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百喻经》主题研究.pdf

40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118168169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9.45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百喻经》主题研究 姓名:孟颖蕾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张跃生 2009052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百喻经》前有引文,后有偈文,中间是九十八个短篇每篇都由寓言和佛 教教义两部分组成,撰集者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寓言故事使佛教教义通俗易懂 本文的“主题”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撰集者表达的主题,进行归纳和 分析;二是分析寓言故事体现的复义性的主题,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的主题全 文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是关于外道的主题,其中包括苦行、剽窃、外道的错误 观点、以及亲近外道的后果等;第二章分析佛法中的导师这个主题,包括以“善 法行”为师和导师的重要性两个方面;第三章分析学习佛法的态度这个主题,作 为佛弟子应该怎样修行;第四章是关于布施的主题,分为批评用不义之财布施、 布施的好处与重要性、顿施的害处三个部分;第五章是关于佛戒的主题,分为持 戒的重要性、持戒虽艰辛但也不能破戒、如何对待犯戒、以及破戒的后果这四个 部分;第六章是关于五欲的主题,分为为“利养”修行不得正法、放下“五欲” 修习佛法两个部分;第七章是贪嗔痴这个主题,对贪嗔痴进行了分别论述;第八 章是无我、 无常、 苦的主题, 对其进行了分别论述; 第九章是大乘与小乘的主题, 讲了大乘与小乘的区别。

      关键词:关键词: 百喻经 主题 佛教 复义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Bai Yu Jing has the citation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in the end. In the middle it has 98 short stories, each consisting of two parts:the fables and the Buddhist doctrines. The collector of the book aims to make the teachings of Buddhism easy to understand through these fables. In this thesis, the research about the book’s them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make an in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hemes about the Buddhist doctrines ; second, analyze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theme embodied in the fabl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e tex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nin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bout the theme of the heretics, including the wrong view of asceticism, plagiarism and the wrong ideas of heresy as well as the consequences of contacting with the heretics. Chapter II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instructors in Buddhism, including doing good deeds as teach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structors. Chapter III deals with the theme about the attitudes to study Buddhist doctrines, telling the readers how its disciples practice Buddhism.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subject of alms, including three parts: criticism to alms with ill-gotten wealth; the benefi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donation; the harmful effects of “dunshi”. The fifth chapter is about the theme of discipline.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ing the disciplines; although it is a hard job the disciples should not break them; how to deal with disciples who violate the disciplines; the consequences of breaking the disciplines. Chapter Six talks about the theme of “Five Desires”. There are two parts: practice for benefits, you will not be a real Buddhist; to give up their “Five Desires” to practice Buddhism. Chapter Seven is on the subject of greed, angry, imbecility, giving a respective exposition. Chapter Eight is about the theme of “Anatman”, impermanence, and suffering. And the nin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theme of Mahayana and Theravada and their distinctions. Key Words: BaiYuJing Theme Buddhism Multiplicity of meaning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引 言言 印度高僧僧伽斯那, 为阐释佛教教义, 从 《修多罗藏》 十二部经中摘录譬喻, 撰集成一部用寓言申明教诫的著作——《痴花鬘》 。

      南朝时期,印度法师求那毗 地将《痴花鬘》翻译成汉文,命名《百喻经》 由于版本的不同, 《百喻经》又名 《百句譬喻经》 、 《百句譬喻集》 、 《百喻集》等 “痴”,即愚痴,在此是指那些愚痴的人而“花鬘”又做“华鬘”是古印度 的一种文体,其本意是指“花环” 也就是说,许许多多的譬喻故事,像一朵一 朵的花,将这些花穿成环,也就是指将这些譬喻故事编成集 本书的单行本有 1914 年金陵刻经处刻本,分上下两卷,系鲁迅断句,并施 资刻成1926 年王品青校订改名《痴花鬘》于上海印行另外,冯雪峰只取本 书寓言改写的《百喻经故事》 ,于 1949 年在上海印行目前所流行的各种百喻经 书籍大多依据于此三种版本 本文写作使用的是崇文书局出版陈文新评注的《百喻经》 ,以及学苑出版社 出版王小明译注的《譬喻中的智慧灵光》 ,同时辅助以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与中华 佛学研究所提供的电子佛典数据库(CBETA) 《百喻经》前有引文,后有偈文,中间是九十八个短篇前边的引文,记 述佛讲经的场所及与五百梵志的对话,以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为 最高境界,揭示出佛教的宗旨所在中间的九十八个短篇,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 分合成。

      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佛教教诫这些寓言主要 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寓言取材广泛,题 材涉及比丘修行、因果报应等人物上至菩萨、国王,下至裨使、盗贼各篇故 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富含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深刻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为我们了解天竺打开了窗口在后面的偈颂中,撰集者把 寓言故事和佛教教诫比喻为毒药和石蜜 “如似苦毒药, 和合于石蜜 药为破坏病, 此论亦如是正法中戏笑,譬如彼狂药佛正法寂定,明照于世间如服吐下药, 以酥润体中 ”喝石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喝下毒药,编撰者之所以编撰寓言故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事是为了让听者和读者更好的了解佛教教诫 汉译佛典的研究近几年非常兴盛, 许多学者从佛学与文学的角度对汉译佛典 进行了研究就《百喻经》来说,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版本、语法、宗教和文学 的角度展开的 从版本方面进行研究的有:朱金顺的《所收 版本质疑》 ①,陈洪的《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②,王孺童《 〈百喻 经〉之研究》 ③ 从语法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章有: 柳士镇的《中若干语法问题的探 索》 ④,尤慎的《“得”字用例浅说》⑤,唐为群、张咏梅的《 “我” “尔” “他”研究》 ⑥,邹德雄的《若干语法现象初探》⑦,唐为群 《(百喻经)中的副词“都”和“相” 》 ⑧,王艳芳的《 〈百喻经〉复音词研究》⑨。

      从宗教和文学的角度来讨论的有:如蔡宏的《中的佛学思想》 ⑩, 杨宝玉的《述要》 11,张鸿勋的《拈花微笑:古代印度与民间故 事的比较阅读》 12,李官福的《朝鲜民间故事与之关联探微》13,黄大年 的《对治烦恼无明的寓言集》 14,朴龙杰的《 〈百喻经〉与〈伊索寓言〉比较研究》 15 还有一些关于《百喻经》的评点释译,如王淑媛的《 〈百喻经〉评点释译选》 ①朱金顺《所收版本质疑》 , 《河北学刊》 ,2000.02 ②陈洪《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 , 《佛学研究》 ,2003.01 ③王孺童《 〈百喻经〉之研究》 , 《法音》 ,2007.10 ④柳士镇《中若干语法问题的探索》 , 《中州学刊》 , 1985.05 ⑤尤慎《“得”字用例浅说》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04 ⑥唐为群、张咏梅《“我” “尔” “他”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02 ⑦邹德雄《若干语法现象初探》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