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院药剂科考试名词解释.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86094268
  • 上传时间:2023-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药物:是指能够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 有目的的调节躯体生理功能, 并规定有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的一切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用药2.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3. 药理学: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4. 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5. 药代动力学: 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 、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6.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7.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8. 首剂效应:系指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有些药物本身作用较强烈,首剂药物如按常量给予, 可出现强烈的效应, 致使患者不能耐受。

      如降压药可乐定 因此对于具有这种性质的药物, 其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 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到一般治疗剂量,较为安全9. 继发反应: 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是治疗量下产生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可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10.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 发生的一种以机体功能失调或组织病理变化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1.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药理效应12. 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短暂接触抗菌药物后,虽然抗菌药物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但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仍持续一定时间13. 反跳现象:又叫停药综合征,回跃反应指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突然停药后,原症状复发并加剧的现象,多与停药过快有关14. 毒性反应: 一般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患者对药物敏感性过高而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或组织病理变化15. 生物利用度: 药物活性成分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被用来作为制剂的质量评价16. 半衰期: 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 是决定给药剂量、 次数的主要依据, 半衰期长的药物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长;反之亦然17. 化疗指数: 是评价化疗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一般以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表示, 即 LD/ED 化疗指数越大, 表示该药物疗效越高、 毒性越低505018. 首关效应: 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 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道粘膜及肝脏时极易发生转化, 部分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降低,甚至无效19. 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20. 表观分布容积: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当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为表观分布容积21. 稳态血药浓度:当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时,锯齿形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 即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22. 药物峰浓度: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且通常与药物剂量成正比1许多药物经肝排入胆汁, 由胆汁流入肠腔, 然后随粪便排出 有些药物在肠腔内又被重新吸肝肠循环: 23.收,可形成肝肠循环。

      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 24. 灭活: 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变为有活性或活性强的药物 活化: 25. 有些药物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或者降解减慢 酶的诱导: 26. 根据药物作用部位,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局部作用: 27.又称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是指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环(或直接进入血管)而分布到 药物全身作用: 28.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些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 耐受性:29.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者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 依赖性: 30.赖性和精神依赖性指长期连续用药后,中断给药时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的紊乱和戒断症状如使用吗啡、可卡因 成瘾性: 31. 等成瘾后,突然停药出现烦躁不安、流泪、流涎等症状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胞蛋白质组分,能识别并与某些特殊微量化学物质——配体结合,并通过放大 受体: 32. 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内源性物质(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或药物 33.受体调节: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有关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34.与激动剂竞争相同的受体, 其拮抗作用是可逆的。

      与激动剂合用时的效应, 取决于两者 竞争性拮抗剂: 35. 可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的浓度和亲和力 当拮抗剂的内在活性增加时, 该类药虽不与激动剂争夺相同的受体, 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可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 36.的结合, 即使不断提高激动剂的浓度, 也不能达到单独使用激动剂时的最大效应可使激动剂的量效曲 线右移,斜率降低,最大效应降低 也称完全激动剂,既与受体有高亲和力, 又有高内在活性, 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 37. 激动剂: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 38. 生理性拮抗: 合并用药效应减弱, 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拮抗作用: 39.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作用较原来各药单用时增强或相等者称为药物的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 40. 药物的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关系 药物量效关系:41.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42.时量曲线:以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为时量曲线 效价:指产生一定效应时所需要药物剂量的大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高。

      43.44. 效应力: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是同系列药物效应大小之比,越大,效能越大a 45.肝药酶:是生物转化的主要酶,选择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46. 药酶:是指代谢药物的重要酶系统,主要有微粒体酶,其中最重要的是肝药酶47. 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48. 一级消除动力学: 指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即恒比消除,t 恒定,大多数药物按1/2此消除49. 血-脑屏障: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入脑的屏障,称为血-脑屏障它有利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在组织学上,血- 脑屏障是由血-脑、血-脑脊液、脑脊液-脑组成250. 安慰剂: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真药相似,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51. 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52.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53. 抑菌剂: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均称为抑菌剂54. 最低杀菌浓度: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55. 灭菌法:系指杀死或出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56. 细菌的耐药性: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57. 交叉耐药性:指致病微生物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58. 水肿:指机体内的钠和水潴留而引起的组织间液积聚过多59. 增敏作用:一种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的敏感性增强的现象60. 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 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 61.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62. 冬眠合剂:由氯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等药物组成,使患者处于深睡状态,体温、代谢和耗氧量均降低63. 被动转运: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至浓度低的一侧,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64. 滤过: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的极性或者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差和渗透压差,被水携带到低压侧的过程65. 特异质: 个别患者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极敏感或者极不敏感的反应,或出现与往常性质不同的反应66. 化学治疗:凡是对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癌细胞导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67. 洋地黄化:强心苷的传统用法是先或足够效应而后维持之为获足够效应常于短期内给予足够剂量,即全效量,使血中药物浓度达有效水平,此即“洋地黄化” 68. 隔室模型:是指把药物在体内分布和消除相似的部分用隔室来表征,把复杂的机体模拟为隔室的组合,把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描述为各个药物量的变化过程,来进行药物动力学处理的方法69. 阿司匹林哮喘: 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其他解热镇痛药后诱发哮喘70. 帕金森病: 是由于黑质-纹状体退行性病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中多巴胺不足,导致多巴胺神经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的综合征71. 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能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壳手术前麻醉72. 局部麻醉药: 是一类能够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的药物73. 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使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74. 分离麻醉:能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可引起意识模糊,短时记忆缺失,痛觉完全消失,肌张力增加,这种意识和感觉分离的状态称之为分离麻醉75. 表面麻醉:选择表面穿透力强的药物,喷或涂在黏膜表面,使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产生麻醉现象。

      76. 复合麻醉:指同时或者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品或其他辅助药物,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药往往效果不理想77. “ 神经安定镇痛状态” : 常用氟哌利多与芬太尼按50:1 制成合剂做静脉注射,使患者产生精神恍惚、 活动减少、 痛觉消失但不进入睡眠状态的一种特殊麻醉状态78. 法定处方:指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定性质,在制备或医师写法定制剂时,均应遵3循法定处方的规定是医师对某一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调配和发给患者药剂的依据,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 79. 医师处方: 经济上的意义 处方药:凡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配制、 购买和使用放入药品称为处方药 80. 非处方药: 患者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称为非处方药 81.酸碱理论,给出质子的物质叫做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做广按照Bronsted-Lowry 广义酸碱催化: 82.义的碱,有些药物可以被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做广义的酸碱催化 OH 催化水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