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诗歌鉴赏纲要及导学案.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67376281
  • 上传时间:2024-07-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6.58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15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纲要一、诗歌文学常识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古体诗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上有的加上“歌”“行”“引” “吟”“曲”等名称诗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形成于唐代)律诗七言律诗(杜甫《登高》 )古典诗歌词调有定格、字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又称“长短句”“诗余”)小令散曲套数曲(又称“词余” )以元代成就最高剧曲杂剧传奇二、高考考点:1. 形象人的形象(情操,品质,感情)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塑造的形象柳宗元《江雪》景的形象(环境特点)王维《山居秋瞑》清新幽静的环境物的形象(咏物诗)陆游《卜算子咏梅》梅花孤傲、不畏严寒、坚贞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颜色词叠词数量词结构诗眼2. 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双关对比顶针通感对比互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手段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方式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叙事抒情描写手法白描 ——工笔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3.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对比衬托赋比兴婉曲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篇章结构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4. 诗歌情感思乡、贬谪、边塞、闲居、送别、田园、咏物三、修辞表达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 使语言形象鲜明, 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 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互文 :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诗歌鉴赏——人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例 1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问题: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 ,天真可爱; “ 蓬头 ”“侧坐 ” 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 遥招手 ”“怕” 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例 2、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 “ 走” 与“ 回首 ”的矛盾和 “ 却把青梅嗅 ” 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例 3、山 园 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 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例 4、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 5、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 燃 ”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 谷口 ” 、“ 涧花 ” 、“ 暮雨 ” 、“ 潭树 ” 、“ 春云 ” 、“ 檐峰 ” 、“ 鹿群 ” 、“ 山霭 ” 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诗歌鉴赏——语言教师版一 、 炼 字 篇 :1、 2004 浙 江 卷菩萨蛮李 白平 林 漠 漠 烟 如 织 ,寒 山 一 带 伤 心 碧 。

      暝 色 入 高 楼 ,有 人 楼 上 愁玉阶 空 伫 立 , 宿 鸟 归 飞 急 何 处 是 归 程 ?长 亭 更短 亭 古 典 诗 词 特 别 讲 究 炼 字 请 简 要 分 析 “ 空 ” 字 在 表 情 达 意 上 的 作 用 答 案 :“ 空 ” 字 有 白 白、 徒 劳 之 意 , ( 释 义 ) 抒情 主 人 公 伫 立在 玉 阶 , 痴 痴 地 、徒 劳 望 着 暮 色 中 归 飞 的 宿 鸟 ( 描 述 景 象 ) 鸟 归 人 不 归 , 触 景 生 情 , 引 起 无限 愁 思 表 达 了 苦 苦 等 待 而 没 有 结 果 的孤 寂 、惆 怅 , 增 添 了 全 词 的 “ 愁 ” 味 ,使 主 题 更 加 鲜 明 ( 点 情 境 /明 作 用 ) 2、 2012 安 徽 卷最 爱 东 山 晴 后 雪 ①[ 宋 ] 杨 万 里只 知 逐 胜 忽 忘 寒 , 小 立 春 风 夕 照 间 只 爱 东 山 晴 后 雪 , 软 红 光 里 涌 银 山 [ 注 ]① 本 诗 为《 雪 后 晚 睛 ,四 山 皆 青 ,惟 东 山 全 白 ,赋 <最 爱 东 山 晴 后 雪 >二 绝 句 》 中 的 一 首 。

      请 赏 析 “ 软 红 光 里 涌 银 山 ” 中 “ 软 ” 、 “涌 ” 二字 的 妙 处 答 案 :“ 软 ” 字 , 以 触 觉 写 视 觉 , 生 动 地 写 出 了 夕 阳 余 晖 可 感 可 触 、 柔 和 温 暖的 独 特 美 感 ;“ 涌 ” 字 运 用 比 拟 手 法 ,形 象 地 描 绘 出 夕 阳 红 光 映 照 之 下 ,白 雪 覆 盖 的 东 山 如银 涛 涌 出 的 奇 丽 景 象 , 表 达 了 诗 人 对 “ 东山 晴 后 雪 ” 的 喜 爱 之 情 二 、 炼 句 篇江 村杜 甫清 江 一 曲 抱 村 流 , 长 夏 江 村 事 事 幽 自 去 自 来 梁 上 燕 , 相 亲 相 近 水 中 鸥 老 妻 画 纸 为 棋 局 , 稚 子 敲 针 作 钓 钩 但 有 故 人 供 禄 米 , 微 躯 此 外 更 何 求 ?答 案 : 有 人 认 为 本 诗 最 后 一 联 为 喜 幸 之词 , 你同 意 吗 ? 为 什 么 ?不 同 意 “ 喜 幸 ” 之 说 最 后 一 句 的 意 思 是 只 是 靠 着 老 朋 友 帮 助 才 能 维 持 生 计 ,对 世 事 也 不 再 有 何 追 求 了 。

      ( 步 骤 一 )本 诗 前 三 联 渲 染 出 一 派 恬 静 幽 雅 的 田 园 景 象 , 诗 人 闲 适 地 享 受 着 妻 子 儿女 的 家 室 之 乐 经 历 长 期 离 乱 后 , 重 获 家 室 儿 女 之 乐 ,诗 人 怎能 不 感 到 欣 喜 满 足 ( 步 骤 二 )但 最 后 一 联 表 面 仍 是 喜 幸 之 词 ,实 则 包 藏 了 多 少 悲 苦 与无 奈 眼 前 的 闲适 生 活 是 建 立 在“ 故 人 供 禄 米 ”的 基 础 上 的 此 刻 寄 人 篱 下 ,艰 难 辛 酸 溢于言 表 ( 步 骤 三 ) 因 此 不 同 意 “ 喜 幸 ” 之 说三 、 统 摄 篇夜 归周 密夜 深 归 客 倚 筇 行 , 冷 磷 依 萤 聚 土 塍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村 店 月 昏 泥 径 滑 , 竹 窗 斜 漏 补 衣 灯 [ 注 ]筇 : 此 代 指 竹 杖 问 : 本 诗 是 怎 样 以 “ 夜 归 ” 统 摄 全 篇 的 ? 结 合 全 诗 简 要 赏 析 。

      答 案 : 本 诗 写 景 扣 住 “ 夜 ” 字 , 写 情 扣 住 “ 归 ” 字 , 两 字 统 领 全 篇 首 句 直 接 点明 “ 夜 深 ” , 刻 画 出 “ 归 客 ” 在 夜 晚 拄 杖 而 行 的 疲 惫 艰 难 之 态 随 后 诗 人 以 “ 冷磷 ”“萤 ”“月 ” 等 意 象 渲 染 夜 色 的 凄 凉 ,以 夜 深 仍 在 田 塍 、泥径 中 孤 身 前 行 的 艰难 表 现 出 归 家 的 心 切 而 最 末 一 句 以 深 夜 犹 见 “ 补 衣 灯 ” 的 感 人 画 面 收 束 全诗 ,与 先 前的 艰 难 和凄 清 形 成 反 差 ,写 出 家 人 对 游 子 的 关 切 与 思 念 ,更 烘 托出 游 子 深 夜 归 家 的 复 杂 心 情 , 意 味 深 长四 、 风 格 篇1、 品 评 这 首 诗 歌 语 言 上 的 特 色 长 干 曲 四 首 ( 其 一 )崔 颢君 家 何 处 住 ? 妾 住 在 横 塘 停 舟 暂 借 问 , 或 恐 是 同 乡 [ 解 析 ] 这 首 诗 歌 的 的 语 言 朴 素 自 然 ,明 快 清新 , 有 如 民 歌 。

      叙 )何 处 住 ,在 横 塘 ,通 过 自 问 自 答 的 对 话 形 式 ,采 用 朴 素 的 口 头 语 言 ,不 加 雕 琢 析 )烘 托 出 一 个 素 朴 真 率 的 船 家 女 形 象 评 ) 2、请 简 要 赏 析 这 首 诗 歌 的 语 言 特 色 乌 衣 巷刘 禹 锡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旧 时 王 榭 堂 前 燕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解 析 ]《乌 衣 巷 》 一 诗 语 言 含 蓄 深 沉 , (叙)通 过 对 野 草 野 花 在 曾 经 繁华 的 朱 雀 桥 边 肆 意 蔓 延 和 斜 阳 残 照 笼 罩 着 曾 经 繁 华 而 今 冷 落 凄 凉 的 乌 衣 巷的 今 昔 对 比 描 写 ,寓 情 于 景 ,借 环 境 的 烘 托 、气 氛 的 渲 染 ,同 时 赋 予 燕 子以历 史 见 证 人 的 身 份 , 体 现 了 咏 史 诗 的 特 色 , (析 )抒 发 了 诗 人 对 人 事 沧 桑 、 兴衰 无 常 的 深 沉 感 慨 (评 )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 li à 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 分)答: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难酬的悲伤 2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 代人赋 ” ,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 分)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 代人赋 ” ,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3 海 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本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 侧面烘托海棠美丽;诗人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之情,这就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4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 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3 分)5 泊舟严滩①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注释】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首联—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答: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 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古诗修辞手法鉴赏修辞种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顶真、反复、互文答题步骤:1. 具体运用的修辞手法2. 该修辞的诗句内容 + 作用术语3. 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题模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 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 (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公式:具体修辞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指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比喻)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排比)3.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拟人)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比喻)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问)6.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借代)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对偶)8.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比喻)9.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问)10.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11.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1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谐音)13.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双关、谐音)课堂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XX 年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问: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第一步)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 (第二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

      第三步)课堂练习 1 移家别湖上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用“ 系”“相识 ”“欲别 ” 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依依惜别的深情课堂练习 2 柳梢青 · 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 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 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课堂练习 3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问:这首诗题目是“ 听筝 ” ,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得2 分)通过对 “ 婀娜的柳态 “ 和“ 悲啼的杜鹃鸟 ” 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修辞诗歌练习1、出栈[清]张问陶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①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②注】①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②陈仓: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1)“万峰飞舞下陈仓”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 ] 夸张, (1 分)拟人 (1 分)走出险境后,回首走过的山峰好像在飞舞,(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走过险途之后的轻松、欣慰和愉悦之情1 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 ]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先答修辞手法,再结合诗文阐释,并回扣中心思想诗歌练习 2、夜半闻横管[南宋 ]程 俱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①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委:落下②金谷:即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此处代指金人占领下的北方失地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笛声?请简要分析[答案 ] (1)夸张手法 (3 分)笛声穿越层云,使树叶也纷纷振落,表现笛声的高亢2 分 ) [解析 ] 写笛声穿云振林,直可将秋风吹不落的树叶也纷纷振落,其声之力可谓大矣是明显的夸张手法诗歌练习 3、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 拟人 (3 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 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 分) [解析 ] 本词上片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诚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 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

      古诗描写手法鉴赏学案一、温故知新1、描写手法主要有: 白描、工笔、衬托、烘托、渲染、对比、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点面结合2、例题示范: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简要分析,答:主要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约客(赵师秀 ● 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问:诗歌第四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分析答:第四句 “ 闲敲棋子 ” 运用了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动作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3、总结归纳: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本诗在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公式:具体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二、巩固训练课堂练习 1 越中览古(李白 ● 唐)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答:对比衬托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课堂练习 2鹧鸪天(苏庠南宋)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③,鸳浦芙蓉叶叶愁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歌妓等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问:明代杨慎评论说:“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鹧鸪天》之佳句也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示例一:实写酒醉入眠,虚写梦中情境,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既丰富了诗歌表现的内容,也更能表现诗人旅途上的孤独和忧愁3 分, “虚实相生”1 分,分析 2 分 ) 示例二:上句写醉眠乡村客店的孤单,下句写昔日出入都市高楼的热闹,两者对比鲜明,突出了诗人旅途上的寂寞和忧愁3 分, “对比” 1 分,分析2 分 )课堂练习3 课堂练习 3 湖堤晓行(李晔元)宿云如墨绕湖堤,黄柳青蒲咫尺迷行到画桥天忽醒,谁家茅屋一声鸡问:简要分析“谁家茅屋一声鸡”的描写手法以声衬静,鸡鸣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但同时也正衬托出黎明的宁谧课堂练习 4 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吹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问:为了渲染竞渡的热烈紧张气氛,本词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试简要说明答:着力对色彩和声音的描绘前者如红色的旗帜,绿色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后者如赛船的击鼓声和观众的欢呼声,这些都再现了争胜的英勇气概和参加盛会的热烈诗歌抒情手法鉴赏导学案二、温故知新1、 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因事缘情借事抒情)C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D借历史上的人事物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2、以心观物:⑴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宜阳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⑵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问:这首诗借松抒发怎样的情感?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⑶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本诗运用了借事抒情的手法借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蕴的片段——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⑷江城子( 欧阳炯 ?五代)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答题步骤:1. 确定诗 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2. 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 ;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 ,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3. 分析所抒 感情 答题模式:1、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营造了⋯⋯氛围,抒发了⋯⋯的感情借景抒情)2、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咏史怀古、借事抒怀)3、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借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托物言志)公式:具体手法+诗句内容+表达情感二、巩固训练课堂练习 1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6 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景中含情 (1 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1 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 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参考答案 2:这首诗借景抒情(1 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2 分)课堂练习 2 谢亭送别(许浑 .唐)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问:有人认为第二句“ 红叶青山 ” 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参考答案:“ 红叶青山 ” 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 以乐景写哀情 ” 手法。

      1 分)“ 红叶 ””青山 ” 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2 分)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2 分)课堂练习 3 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借孤桐虽孤独却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的特点;能体会孤桐孤独、正直、向上、贴近大地的精神品格以此所抒发的是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