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考试《理论知识》真题及详解.doc
21页2016年11月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考试《理论知识》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0,分数:60.00)1.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的计算公式为( )分数:1.00)A.(△S/S)/(△W/W)√B.(△W/W)/(△S/S)C.(△W/S)/(△S/W)D.(△S/W)/(△W/S)【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2.企业短期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分数:1.00)A.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投入√【解析】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3.(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分数:1.00)A.劳动生产率提高B.总供给不足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D.总需求不足√【解析】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亦可理解为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4.( )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分数:1.00)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解析】集体合同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5.以下关于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内容B.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规则C.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原则D.它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解析】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区别主要是以下方面:第一,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主要规定劳动关系的内容、运行规则和调整原则与方式,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主要是规定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第二,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是劳动监督检 查实施时确定监督检查客体的行为合法与否的标准以及对违法情况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而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 规则;第三,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既独立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外,同时又是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即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 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6.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 )分数:1.00)A.劳动行政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集体合同关系【解析】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其他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与运行是以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为目的通常所说的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为劳 动合同关系7.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分数:1.00)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其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8.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分数:1.00)A.家庭消费B.个人消费√C.市场需求D.生活消费【解析】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消费者市场是现代营销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消费者市场是 商品的最终归宿,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购买决策过程,对于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至关重要9.组织市场的类型不包括( )分数:1.00)A.买方市场√B.产业市场C.转卖者市场D.政府市场【解析】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产业市场,又称生产者市场或企业市场,是指一切 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将之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或劳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应给他人的个人和组织;②转卖者市场,是指那些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转 售或出租给他人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个人和组织;③政府市场,是指那些为执行政府的主要职能而采购或租用商品的各级政府单位。
10.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分数:1.00)A.薪酬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解析】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如下:①环境因素,即企业外部环境,如国家经济前景、市场需求、政治法律状况等;②组织因素,即企 业自身的目标、政策、组织结构等;③人际因素,购买参与者在企业中的地位、职权、说服力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④个人因 素,即各个购买参与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个性不同,对待问题感觉、看法各异,从而影响购买行为11.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包括( )分数:1.00)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公平的报酬C.支持性的工作环境D.家人的支持√【解析】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①富有挑战性的工作;②公平的报酬;③支持性的工作环境;④融洽的人际关系;⑤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12.( )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分数:1.00)A.公平公正√B.激励性C.效率优先D.灵活性【解析】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包括:①分配公平;②程序公平;③互动公平其中,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13.群体决策的优点有( )分数:1.00)A.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少的时间B.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C.群体讨论时不易产生个人倾向D.对决策结果的责任清晰【解析】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的优点有:①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②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③能增加决策的可接 受性;④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14.在亨利•明茨伯格的理论中,管理者的角色不包括( )分数:1.00)A.信息类角色B.工作计划类角色√C.决策类角色D.人际关系类角色【解析】亨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角色划分为三类十种不同的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①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领导者和联络员;②信息类角色:监听 者、传播者和发言人;③决策类角色:企业家、障碍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15.下面不能够说明投资和收益之间的替代关系的是( )分数:1.00)A.人力资本投资与消费的替代B.物质资本与培训资本的替代√C.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替代D.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的替代【解析】如果投资者一方投资的收益增加将导致另一方投资的收益下降,我们就称之为是互相替代的人力资本投资中有多种替代关系,放弃眼前效用 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产生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消费的替代;当投资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进行选择时,两者之间也是一种互相替代关系16.职业教育不包括( )分数:1.00)A.就业前的职业教育B.农村职业技术教育C.就业后的职业教育D.城市职业技术教育√【解析】职业教育是按照社会上各种职业的需要,对劳动力或预备劳动力开发智力,培养职业兴趣,使其掌握从事特定职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实用知 识和技能技巧。
职业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就业后的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17.员工激励的特点不包括( )分数:1.00)A.任何一种激励方法都不是万能的B.激励不一定达到满意效果C.员工做出相应反应需要一定时间D.激励一定会产生直接反应√【解析】员工激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激励员工的尝试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反应或达到满意的效果;②要使员工对激励做出相应的反应,通常需要一 定的时间;③任何一种刺激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没有一种刺激方法能在各种场合和任何时间下都适用18.( )是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等日常人事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工具分数:1.00)A.岗位调查B.岗位评价C.岗位分析岗位分类分级√D.岗位分类分级【解析】纵观目前国内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专著、教材,不难发现,大家一致将工作岗位分析技术作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员工薪酬、技 能培训等日常人事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工具,并重笔浓墨地加以阐述19.在下列调查研究方法中,不属于询问法的是( )分数:1.00)A.会议调查法B.邮寄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行为记录法√【解析】询问法是指调查者通过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接触方式方法的不同,询问法可以分为当面调查法、电 话调查法、会议调查法、邮寄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20.关于劳动定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劳动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B.劳动定额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但不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C.在具体规定劳动定额时,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工作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D.劳动定额限定的对象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的劳动【解析】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 限额劳动定额不仅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生产者的文化水平,生产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劳动态度及主动 性、积极性,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劳动关系等21.某企业上个季度的工时定额下降20个百分点,那么相应的产量定额提高率为( )分数:1.00)A.25%√B.30%C.35%D.50%【解析】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们在数值上互成倒数关系工时定额越低,产量定额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其数量关系式是:T=1/Q或者Q=1/T式中;Q-公示定额;T-产量定额左移当企业上季度的工时定额下降20个百分点时,相应的产量定额T=1/Q=T=1/0.8=1.25,左移提高率为125%=100%=25%。
22.( )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分数:1.00)A.平均日产量B.简单平均值C.先进平均工时√D.加权平均值【解析】先进平均工时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其计算方法是:先求一次平均数,再求出先进数值的平均数23.( )是为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劳动活动分数:1.00)A.职务B.任务√C.职责D.责任【解析】任务是为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劳动活动,故B选项正确24.岗位抽样的作用不包括( )分数:1.00)A.掌握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B.研究机械设备运转情况C.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D.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解析】岗位抽样的作用:(1)用于调查各类员工在工作班内的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程序、步骤等各种相关数据和资料2)掌握岗位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为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衡量评价定员定额水平提供依据3)用于研究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4)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25.( )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分数:1.00)A.日历时间√B.制度工作时间C.自然时间D.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