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qt****68
  • 文档编号:43552236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 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 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 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 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 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 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语言训练目标语言训练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 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1.1. 草草 原原课文解读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 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 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 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 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 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 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 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 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 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 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教学重点是引导 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 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教法设想教法设想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写作思路——用“朗读品析,想象画法”的教学手 段,感受草原风光美——以“理解概括、情境表演、写作深化”的教学手段深 读深悟,感受草原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茫茫、低 吟、洒脱、疾驰、襟飘带舞、拘束、羞涩、回味、天涯”,理解带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4.揣摩优美语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直抒胸意、精笔 细描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2.揣摩优美语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直抒胸意、精笔 细描的表达方法 学 案教 案 初学提纲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勒、吟、襟、 貌、羞、涩、涯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 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渲染、勾勒、 茫茫、洒脱、襟飘带舞、回味、疾驰3.默读课文,分段,用小标题写段意一、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写作思路1.理解词语、加小标题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语 言规律2.思路:风光美 ‖ 人情美深学提纲4.自读第一部分(1 自然段)勾画著名 作家老舍笔下描写草原美的句子,思考: ①写出了( )特点,表达了( ) 感情;②写法有什么特点?二、用“朗读品析,想象画法”的教学手段, 感受草原风光美1.体会风光美(1)空气(清鲜、清新)天空(明朗、晴朗)——换词比较,感情朗读(2)一碧千里,并不茫茫——换词比较,感情朗 读(3)线条柔美——绘画表演,感情朗读(热爱、赞美)2.体会写法特点:情景交融、精笔细描、直抒 胸意 5.自读第二部分(2—5 自然段),完成下 列练习。

      1)从“尽情联欢、热情远迎、盛情款待、 激情相见、深情话别”的小标题中给每 个自然选择一个恰当的段意2)小组合作表演远迎、相见、款待、联 欢的四个场面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选题写话(《蒙古族 同胞,我想对你说》,《汉族同胞,我 想对你说》)6.全文主要写了草原的( )美( )美, 赞扬了蒙汉两族人民的( )( )三、以“理解概括、情境表演、写作深化”的 教学手段深读深悟,感受草原人情美,体会蒙 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7.试举例说说全文写法上的特点四、探讨全文写法特点 练习提纲1.抄写文中优美句子 5 个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3.听写生字、新词,选几个优美词语, 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家 乡的美景,题目《我爱( )》六、转换迁移,训练运用2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课文解读课文解读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 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 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至公 元前 115 年),率 300 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 和大夏等国访问。

      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 2 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 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 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 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 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 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 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 部繁荣历史的遐想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 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 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 能力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 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法设想教法设想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全文中心句,联系全 文,从“友好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深读深悟丝绸这路的重要作 用,历史价值——转换迁移,创编故事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认识 9 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 缤纷、崇山峻岭、美仑美奂、遐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 史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学 案教 案 学习提纲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文章主要内容1.自学生字,理解下列词语:矗 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 峻岭、美轮美奂、遐想2.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 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1.用近义词辨析方法理解“矗立、耸立、屹立”2.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理解目标 1 中剩余词语3.指导学生抓重点段用四要素法归纳主要内容3.“设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 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一条伟大的路呀!”为什么说这 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的含义 是( )。

      二、抓住全文中心句,联系全文,深读深悟丝绸这路 的重要作用,历史价值练习提纲1.向父母讲述两国信使交流的故 事2.片断写作练习:我眼中的丝绸 之路三、转换迁移,训练运用3 3.白.白 杨杨课文解读课文解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 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 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 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 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 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 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 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 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 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 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 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 相似之处教法设想教法设想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外形特点(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大戈壁体会白 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内在品质(联系白杨恶劣的生长环境,联系生活体会 白杨内在品质——借物喻人(前后联系,体会爸爸的心思、心愿)——研 讨写作特点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学会 6 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 边疆、沉思、陷入”,理解带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物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学 案教 案 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书写易错字:晰、伞、疆、 陷2.按“外形特点→内在品质→借物喻人” 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3.自读课文 1—3 自然段,白杨树的外 形特点是( )4.自读课文 4—12 自然段,用“ ”勾 画文中爸爸的话,白杨的内在品质是 ( )、( )、( )。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 作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二、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大戈壁)体会白杨高 大挺秀的特点白扬 高大挺秀(与高大挺拔比较)(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的秀丽)三、联系白杨恶劣的生长环境,联系生活体会 白杨内在品质……从来……(高大直立)5.自读课文 13—16 自然段,从哪些语 句看出文中的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用 “”画出爸爸的心思是( ), 爸爸的心愿是( )6.白杨与爸爸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在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哪儿……哪儿……(生命力强)不管……还是……总是……(坚强不屈)四、前后联系,体会爸爸的心思、心愿心愿:几棵小树……成长起来→希望孩子茁壮 成长,成为第二代边疆建设者五、研讨写作特点白杨 边疆建设者哪儿…哪儿… 服从需要、扎建边疆、 建设边疆练习提纲1.用“哪儿……哪儿……”和“不 管……不管……总是……”练习造句2.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物体,如 《扫帚赞》《粉笔赞》《蜡烛赞》,写 作思路是:外形特点→内在品质→喻人 喻理转换迁移,训练运用4.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解读课文解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 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 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