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理必修3思考和活动题答案 第二章.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7665261
  • 上传时间:2017-1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P17 活动从“图 2.3 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龙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节发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蒸腾减弱,空气变干燥,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P20活动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温时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较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准备了物质条件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极易沙化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给特场带来的环境影响有三个方面:(1)牲畜品种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后,由于牲畜食草的单一性会引起个别草类的严重破坏,从而造成草场生物资源的破坏。

      2)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被集中的规模经营取代后,必然造成牲畜数目的增加,造成整个草原的过牧,引起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 (3)由季节游牧变为掘井定居后,定会造成水井周围草原的超载放牧,出现荒漠化圈,若继续发展会造成整个草原的毁灭草场被破坏后,地表水减少、气候干旱、沙尘暴频发,人类生活、生存的环境极度恶化,会出现“沙逼人退“的局面3.由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入北气候越垣,越不篮球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情况下,封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水地人类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回事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子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图2.9中可以看出,家作侵入牧区对草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特卖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4.图2.10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问题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源人口过快伯增长,致使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量增加,因社会不能满足需求而出现贫困饥荒人们为了解决必需的生活用品而过垦过牧,造成草场资源的破坏,荒漠化加剧因土地不断退化、风蚀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使作物产量逐年降低,载畜量不断减少,人们陷入更为严重的贫困饥荒。

      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办法可以寻根溯源,即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资源利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恶性循环断续发展下去P23思考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干旱区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前所述的有: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戈壁和沙漠;②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④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在众多的荒漠化潜在因素作用下,一旦植被遭破坏,荒漠化的速度将非常快一旦绿洲变荒漠后,要想恢复植被就异常困难,这首先是由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的,脆弱的环境像一个玻璃花瓶一样,一量打碎便很难恢复其次是由植物的生长习性所决定的,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而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土壤贫瘠,缺少植物生长的优越条件,植物生长困难再次是植被遭破坏后,荒漠化效应会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水分更加缺乏,气候更加干燥,植被恢复更加困难P26 活动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成分、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

      两极的冰川在气温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地沿海的国家会因此失去大量的国土,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2.联系框图如下:从框图中可以看出,森林资源被大面积毁坏后,会引起一边串的反应,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3.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全球气候变暖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增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怎样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呢?首先要保护好现在的森林;其次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P27 思考1.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加快水循环的过程,增加水循环的水量,除海陆间循环活跃外,内陆循环也很活跃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减弱,空气干燥,从而降水变少,气候变得干旱,甚至出现旱涝无度的局面这种变化不仅在当地表现明显,也会影响全球从全球来看,雨林担负着“空调机”和“加湿器”两种功能,若雨林被毁,全球除变干旱外,还会造成气温升高,酿成全球变暖的恶果雨林成云致雨的作用,在为陆地补充淡水的同时,还会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绿树葱茏的雨林植被覆盖的地面与裸露的地表的太阳的照射下,引起的大气变化也是不同的P29 思考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这主要是因为:(1)在茂密森林的覆盖下,有与沙漠地区相同程度贫瘠的土壤。

      (2)雨林与沙漠一样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一量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2.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 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P29 活动1.至少 15 年垦荒者首先选择适于耕作的小块土地,然后砍倒树木,烧毁开荒连续耕作 1-3 年后,因为作物生长的消耗和雨林地区的淋洗,土壤中的养分尽失,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垦荒者只好弃耕土地,迁移到新的林地上,再砍树开垦被弃耕的土地,经过15-20 年的时间慢慢恢复植被,但可能仍逃脱不了再次被焚烧的噩运从迁移农业的过程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需要 20 年左右的时间(连续耕作时间加上森林再生时间)。

      2.①从 A-B,土壤肥力在不断提高原因是随着雨林植被的日渐繁茂,枯枝落叶不断增加,分解后补充到土壤中的养分不断增多②从 B-C,土壤肥力在不断降低原因是雨林被砍伐焚烧开荒以后,土壤中的养分被作物逐渐消耗,加上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后,养分淋洗、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③从 C-D,土壤肥力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弃耕的土地正在植被的恢复之中,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小④D 以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的肥力有所回升,但恢复不到原先的水平3.图 2.19 说明了休耕期的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影响当休耕期15 年,森林能够完全再生形成次级森林,但与原始森林有相当大的差异,要想使次级森林成为原始森林的状况,还需要 80-100 年的时间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越来越大,必然会出现休耕期越来越短的现象,森林植被的恢复变得非常困难,热带雨林将走向毁灭P32 思考雨林公路的修建,有利于所经过的地区资源的开发、物资的流通,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整个巴西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公路的修建给脆弱的雨林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种创伤不仅仅是修建公路对雨林的毁坏,而是公路的辐射作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毁林垦耕的现象发生,新建城镇居民点,必然要向周围的环境要耕地;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必然会造成大面积雨林的毁坏;运输方便后,伐木公司采伐森林的速度也将加快;等等那么这条雨林公路该不该修呢?该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也认为发展是第一位的,为了发展经济修公路没有错,但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P33 活动本“活动”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应在讨论交流中达成一致,在此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角色一:原住民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到城市去不可取一方面,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适合;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必然会造成人满为患,随之出现的是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将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应该继续留在自己的家园,保护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接受森林外的文明,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展经济、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创造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生活环境,达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 角色二:政府官员破坏森林会成为环境的罪人,保护森林会成为世界的功臣,依靠毁坏雨林发展经济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保护森林是第一位的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取资金、偿还债务、解决贫困:一是采取以保护为主的开发方式,利用雨林的整体优势发展雨林旅游业、雨林养殖业等;二是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既然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保护也是全世界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角色三:商业伐木公司老板作为商业伐木公司的老板不应唯利是图,应当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在采伐森林的同时,要及时在热带雨林种植树木,促进雨林的更新,这是对全人类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P35 思考雨林的前途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态度、当地政府及国家的政策和当地民众的观念的影响,因为是开发还是保护完全受人的操纵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除了要通过“宣言” “议定书”之类的东西对当地政府及国家施压之外,还要伸出援助之手,切实帮助解决当地政府及国家的困难,例如贫困问题、债务问题等作为当地政府及国家要切实认识到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作为当地的公民要形成保护意识,凡是不利于雨林保护的事不做这样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财富——亚马孙雨林,雨林的前景是光明的反之,在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给雨林造成不可挽回原损失,雨林的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和大多数人一样,对雨林的前途持保护的态度因为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P36 活动1.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1)发达国家早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发展了经济、积累了财富,当环境出现问题时,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增加它们发展的压力;(2)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正在消耗着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目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与它们的高消费有重大关联;(3)发达国家比较富裕,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除贫困,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

      2.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是必要的只要解决了巴西等国的贫困和债务问题,雨林也就得到了保护而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帮助巴西等国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3.设立国际基金,使亚马孙地区政府和民众能从管理和保护中获利,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去毁坏雨林,这对保护亚马孙雨林是完全可靠的综上三个议题,保护雨林的核心问题是消除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贫困,他们开发雨林、毁坏雨林,全是由发展的需求决定的P37 问题研究资料 1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夏雨集中,且多暴雨;(4)土质黏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资料 21.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具有的优势是:①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②耕地面积广大;③土壤肥沃;④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资料 31.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可引起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等一系列反应。

      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