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张桐胜职业军官职业摄影 大学生职业规划3000字新编.doc
2页张桐胜:职业军官,职业摄影张桐胜:职业军官,职业摄影 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生职业规划 30003000 字字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河北霸州市胜芳镇人,1953 年 12 月生,1972年 1 月入伍党员,研究生文化程度主任记者,现任国防科工委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摄影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理事 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出版走向世界伏尔加河之旅丽江古城心雨集等二十多本画册 年收支比例: 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基本上是吃皇粮,人是单位的、相机是单位的,出外拍摄费用也是单位负担 这些年,我主要是进行些专题性的研究和创作,出版一些画册发表作品比较少,稿费也不多,支出以文养文,自力更生的办法 在图片的销售方面,因为摄影作品市场还不成熟,自己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定位标准和法律准备,虽然有不少人想购买我的摄影品,但一直没有开展销售业务,以后会向这方面发展 近期计划: 近来正在抓紧时间完成一部反映中国西部的一部重要画册,这个画册已经拍摄 7 年,现已接进尾声另外一本反映国外人文风光的画册准备明年出版 几句心里话: 国防科工委肩负着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武器装备的生产、试验工作,我的任务就是用摄影艺术手段,来反映这一战线所取得的每项重要科技成就。
如何通过摄影艺术,再现这些科技成果和科研世界,是我多年来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技摄影所反映的对象确有它自己独特的内涵,神奇的景观和深邃的境界,如果深入观察,动情体验,就会在那冰冷的机械中,发现一种难以捉摸的美为国防科技事业我拍摄了数十万张科技照片 在研究科技与摄影艺术的同时,我还长期坚持对如何将摄影艺术与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结合起来使摄影在人类整个文化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其独特的艺术作用摄影家不只是一个记录者,应该是一个艺术家、一位学者、哲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技术水准,用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去观察生活,领悟人生,才能使摄影艺术走进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摄影艺术佳作十多年来我通过摄影艺术手段,对俄罗斯、英国等地进行了全面的文化考察和研究同时也对中国的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摄影考察和文化研究,对西北的丝绸之路,西南的茶马古道等历史古迹都进行了摄影考察,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大批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有不少作品成了绝版,有些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了这方面的主要成果专著有伏尔加河之旅俄罗斯文化艺术、英国之旅、淹没的三峡、丽江古城等。
图片选自张桐胜大河风组照 编辑同期声 和别的摄影师相比,张桐胜的日子过的可算是滋润的器材一流,所有拍摄费用有单位担着,这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可在中国有这种幸福生活的人有很多,但象张桐胜这样革命、生产两不误的却并不多 按张桐胜自己的话说,中国有很多养艺术家的单位,但是真正的艺术家并不多 主要是条件太优越了,缺少生存的紧迫感 张桐胜能有今天这么自由的创作条件也是他这么多年来的奋斗结果28年前,一个 19 岁喜好绘画的农村青年走进部队,从放电影到文化干事到专职摄影,一直到现在两杠四星的大校,他付出了多少! 张桐胜的底子不薄,他说在当兵之前,曾经钻进被封闭的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艺术类书籍在部队,他最早的工作是放映员,这对他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部队这种环境使他对自己的摄影工作有一种精益求精的要求他的任务是拍摄航空航天科技,他把工作融为艺术的创作 他还有一个优点是善于总结,也就是说他有很强的编辑能力,所以他能把自己的图片集结成书,而航空航天类的画册几乎没有谁比张桐胜更有条件编辑,前后二十多本画册的编辑出版,是他的工作成绩,也是他能力的体现外行人对这个领域不了解,实际上在这个领域这种画册是非常有价值,也是非常有市场的。
一本丽江古城,已经印了三版,从发现选题到拍摄完成前后仅几周,这足以显示出他的敏锐与果断凝聚张桐胜心血的心雨集出版几个月就已告罄,更反映了市场对他的承认 其实看张桐胜作品,会感觉到是两个人的创作,这也是他既是一名军人又是一个艺术家的两面性但是这并不矛盾 应该说张桐胜象个优秀的农民,他把自留地和大田都打理得很好,两块地都是大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