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凤镇旅游发展规划.doc
11页集凤镇旅游发展规划集凤镇旅游发展规划一、镇情概况一、镇情概况集凤镇是中江至广汉、德阳、成都途经之地,古时在此曾设驿站,当地百姓在此开铺和卖马料,为给来往路过的商人提供暂住和马匹粮草补济,因此得名“走马铺”古有“水”为“龙”,“山”为“凤”之说,由于“走马铺”座落于群山密集,山峦怀抱之中,因此清末当地文人又赋予雅名“集凤”而延续至今全镇辖 20 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186 个杜,9452 户,总人口 27983 人,农业人口 26682 人,其中场镇人口 1301 人,现有耕地面积 25095 亩 近年来,集凤镇充分发挥山区自然优势,农村经济以种养业为主,狠抓以白芍为为重点的名贵中药材主导产业,以将金花梨、黄花梨等优质水果与芍药间作,从而在全镇形成了梨花、芍药花互相补充,上果下药两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集凤镇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四川丘区强县”奋斗目标,结合本镇实际,进一步调整总体发展布局,实施“特色农业固基,开发旅游富镇,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加快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健康发展二、发展条件分析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区位条件集凤镇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区,位于中江县城西北面,东邻南华镇,南连石泉、合兴乡;西接古店,北靠会棚。
海拨 870米,幅圆面积 59 平方公里距县城 2l 公里,广汉市 45 公里,德阳市 35 公里,与省会成都相距 90 公里,九高路(原中广路)横贯我镇,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通信方便二)气候条件:集凤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年平均气温 14.8--15.5℃,年降雨量 800--1000 毫米良好的气候使一年四季旅游资源不断随气候因应而生,形成“春花、夏菌、秋果、冬雪春花、夏菌、秋果、冬雪”独具特色的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独具特色的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风景线游风景线是宜居生活、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三)资源优势:集凤镇乡村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种类丰富1、以芍药花、50 里金花梨长廊为重点的乡村山水田园风貌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良2、山峰密集、观斗山、仙女冠等沟谷景观奇特、清新质朴的自然生态环境壮观;3、集凤船形堰、隆兴龙王潭、群力水库山水交相辉映秀丽:4、集风金鸡寺、石垭老观音等宗教场所香烟旺盛形成集凤一带乡村旅游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相结合,构成集风独具特的旅游观光区当前集凤旅游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距离县城 21公里,其四大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交相辉映,可开发构建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紧邻德阳、广汉、成都经济圈,这一主要客源市场,交通瓶颈突破在即,旅游可进入性大为增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三、总体规划思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一重点,抓好一个中心,带动两片区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整合旅游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分步开发,通过土地综合开发,进行联片经营,聚集人力、物力、资源,构建乡村旅游产业链,发挥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形成“春天赏花、夏尝野菌、秋天品果、冬天观雪”的总体发展格局一)突出以石垭芍药花为重点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一)突出以石垭芍药花为重点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包含主景区和老观音、烟保山、马鞍山、大小仙女冠景点由于白芍资源的独特性,本区将成为近期中江旅游的突破口和亮点所在因此,一方面要补充种植红色类、粉色类、黄色类、紫色类等多种芍药品种,扩大种植范围、规模,优化芍药观赏景观,另一方面要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度,支持、鼓励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提升旅游道路等级扩大芍药花会和梨花会规模、影响力,打造以“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品果、冬天观雪”为特色的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通过土地综合开发,进行联片经营,聚集人力、物力、资源,构建乡村旅游产业链,发挥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本区作为白芍集中种植区,是整个旅游带的核心和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区,花海人家乡村旅游区、鲜花小镇旅游区和一条旅游主通道构成本区的主体。
花海人家乡村旅游区——包括吴家院子、丁家大房子、小廖家、薛家院子、廖家院子、饶家院子主要功能为芍药观赏、乡村避暑、休闲度假鲜花小镇旅游区——包括石垭子公社、松树梁子下平坝、阿弥陀佛平坝该区紧邻公路,平坝面积较大,是综合服务、大型节庆活动举办、接待设施集中的区域一条旅游主通道一条旅游主通道——中广路集凤至石垭段,是从集风经石垭中广路集凤至石垭段,是从集风经石垭村至南华镇的主通道村至南华镇的主通道1)芍药居以芍药为主题,集住宿餐饮、避暑度假、商务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度假酒店,面向中高端市场和团体接待市场选择合适坡度的地段,采用传统村落布局,以退台式、院落式建筑的形式沿山修建乡村度假酒店,建筑外观设计融合本土乡村民居传统风格和现代建筑理念,原生态、环保型、人文性有机结合,酒店设施现代化,体现舒适与便利酒店内遍植芍药,每一个院落种植一个品种的芍药,院落名称采用芍药别名,室内装饰采用芍药鲜切花、芍药花卉饰品、芍药诗画等酒店为入住的游客免费提供芍药花茶、芍药甘草汤等特色饮品,以芍药为主要食材开发特色药膳2)花海民居主要旅游环线两侧民居集中点,房前屋后大量种植各色芍药,形成漫山遍野的芍药花海花海中点缀着以 2—3 层为主、坡弧顶、白墙红瓦的农房民居,开展民居接待,提供住宿、餐饮、芍药花出售等服务。
民居周围修建小型生态停车场3)花径在主要旅游环线所包围的山上,沿山修建多条生态游步道,游步道两侧是乔灌木与芍药花搭配形成的景观在游步道两侧地势较平坦、环境优美的地点选择性修建休息亭或休息桌椅,在景观优美的制高点修建观景摄影台,供游客休憩、观景、拍照写生4)花瀑在旅游主通道和主要旅环线上,选择几处坡度较大的地块,交叉种植不同品种的芍药花,形成花瀑景观5)芍药花海在阿弥陀佛平坝上营造由上百个品种、数百万朵鲜花组成,数十亩芍药连为一体的芍药花海景观,并将不同花色的品种集中规范化种植,形成五彩缤纷的色带、色块在芍药花海在芍药花海中修建木栈道,便于游客行走在花海之中赏花、摄影、写生中修建木栈道,便于游客行走在花海之中赏花、摄影、写生特辟特辟“芍药鲜花采摘园芍药鲜花采摘园”,备好采摘用的剪刀、桶、围裙、包,备好采摘用的剪刀、桶、围裙、包装材料以及芍药采后水养资料,便于游客荡漾穿梭于花海之装材料以及芍药采后水养资料,便于游客荡漾穿梭于花海之中,亲自选切自己最喜爱的鲜花带回家中,亲自选切自己最喜爱的鲜花带回家6)芍药广场在阿弥陀佛平坝的花海中间,修建一个芍药广场,作为大型节庆活动的主办场地广场铺地使用不同色彩、形状的碎瓷、砖、瓦、条石、卵石等,构成色彩缤纷的芍药花纹。
以芍药为主题设置具有休息、装饰、照明、展示、服务等功能的建筑小品7)花街在松树梁子山脚地势较平坦处修建花卉美食一条街,采用花瀑、花坛、花台、花树、花架等方式装饰街道两侧批发零售芍药鲜切花、芍药盆栽,出售芍药系列特色乡村旅游纪念品提供农家风味餐饮,出售中江手工挂面8)石垭村进行立体式绿化,道路两侧种植优良树种,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芍药花卉,装饰街道两侧民居,民居立面统一风格,白墙、红顶,顶层修坡弧顶,统一建筑高度,以 2—3 层为主,给人以美观、整齐的效果;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场镇优美整洁的风貌9)摄影观景亭在松树梁子的制高点修建摄影观景亭和到达观景亭的生态游步道,供游客登山俯瞰芍药花海10)旅游服务设施在花街和芍药广场附近,结合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医疗点、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提供旅游咨询、医疗紧急救护、停车休息等服务11)基础设施提升区内旅游主通道、主要旅游环线的道路通行舒适性;形成完善的供水、供电、排污系统;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形成优美整洁的风貌二)(二) 抓好集凤镇旅游中心建设集凤观斗街、镇文化活抓好集凤镇旅游中心建设集凤观斗街、镇文化活动中心、拱桥生态园、观斗山、金鸡寺景点。
动中心、拱桥生态园、观斗山、金鸡寺景点三)(三) 带动两片区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带动两片区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1、、50 里梨花长廊风景区(包含主景区和船形堰、石庙子景里梨花长廊风景区(包含主景区和船形堰、石庙子景点)点)2、龙王潭风景区(包含龙王庙、拱坝堰、梯瀑布、猴儿山、、龙王潭风景区(包含龙王庙、拱坝堰、梯瀑布、猴儿山、群力水库景点)群力水库景点)(四)拓展乡村景观带建设1、景观通道依托现在沿线的梨树、芍药等农业产业基地,扩大其规模,形成农业景观带 加快 集凤至石垭 3 公里通乡水泥路建设,接通石垭至集新 3.5 公里的断头路,形成通往芍药花景区的环型通道;加强景区内通道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基础条件,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场镇风貌改造加快集凤场镇辖区视线范围内房屋立面统一风格,白壁、红顶,顶层修坡弧顶,统一建筑高度,以2—3 层为主,给人以美观、整齐的效果;进行立体式绿化,道路两侧种植优良树种;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场镇优美整洁的风貌3、农产品大卖场结合场镇赶集日起,在场镇内选择一处宽敞平坦的地方修建农产品大卖场,立足地方农产品特色,如特色的瓜果蔬菜、芍药花卉、土鸡土鸭以及中江挂面等地方名特产,以生态、绿色、环保为卖点,形成一个能为游客提供土特产品购买的大卖场。
4、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景观通道两侧旅游标识标牌系统,指示游览路线、介绍旅游景点、进行安全提示及环保宣传;结合场镇社区活动中心,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小型停车场、旅游厕所四、主要措施四、主要措施一一)明确发展高度明确发展高度以农业改革与发展为契机,以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将乡村旅游作为重大发展机遇来抓二(二)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机制建议设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乡村旅游工作、管理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并根据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委联合签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抓好“新农村旅游示范点”的相关事宜三)科学管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庄、集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
(四)加快基础建设集凤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的道路、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住宿、餐饮、观景点、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将石垭建设成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五)加强镇村环境整治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整治“脏、乱、差”的局面,提升场镇形象建设垃圾池,配置垃圾桶、垃圾车,定时进行垃圾的清扫、转运、焚烧;进行立体式绿化,道路两侧种植优良树种,道路隔离带种植灌木、花草,通过院内绿化、墙外植绿,提高综合绿化水平,形成场镇整洁优美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