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英国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ppt
49页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 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 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 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2)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其政治制度怎 样“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并“不 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议会实权 ,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4分)18世纪以后逐步确立了对 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度;(2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 阶级获得更多议席进入议会,确保了英国民主政体的稳定;之后 又两次降低选民财产资格20世纪初,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 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代议制政治逐步完善4分)导入新课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3)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 用,并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10分)作用:《权利法案》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 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 相,从此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 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工业资产阶级首 次进入议会特点:和平渐进的制度改革在15 - 17世纪的英国历史进程中,有三条线交织凸现出来,把 英国决然地引入近代社会这三条线是:一、从13世纪的“大宪章”开始,国王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 机制已逐步成熟,英国革命至17世纪已是“水到渠成”二、自由贸易具有突破封建樊篱的明显特征,尤其是海外贸易 快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繁荣,使私人财产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反极权主义的思想倾向, 特别是宗教改革在英国经过一阵“大动乱”之后奠定了国教基础, 为英国人民创造了相当宽容和稳定的宗教环境宗教改革就其社会意义而言,本质上是一种对极权制的“抗议 ”,它非常普遍地唤醒了各阶层人民的自我觉醒意识 ——《冷眼向洋》上卷(2)依据材料概括近代民主政体率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结合所 学说明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的新进展10分)原因: 历史原因:《大宪章》颁布之后,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经济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文化原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个人意识的觉醒新进展: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或责任 内阁制最终确立);从宪章运动开始,工人阶级为获得选举权开 始了斗争第二单元 英国革命和民主 政治的形成和发展一、英国革命的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形成,其中许多人成为要求限制王权的议会的议员。
1)原因:(1)地理位置优越(2)都铎王朝政策(3)圈地运动发展 2)表现:(1)工场手工业兴起(2)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3)商业繁荣,成为海上强国 2)影响:(1)形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2)在宗教、思想、政治领域出现反封建斗争一、英国革命的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形成,其中许多人成为限制王权的议会的议员2、宗教: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利益的宗教派 别清教,宗教矛盾尖锐清教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生财有 道;反对盲信服从、主张个 人判断;反对国教中的等级 制、主张一般信徒与教牧人 员之间的平等英国国教 国王是教会最高首领 ,将教会直接置于王 权的控制之下,保留 天主教的组织和仪式 、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 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个性解 放、平等自由等要求教会置于王权之下, 加强王权,巩固封建 统治一、英国革命的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形成,其中许多人成为限制王权的议会的议员2、宗教: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利益的宗教派 别清教,宗教矛盾尖锐3、思想:反对“君权神授”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不 断滋长13世纪上半期,法学家布莱克顿曾提出:“国王不应服 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因为法律创造了国王 ,国王必须遵守法律。
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王在法下 一、英国革命的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形成,其中许多人成为限制王权的议会的议员2、宗教: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利益的宗教派 别清教,宗教矛盾尖锐3、思想:反对“君权神授”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不 断滋长4、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利益,突出表现在国王与议会的矛盾进一步 激化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 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签字不久,贵族再次 与国王发生冲突,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议会 制度开端后来,议会逐渐演变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 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由乡绅和市 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即由 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构成英国的议会政体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但它形成了 “国王在议会中”(国王必须经过议会立法,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王在法下”(国王必须 按照法律管理国家)等英国传统政治原则,对王权有着 限制性的作用英国革命前夕,不少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已经成为 下院代表议会的存在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封建斗 争提供了现成的政治舞台。
斯图亚特王朝(1603-1688)的专制统治1)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 2)经济上,推行垄断制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无 法自由经营企业 如只允许由王室特许的公司经营煤矿和海上一些航 线的贸易,对民间经营的建筑和面粉生产等行业进行种 种限制 3)宗教政策上,迫害“清教徒”,维护国教统治地 位 如擅自印发传单者,轻则处以带枷和鞭挞的惩罚, 重则处以无期徒刑 4)财政政策上,不断增加税收解决财政危机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改变了传统上的王室与议 会的关系,双方矛盾趋于激化 一、英国革命的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形成,其中许多人成为限制王权的议会的议员2、宗教: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利益的宗教派 别清教,宗教矛盾尖锐3、思想:反对“君权神授”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不 断滋长4、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利益,突出表现在国王与议会的矛盾进一步 激化根本原因就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英国革命的经过1、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年)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改变了传统上的 王室与议会的关系,双方矛盾趋于激化。
(1)导火线:税收问题(2)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3)实质:封建统治者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分歧: 专制与自由、个人独裁与法律平等 2)1628年,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彼等(两院议员)伏祈圣主陛下:自今而后,非经国会法案共 表同意,不宜强迫任何人征收或缴付任何贡金、贷款、强迫献金 、租税或类此负担;……亦不宜使任何自由人因上述种种致遭监 禁或扣押;陛下宜调离上述海陆军队(散驻全国各郡,并违反居 民意志,强迫居民接纳住入其家宅),俾民人等今后不再受累 …… ──《权利请愿书》思考: 1、议会要通过《权利请愿书》达到什么目的? 2、 《权利请愿书》从哪些方面限制了王权? 3、《权利请愿书》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室的第一次交锋,但 这次交锋却披上了几层温柔的“面纱”,你能发现这些面纱吗? 4、为什么议会没有撕破面皮直斥国王,反而带上“面纱”呢?反映 了早期资产阶级斗争有何特点?1、限制王权,维护议会利益 2、征收捐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请愿的方式;以交税换取国王承认 4、传统原因:国王不受法院管辖的;现实原因:公开破裂易导致 社会动荡,而交换方式可以照顾到王权与议会的脸面,便于事情的 解决。
特点:用和缓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 二、英国革命的经过1、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年)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改变了传统上的 王室与议会的关系,双方矛盾趋于激化 2)1628年,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3)1641年,提交《大抗议书》材料:(120条)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 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的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 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 宣布这些权利是违反法律的197条)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国会所信任的枢密大臣、 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 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又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 供援助——《大抗议书》(1641年12月》思考:1、从材料第120条看,议会针对什么行为提出抗议?2、在抗议书中议会提出了哪些要求?3、比较分析《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有什么不同点和 相同点?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抗议书提出会带来什么影响?1、不经议会同意向人民征税 2、废除国王任意征税的权力;国王交出行政权力 3、相同:都是在专制统治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前提下提 出的;都是要限制国王的权利,提高议会的地位;都有利于议会 地位的提高。
不同:由请愿到抗议;由限制国王权力到国王要受议会的控制 4、是双方生死存亡的正面交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和平斗争维护 利益已不可能,武装冲突不可避免二、英国革命的经过1、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年)2、两次内战阶段(1642-1649年)1)1642-1646年,第一次内战,囚禁查理一世,议 会军获胜2)1647-1648年,第二次内战,议会军再次获胜3)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英吉利共和国思考:1)为什么英国内战会打两次?议会、军队内部矛盾 2)为什么议会能够最终战胜国王?经济实力强、军事改革、克伦威尔作用 3)查理一世以什么罪名被处死?为什么要处死他? 暴君、叛徒、杀人犯、公敌等罪名,违反英国传统 ,实行暴政 4) 处死查理一世说明了什么问题?法律至上法律高于国王的尊严法律这样说:依靠我,国王 才能统治,依靠我,制定法律的人才能受到公正的对 待国王不可以改变确立的法律,他只可以按照法律 激励和完善自身依法者存,违法者亡——英国早期一轶名作者二、英国革命的经过1、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年)2、两次内战阶段(1642-1649年)3、共和国和护国政体阶段(1649-1653-1660年)1)背景:中下层人民起义不断,封建守旧势力围攻,资产阶 级和新贵族内部矛盾,只能以武力巩固其统治。
2)措施:(1)政治:武力解散议会,建立护国政体,加强个 人集权(2)军事:对内军事管制,对外征服侵略(爱尔兰 和苏格兰)(3)思想:奉行极端清教教义;限制民主自由(4)经济:发展工商业,鼓励海外发展3)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军事独裁专政4)结果: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混乱,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如何评价克伦威尔?1、功绩:1)善于治军,组建“新模范军”,指挥议会军打败王军,取 得内战的胜利2)处死国王,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共和国3)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积极发展工商业 ,厉行清教法规;对外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颁布《航海条 例》打击荷兰,这些措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2、不足:克伦威尔掌握政权后,解散议会,加强个人集权 ,就任护国公,加强思想控制,限制民主权利;对外穷兵黩武带 来财政困难等,实质是一种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政权,带有消极 因素3、总评:克伦威尔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领导了推 翻封建王朝与保卫革命成果的革命运动,他所暴露的缺点与局限 ,正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