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北京胡同介绍八大胡同.pptx
18页胡同,目录,Contents,“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胡同形成,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发展演进的大约在五十万年前,这块地界儿开始有了原始人居住,不过那时只是住在天然洞穴而已到了距今大约一万到四、五千年间,这儿出现了原始氏族公社,开始住上了易简房屋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045年,这儿成了奴隶制的古燕国的都城,叫蓟城,可当时的城墙只是用夯土筑成的到了战国时期,广为流传的周礼考工记明确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见那时已非常注重城建制度了,就连城中街道布局都有作了明文规定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从秦、汉开始,无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隋、唐、五代和宋朝,这块地界儿一直都是北方的重镇十世纪初,辽朝建立,把这儿当成了陪都,改称南京,又称燕京公元十二世纪,金朝建立,在此建都,称为中都,中都城里出现了坊、街、道、巷,但至此还没有“胡同”出现,“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
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 百顺胡同 胭脂胡同 韩家胡同 陕西巷 石头胡同 王广福斜街 朱家胡同 李纱帽胡同,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 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最初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会馆后来大多改为民居山西太平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初称太平会馆,后改名太平试馆著名藏书家、山东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馆内咸丰年间,移馆王广福斜街,定名“太平试馆”馆匾为大青石料胭脂胡同,原名为胭脂巷,全长100米,宽约5米巷其北口开在百顺胡同,南口开在两广路上珠市口西大街胡同呈南北方向,其中有东壁营与西壁营从中穿过现残存长仅有三四十米,胡同虽小,但常被列入八大胡同之中在这几个胡同里胭脂胡同最短,但一等妓院有十多家 过去胭脂胡同的一等妓院有10多家,其中莳花馆是一家三进带跨院的大四合院,几乎占了半条胡同。
据李金龙先生考证,明朝时,这个大院叫苏家大院,有名的妓女苏三(玉堂春)曾在此居住其正门几经变故,现今已是百顺胡同居委会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面,是条老胡同直到1965年整顿地名时,才改为韩家胡同韩家潭是一条文化底蕴丰厚的胡同因为这条古老的胡同正是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它孕育和催生了京剧的问世;同时这里又有清初大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故居芥子园 韩家胡同为什么原来叫韩家潭,因为有水潭明朝那会儿,这里地势低,存水跟凉水河的一条河沟通着,水多排出去,水少灌进来积水不断,还有个文雅的名字:寒葭潭从乾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清吟小班并不只是皮肉生意,她们更多的是陪客人吃茶、宴饮、抚琴弹唱,弄曲填词 旧京妓女有“南班”、“北班”之分,“南班”扬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女子,文化素养高色艺俱佳,能琴、棋、书、画、笙、管、丝、弦,略通诗词,多数还能做一手好菜黄河以北的“北班”女子就差得太多了赛金花、小凤仙都是南班女子(小凤仙所在的云古班在陕西巷二十二号,现为陕西巷旅馆)石头胡同在上世纪70年代时全长448米,宽5.9米门牌:1-129号,2-80号现在因为修两广路拆除近30米胡同内原有望江会馆、盂县会馆、严陵会馆、龙岩会馆。
石头胡同是一条上百年的古老街巷,明代就已存在明代修建城墙,皇宫所用石料曾存放这里,故名石头胡同,至今未改石头胡同旧时还是妓院集中地,为“八大胡同”之一,有诗道:“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石头城指的就是石头胡同,它也是中国著名的人文景观街道之一王广福斜街,曾叫王寡妇斜街,现在叫棕树斜街,东连大、小李纱帽胡同,西接石头胡同,这条胡同的房屋较为破旧从前,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贵香院、双金下处、全乐下处、月来店下处等朱家胡同,在早曾分为留守卫胡同和羊毛胡同,这条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楼、陆生院、洪顺下 处等与朱家胡同相连的清风巷、清风夹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窑子的聚集地,不过没有“八大胡同”名气大李纱帽胡同,八大胡同之一清光绪年间刊印的京师坊巷志稿记为“大李纱帽胡同”解放前此处曾是妓院聚集地之一这条街当年与小李纱帽胡同一样,纱帽作坊多因大李纱帽胡同比小李纱帽胡同宽大,所以称大1965年改名至今叫大力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