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标准.doc
6页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30112-2004)1适用范围木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而的水泥混凝土而层的施To2施工准备2. 1材料要求2.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32. 5级2.1.2砂:应选用水洗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2.1.3粗骨料: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而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 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32. 2主要工机具2.2.1根据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2.2.2主要工机具见表2.2.2表2. 2.2 主要工机具一览表序号工机具名称序号工机具名称1混凝土搅拌机11铁锹2带形平板振动器12钢尺3手推车13胶皮管4装载机14粉线5翻斗车15刮杠6计量器16铁滚筒(30kg)7木拍板17扫帚8铁抹子18插入式振捣器9筛子(筛孔5mm)19水准仪10木耙2.3作业条件2. 3. 1技术准备2.3. 1.1水泥混凝土面层下的各层作法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2. 3.1.2铺设前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2.3.2施工条件2.3.2. 1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 3. 2. 2基层清理干净,浇捣面层混凝土前一天基层应洒水润湿2. 3. 2. 3门框及预埋件均安装且验收完2. 3. 2. 4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专业隐检会签2. 3.2.5施工前,应采用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2. 3.2.6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2. 3.2.7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2. 4作业人员2. 4. 1机运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2.4.2主要作业泥瓦工具备中级工以上操作技能带班泥瓦工具备高级工技能2.4.3其他作业人员经安全、质量、技能培训,满足作业要求3 施工工艺3. 1工艺流程3.2操作工艺3. 2.1基层处理:把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清理、清扫干净;如有汕污,应用5%〜10%浓度火碱水 溶液清洗湿润后,刷素水泥浆或界面处理剂,随刷随铺设混凝土,避免间隔时间过长风干形成空鼓 3.2.2找标高: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面层的上平标高控制线3. 2.3按线拉线抹找平墩,找平墩70mmX70mm见方,与面层完成面同高,用同种标号混凝土制作,间 距双向不大于2s有坡度要求的房间应按设计坡度要求拉线,抹出坡度墩。
3. 2.4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保证房间地面平整度,还要做冲筋,按做好的灰饼为标准抹条形冲筋,高度 与灰饼同高,形成控制标高的“田”字格,用刮尺刮平,作为混凝土面层厚度控制的标准当天抹灰墩, 冲筋,当天作混凝土面层3. 2.5搅拌3. 2. 5.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3. 2. 5. 2投料必须严格过磅,精确控制配合比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一水泥一砂一水应严格控制用 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塌落度一般不应大于30mmo3. 2.5. 3按照《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3.16的规定留制试块3. 2.6铺设:铺设前应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 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在振捣或滚压时低洼处应用混凝土补平3. 2.7振捣:铺混凝土时,厚度略高于找平墩,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0mm时,应采用 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以混凝土表 面出现泌水现象为宜然后用30kg钢制滚筒纵横滚压,将表面滚出灰浆即可3. 2.8撒面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柱上的水平控制线和找平墩作为标志,检查平整度,高的 铲掉,凹出补平。
按照设计要求,撤一层干灰面(水泥:砂=1:1),水平刮杠刮平有坡度要求的,应按 设计要求的坡度施工3. 2. 9压光3. 2. 9.1搓面:当面层灰面吸水后,用木抹子用力搓打、抹平,使干拌水泥砂拌和料与混凝土的灰浆 混合,使面层达到紧密接合3. 2. 9. 2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一遍直到出浆为止;3. 2. 9. 3第二遍抹压:当面层砂浆初凝后(上人有脚印但不下陷),用铁抹子把凹坑、砂眼填实抹平, 注意不得漏压;3. 2. 9. 4第三遍抹压:当面层砂浆终凝前(上人有轻微脚印),用铁抹子用力抹压把所有抹纹压平压 光,达到面层表面密实光洁3.2.10养护:应在施工完成后一昼夜左右覆盖和洒水养护,每天不少于2次,严禁上人,养护期至少 7do3.2.11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Vo如果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抗冻剂必须经过试验室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宜采用氯盐、氨等作为抗冻剂4质量标准4. 1主控项目4.1.1水泥、砂和石子应符合3. 1的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4.1.2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20;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强度等级不 应小于C15o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通知单及试块抗压报告。
4.1.3面层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4. 2 —般项目4. 2.1浇捣密实、平整、光滑,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检验方法:观察和用泼水或用坡度尺检查4.2.3水泥砂浆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用小锤轻击检查4.2.4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 宽度差不应大于lOmrn;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o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 滑条应顺直检验方法:观察和用钢尺检查4. 2.5混凝土面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而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表5. 7的规定检验方法: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表5. 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4.3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表1.3 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序号关键控制点主要控制方法1原材料验收1.水泥选用大厂回转窑生产的优质产品,进场必须核对水泥袋上标注的出厂日 期、批号是否与材质合格证相一致,并见证取样检测:2.使用时必须检查、核对出 厂日期、批号。
2位配合比控制1.取现场水泥、砂、石料做配合比试验:2.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计量投料;3.控 制佐坍落度在20〜30mm范围内3压光1.按4.2.9要求,把握好压光时间和压光程度:2.做好跨夜间工作的劳动安排4. 4质量记录4. 4.1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水泥复试报告4. 4. 2配合比通知单4. 4.3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报告及混凝土试块强度等级统计、评定表4. 4. 4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4. 4.5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4. 4.6所覆盖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 1作业环境的要求5.1.1在雨季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造成水灰比控制不准5. 1.2冬季应有防冻措施,防止受冻5.1.3在雨、雪、低温、强风条件下,在室外不宜进行水泥混凝土面层作业5.2混凝土不密实的防治5. 2.1避免漏振,保证振捣时间5.2.2配合比掌握准确5.3混凝土表面起砂、起皮的防治5. 3. 1保证水泥强度等级严格控制水灰比、抹压遍数及养护时间,严禁过早地在其上进行其他工序5. 3.2混凝土铺设后,在抹压过程中严禁撤干水泥面来代替标准要求的水泥砂拌和料,确保灰面与混 凝土很好地结合,避免造成起皮现象。
5.4面层空鼓、有裂纹的防治5.4.1垫层清理干净,且洒水湿润透,加大面层与垫层的粘结力,避免造成空鼓5. 4.2控制水灰比,避免混凝土塌落度过大造成振捣后面层水分过多,撒干拌和料后终凝前应完成抹 压工序,保证面层结构紧密,避免开裂现象5.5不合格项的处置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6成品保护6.0.1施工时应注意对标准杆、尺、线的保护,不得触动6.0.2对所覆盖的管道隐蔽工程有可靠保护措施,不得因浇注混凝土造成漏水、堵塞、破坏6. 0.3混凝土面层完工后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遮盖和拦挡,避免受侵害7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7. 1危险源辩识及控制措施危险源辩识及控制措施序匕作业活动危险源主要控 制 措 施1混凝土的挽拌、运 输、铺摊、振实、 压光漏电1.机械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2.接、拆电源应由专业 电工操作;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4.现场电缆线布设规范2机械伤害1.持证上岗:2.特殊机械专人操作;3.划出警戒,闲杂人员禁止入内3物体打击1.作业活动安排有序:2.作业人员之间保持安全作业距离;3.作业前 和作业中注意上面、下面、周围危险因素。
4扬尘1.避免遗撒、沾带现象:2.遮盖封闭:3.适量洒水抑尘5噪声1.尽可能地减少、降低噪声;2.机械增设消音装置;3.采用必要的隔 断封闭6碱物质伤害1.水泥投料人员必须戴手套、口罩:2.水泥混凝土料铺设、找平、压 实人员作业时应穿戴劳保鞋、手套7高空坠落1.楼面孔洞封堵、拦挡严实:2.安全网规范架设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7.2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环境因素主要控制措施1混凝土的挽拌、运 输、铺摊、振实、 压光扬尘遮盖、封挡;洒水抑尘2噪声选择合适的施工期间,避免噪声集中共振,必要时采用隔断封闭措施3建筑垃圾1.现场应设临时集中排放点(按总图布置在偏僻隐蔽处):2.排向业 主或相关部门批准或指定的排放地:3.按环保要求分类集中处理4燃料废气施工车辆、燃油机械等燃料中按环保要求添加净化剂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