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连动式结构的句法分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13543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9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语连动式结构的句法分析    Summary:连动式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备受关注的句式结构之一本文从句法学角度对连动式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结构是从属结构,是主语控制结构,并对连动式中第二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和第二动词为及物动词但其宾语为空位宾语的情况进行了区分和研究Keys:连动式 句法 管约理论 空算子移位一、引言连动式结构(“serial verbal constructions”or “V-V series”)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结构,一直受到语言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基本构成模式为:S+V1(NP+V2(NP),V1(NP)和V2(NP)代表动词(组),S是它们共享的主语连动式结构的主要特点为:在该结构中,没有任何句法标记说明两个动词(组)之间的语法关系,示例如下:“连动式”这一概念是由赵元任先生在其《国语入门》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把这一结构和其它具有相同构成模式的动词并列结构(VP-conjoining)区分开来 赵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汉语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句法结构,英语中并无对应句式,这就是动词连用结构我们知道的并列结构也涉及到毗邻的动词(组),如:他天天写信会客在并列结构中,语序是可以改变的,如:他天天会客写信。

      但是,对于连动式结构来讲,这些动词(组)的顺序则是固定的Chao,Yuen Ren,1948:38)在其所著的《汉语口语语法》中,他还写道:连动式结构是介于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之间的一种句法结构,而且更接近于后者连动式结构就像两个组成部分皆为动词(组)的并列结构但是,动词并列结构的语序可以改变而不影响句子价值,连动式结构在句序改变时则会造成 句子价值的变化Chao,Yuen Ren,1968:325~326)关于连动式结构的语法特点,赵先生指出,连动式中的第一个动词(组)是第二个动词(组)的修饰成分他把“修饰成分”定义为在向心结构(endocentric structure)中呈线性排列在中心词(head)前的成分(Chao,Yuen Ren,1968:274)海尼尔博士等人在《汉语结构手册》一书中同样指出:连动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该结构中的两个动词(组)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一个是中心词,另外一个是修饰成分(Henne,H.etal,1977:188~192)他们也提到连动式结构应与下列结构区分开:1.从句组,其中各个子句都有自己的谓语动词;2.动词并列结构,其语序可以改变而不改变句意;3.宾语由动词组充当的动宾结构。

      当然,也有很多语言学家给出了连动式结构不同的划分范畴比如查尔斯·李和桑德拉·汤普森(Charles Li and Sandra Thompson,1981)在论述连动式时就涵盖了所有具备“V(NP)V(NP)”这一基本构成模式的结构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语言研究者们的争论焦点一直集中在连动式结构范畴的确定上,而对于其内部结构的研究和关注远远不够因此,本文将尝试探讨汉语中连动式结构的句法特点,希望能就其内部结构给出一定的阐释关于连动式结构的范畴及分类,笔者将沿袭赵元任先生的做法,如例(1)中所示二、连动式的基本句法特点在汉语中,有些结构与连动式具有相似的句式,如兼语结构(pivotal construction)和动词并列结构等要把这些结构区分开,就要弄清楚它们各自的句法特点为此,笔者将从话题化(topicalization)、情态(modality)、否定(negation)、体标记(aspect-marking)、强调结构(focusing construction)和准分裂结构(pseudo-cleft construction)这个方面对连动式结构的句法特点进行剖析首先,连动式中的任一动词(组)都可以通过话题化移至句首成为话语平面上的话题。

      如:(2)我(去医院)(看病)a.去医院,我看病b.看病,我去医院第二,对于连动式而言,情态词可以出现在其中的任一动词(组)前,情态词的作用范围可以仅限于带有情态词的那一动词(组)如:(3)我(买礼物)(送朋友)a.我 要买礼物 送朋友b.我 买礼物 要送朋友第三,连动式中的任一动词(组)都可以变成否定结构,否定范围仅限于被否定的那一动词(组)如:(4)我(去医院)(看病)a.我 不去医院 看病b.我 去医院 不看病第四,体标记可以置于连动式中的任一动词(组) 中,如例(5)中的完成体标记“过”:(5)我(坐飞机)(去广州) a.我 坐过飞机 去广州b.我 坐飞机 去过广州第五,汉语强调句中的焦点标记词“是”可以放在连动式中的任一动词(组)前,“是”后的成分成为句子焦点如:(6)我(上街)(买笔)a.我 是上街 买的笔b.我 上街 是买的笔最后,汉语准分裂句中的标记词“的是”可以出现在连动式中任一动词(组)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如:(7)他(用钢笔)(写信)a.他 用的是钢笔 写信b.他 用钢笔 写的是信以上分析让我们对汉语连动式结构的句法特点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连动式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从属结构,而不是并列结构。

      如果从以上六个方面对于动词并列结构作一简单分析,这一点就更加清晰明了了如:(8)他(唱歌)(跳舞)a.他要唱歌跳舞b.他不唱歌跳舞c.他唱过歌跳过舞d.他是唱的歌跳的舞e.他唱的是歌跳的是舞三、连动式的“管约论”分析我们将运用乔姆斯基的管辖与约束理论(GB theory) 进一步分析汉语连动式的内部结构如赵元任先生(1968)和海尼尔博士(1977)所讲,连动式是一种从属结构,那么在管约论这一理论框架中,连动式就该被认定为主语控制结构也就是说,连动式中的主语在语义上控制着其后的两个动词(组)下图是对例(1)b的句法分析根据管约论,该句中的 S’是管辖障碍,因为句中的主要动词统领(c-commandin)下一层的PRO(通常出现在不定式主语位置上的空语类);如果S’不被认定为管辖障碍的话,PRO就会被管辖因为这个位置不能出现名词组,所以,PRO应该是不受管辖的如下所示:(9)a.我需要笔[PROi 写信]b.*我需要笔[我 写信](10)a.他[PROi 坐飞机]去广州b.*他[他 坐飞机]去广州显然,例(9)b和例(10)b两句是不合语法的错误句子,这就意味着PRO短语部分是无格位的,因此不受管辖。

      由于缺少主管成分,例(1)b中的PRO就不受制于“邻属条件”(subjacency condition)如:(11)我希望[proi 能借一支笔[PROi 写信]](12)他说[proi[PROi 坐飞机] 去广州]不难看出,这里PRO的先行词在pro(相当于代名词的空语类)从句外,也就是说,它违反了“邻属条件”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把连动式结构认定为主语控制结构这一做法是可行的在例(9)和例(10)中,以连动式呈现的目的结构被分析为主语控制结构这里的目的结构通常为及物动词组但是,目的结构也可能是一不及物动词如:(13)我们 盖房子 住我们 盖房子[PROi 住]我们还会发现,即便有时目的结构是一及物动词,这一动词的宾语也必须省略掉如:(14)我 做饭 吃/ * 我做饭吃饭我 做饭[PROi 吃__](“__”标记空位宾语)那么,我们该如何分析这种带有空位宾语的连动式结构呢?对于这一句式的传统分析认为,第二个动词的宾语之所以省略,是因为它和第一个动词的宾语指向相同这就意味着应该有这样一条语法规则使得例(14)目的结构中的动词宾语被强制删除,并且这里的删除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根据管约论,任何词项的删除都要具备可复原性,而例(14)中的空位宾语却是必须要删除的,因此对于这一句式的“删除论”分析是行不通的。

      Chomsky(1980)对英语中类似句式的分析采用了空算子移位法(empty operator movement)如下例中,空算子由宾语位置移至S’的COMP(标句成分)处15)Ii bought a bookj[s’ OP j[s PROi to read tj]]下面,我们将借用这一方法尝试分析汉语中与例(14)相同的句式16)我i 做 饭j[s’ OPj[s PROi 吃 tj]]例(16)中的变项受空算子的约束,满足了管约论中变项的约束条件这一分析是如何演绎出来的呢?(17)我 种 菜[吃__ 和卖__ ]/* 我种菜[吃菜和卖菜]例(17)中的目的结构包括两个并列动词,两个动词都带有强制空位宾语例(17)通常会被看作是连动式和动词并列结构的结合体我们又该如何对它进行分析呢?假设空位宾语是因为删除产生的由于例(17)涉及到并列结构,删除就要正确地去除每个并列成分中的相应词项例(18)就是因为删除并没有完全去除对应的两个目标而出现错误18)* 我 种 菜[吃 菜 和 卖__]例(18)中的语法错误还可以解释为不完全抽取也就是说,例(17)中目的结构的宾语是被抽取而不是被删除我们知道,抽取(extraction)必须施于所有并列成分中具有相同地位的词项。

      例(18)显然违反了这一点,因而是错误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例(17)中目的结构的动词宾语是被抽取的,那么这些宾语被抽取到什么地方?如何进一步处置?一种分析认为它们是被抽取到COMP位置然后被删除但是,正如前面所讲,词项的删除要受到可复原条件的制约,因此,被抽取项在COMP位置被删除的解释就不合理了可见,目的结构中的动词宾语在原位被删除或被抽取后再删除的说法都无法充分解释例(18)的语法问题Chomsky(1980)的解决方案才是更为合理的:例(18)目的结构中根本不存在任何实义宾语,而是一种空算子移位结构,如下所示:(19)我 种 菜j[s’ OPj[s PROi[VP吃 tj 和 卖 tj]]]基于这种分析再去解释例(18),我们可以看到,例(18)的问题不是因为违反了删除或抽取原则,而是违反了某种词项选择规则如:(20)a.* 我 种 菜[吃 菜 和 卖 菜]b.* 我 种 菜[吃 菜 和 卖__ ]c.* 我 种 菜[吃__ 和 卖 菜]如果我们采用例(19)中的分析方法,也就是说,目的结构中的动词选择的是抽象宾语而不是实义宾语,例(20)中句子的错误就可以归因为错误的词项选择。

      综上所述,运用空算子移位法分析汉语中与例(14) 相同的句式是可行的四、结语本文主要从句法学角度对汉语中的连动式结构进行了探讨研究,并赞同赵元任先生把连动式看作从属结构的划分方法为了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连动式的内部句法结构,本文运用管约理论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句法分析,指出连动式是一种主语控制结构此外,还对连动式结构中第二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和第二动词为及物动词但其宾语为空位宾语的情况进行了区分,并运用空算子移位法对后者进行了分析阐释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