",六品至九品不升朝官"明器一十五事,并不得过七寸,以木为之",庶人"明器一十四事,以木为之,不得过 五寸"8虽然五季丧仪墓石史料仅见后唐一例,但是新规所反映的礼仪之减降已可见一斑其中,明器之属从 唐代的"九十事""六十事”"四十事”分别减降为"三十事”"一十五事”"一十四事",新规亦表明六品以下非升朝官及 庶人墓坑中或许不能放入"四神"和"十二时”石作当然,晚唐五季丧仪文献中的明器之属"九十事"六十事"”四十事"中是否含有当圻、当野、祖思、祖明等石作, 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从前述《唐会要》和《五代会要》所载“四神、十二时在内"以及乾德三年六月太常礼院 奏言"明器九十事,石作六事"来看,9"四神"与"十二时"等石作不在所谓明器之属诸事中,据此可知“四神"“十二 时"应是晚唐以降品官丧仪中必有的墓葬石作物类。

      只是到了宋代"四神"石作减降,"十二时"先是改称为"十二 神",并在其后的仪礼更新与变革中深化为"十二时神,这种"合二为一"的称谓,不仅与传统的"十二地支"岁时文 化完全融合,还潜在地将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时神"信俗纳入品官墓葬威仪之中二文献所载宋代"十二时神”墓石礼仪制度赵氏代周建立宋朝政权后,在礼法层面首先面临的是追尊追谥先世诸祖,《宋史》卷122《礼志二十五》中即称 "太祖建国,号僖祖日钦陵,顺祖日康陵,翼祖日定陵,宣祖日安陵""宣祖即赵匡胤、赵光义三兄弟的父亲赵弘殷, 追谥"宣祖”是在建隆元年(960)三月壬戌,乾德元年(962年)十二月又诏令"改卜安陵",二年正月十一日,规定的 凶仗仪用物类中"宣祖衮冕,昭宪皇后花钗、蚩衣、赠玉,十二神、当圻、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及留陵刻漏 等"10《宋史》记载"改卜陵寝宣祖合用哀册"称,"十二神、当圻、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及留陵刻漏等,并 制如仪反映出宣祖陵寝墓石中有"十二神"石作从称谓来看,宣祖陵寝中的"十二神"当是晚唐五季品官墓 葬中的"十二时"此外,赵氏"顺祖、翼祖皆葬幽州",真宗时期"始命营奉二陵,遂以一品礼,葬河南县制度比安 陵减五分之一,石作减三分之一",12二祖墓石中是否减去了"十二神"石作难以确言。

      理论上顺祖、翼祖墓室中 应该是使用了 "十二神”石作,只是石作的尺寸和规模应只有安陵的三分之二从丧仪的礼法规定来看,《宋史》卷124《礼志二十七》对"勋戚大臣薨卒"丧仪载述较为详实,"坟所有石羊、虎、 望柱各二,三品以上加石人二人入坟有当坑、当野、祖思、祖明、地轴、十二时神、志石、券石、铁券各一",13 行文用语已为"十二时神",不过《宋史》所据"按会要”未知是何时《会要》,检阅徐松所辑《宋会要辑稿》中并 无上引文字从《宋会要辑稿》所载的具体丧仪实践事例来看,宋太祖时期几个重要墓葬实例中均使用了"石作 六事"物类,其中"十二时神"称谓多书写为"十二神".具体情况条析如下:其一,建隆二年六月二日,太祖、太宗之母皇太后杜氏"崩于滋德殿",杜氏遗令有"园陵制度,务从俭省勉从予志, 勿用烦劳\ 14至二十五日,太常礼院奏言“吉凶仪仗,准诏减省数目 .....十二时神,当圻、当野、祖明、祖思、地 轴各一",并称"望令少府监修制\ 15礼官所谓"减省数目"意指"皇太后"之丧仪物类应该“增数"以示尊隆,但杜氏 考虑赵宋政权初建诸事理应"从简”,因此杜氏墓葬中实际给赐的"六事石作”各一套与前述礼法所定的"勋戚大 臣薨卒"中的石作数目一致。

      皇太后杜氏薨卒是赵宋建政后国家遇到的第一件国丧事宜,此事比乾德二年二月改 迁宣祖安陵之事早两年,据此可知自建隆二年开始宋代勋戚墓葬石作中已经使用"十二时神”之称谓其二,乾德三年六月,孟昶及其母李氏相继薨亡,宋廷"诏礼官议定吉凶仪仗礼例以闻”,其后太常礼院官员奏言: 检详故事,晋天福十二年葬故魏王,周广顺元年葬故枢密使杨邠、侍卫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例,并用一品礼 墓方圆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明器九十事,石作六事,音身队二十人,当坑、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十二时神、 蚊厨帳、暖帐各一16孟昶母子丧仪遵循晋、周故事,表明宋初国家凶仪中的"石作六事"制度源自五季的墓石制度,上引丧仪文献中确 实只有”当坑、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十二时神"六事石作其三,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太祖崩,《宋史》载称"其吉凶仗如安陵"17前述宣祖安陵石作中有“十二神" 等六事,可知太祖陵寝墓:T中亦放入“十二神"石作,当然在石作称谓上其时应该称之为"十二时神"以上是文献所见北宋国丧中墓葬使用"十二时神”石作情况,南宋帝后墓葬中使用"十二时神"石作情况,《宋会要 辑稿》和《中兴礼书》中载有数例绍兴元年(1131)五月十七日,礼部言:据太史局申:检会园陵故事,诏内侍与少府监制造十二神等。

      今来攒宫内合用神杀等,欲乞指挥工部下所属制造 十二神系元神一十二尊,五方神五尊以五方色装造,蒿里老、清道官各一尊,各立高一尺二寸当圻神、当野神 各一尊,各立高三尺祖司神、祖明神、天关神、地轴神、仰观神、仰面神、伏听神各一尊,各立高一尺二寸 18上引文字是文献所见有关宋代墓石物类最为详细的记载,除十二神、当圻、当野、祖思、祖明、地轴等传统"六 事石作”外,言及宋代其他文献没有记载的天关、仰观、仰面、伏听四个神灵石作,合起来形成"十事石作"绍兴十三年(1143)八月二十七日,南宋朝廷更改徽宗陵寝名为永祐陵,其陵"各合修置入攒宫十二神等,依故事系 工部指挥文思院计会,太史局修置"19绍兴二十九年(1159)十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今参酌讨论到大行皇太 后攒宫合行典礼下项"时,称"依故事,修奉攢宫合用十二神等,乞令工部行下,文思院计会,太史局修制“,南宋朝廷 "诏依20绍熙五年⑴94)六月九日,宋孝宗"崩于重华宫重华殿”,八月十六日,礼部、太常寺奏言“横宫内合用十二神,乞下 文思院修制"21庆元三年(1197)+一月六日,寿圣隆慈备福光祐太皇太后“崩于慈福宫之慈福殿",九日礼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