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山教案_2.docx
19页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学习折纸:猴子爬山 活动准备: 1、 猴子爬山的折纸范例一份 2、 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活动过程: 1、 教师边念儿歌,边操作折纸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猴子,真可爱,花果山下来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教师:小猴子爬山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一个这样的玩具?那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小猴子爬山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折纸步骤: (1) 正方形纸,对边折 (2) 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 将手插进中间层撑开成锥形,两腰向内压,成正方形 (4) 剪下上面一角,画上猴头两面下角沿虚线折,露出中间层 (5) 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 (6) 用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即可爬山了 4、发下材料,让幼儿自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 5、作业完后,互相欣赏作业。
爬山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爬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 欣赏课件问:你知道在这一大片叶子里面藏着什么?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读第3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直观理解叶柄 4、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边默读这三句话,边画出爬山虎的脚(一生板画,其余的在座位上画) 5、评议图画 6、出示影片,让学生配音 7、小结 (二)研讨第4自然段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 3、出示句子,用“5”画出动词 4、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表演 5、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 6、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
个别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看课件,讨论,小组汇报 8、这段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9、齐读 (三)研读第5自然段 1、看课件,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 2、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总结课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以《我发现______的秘密》写片断 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细丝 嫩红 爬山虎的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