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S-给排水计算书2022.07.14_2022-07-15 00.16.12_.docx
17页SS-给排水计算书2022.07.14_2022-07-15 00.16.12_ 工程编号 S1246 工程名称无锡太湖新城CBD三期3号地块项目 子项名称 给排水计算书 (共 1 册第 1 册) 本册共8 页 计算人庞志泉 校对人兰玲 工种负责人庞志泉 审核人邱蓉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 2022年 07月10日 概况:本项目为无锡太湖新城CBD三期3号地块项目,地处江苏省无锡市,北临吴都路,南临和风路,西临立德道,东临丰润道,为办公、零售综合体项目,地上建筑面积约8.2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米地下整体为二层地下室,上部共有3栋独立的单体建筑南北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两栋商业建筑,集零售、食堂、餐饮、银行等功能如一体,层数为四层,标准层层高为5.4m,总高约24.9中间为一栋超高层甲级办公建筑,总层数37层,标准层层高为4.5m,建筑大屋面高度为169.3m,屋面停机坪顶标高约179.8m南北两栋商业建筑与中间高层办公建筑在三层位置通过连廊连接。
按照建筑物能耗情况和维护结构耗能占全年建筑总能耗的比例特征,本项目为甲类建筑 一、生活给水系统 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最低保证给水压力0.20MPa(待核实) 2.系统设置: 地下一~二层、南北附楼一层~二层由市政直接供水; 南北附楼三层、四层采用储水水箱-变频加压给水泵组供水 主楼采用储水水箱-提升水泵-17层中转水箱-27F中转水箱—屋顶生活水箱分级重力供水形式3F~37F分为4个区:1区3~14层;2区15~24层;3区25~35层;4区36~37层; 各楼层供水压力不小于0.10Mpa,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不大于0.35MPa各层入口压力不大于0.20Mpa 给水用水量计算: 本项目最高日总用水量881.87m3/d, 最大小时总用水量94.49m3/h, 平均小时83.78m3/h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详见下表; 表一: 平均日用水量计算见表二表二: 2.雨水回用水量平衡计算: 表三: 5、地下室提升水泵选型: 1).北裙房 供水采用储水水箱-变频泵供水。
Q=5.0L/S H=16.8+9.35+14+2+1.2*2=44.55m 选两台(一用一备)单台Q=5.0L/S,H=45m,N=5.5Kw 一用一备 稳流补偿器:0.050m3 2).裙房部分冷却塔泵Q=8.33L/S H=0.45MPa MPa 稳流补偿器:0.080m3 3).南裙房 供水采用储水水箱-变频泵供水 Q=5.0L/S H=16.8+9.35+14+2+1.3*2=44.75m 选两台(一用一备)单台Q=5.0L/S,H=45m,N=5.5Kw 一用一备 稳流补偿器:0.050m3 4).主楼 供水采用储水水箱-地下二层加压泵-转输水箱-17层加压泵-转输水箱-27加压泵-屋顶水箱 地下二层加压泵Q=10.0L/S H=76.8+9.05+2+1.2*3=91.5m 选两台(一用一备)单台Q=10.0L/S,H=95m,N=18.5Kw 一用一备 17层加压泵Q=6.66L/S H=49.5+2+1.2*2=53.9m 选两台(一用一备)单台Q=6.66L/S,H=60m,N=7.5Kw 一用一备 27层加压泵Q=5.0L/S H=49.8+2+2+1.2*3=55.4m 选两台(一用一备)单台Q=5.0L/S,H=60m,N=7.5Kw 一用一备 二、热水系统 热水量计算详见下表 表四: (1).南、北附楼厨房分别设置独立的热水系统。
采用集中集热-分户间接加热-强制循环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各用户另设置容积式燃气热水器辅助加热附楼屋顶设集热板,太阳能保证率取80%, (2).本工程选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器瞬时集热效率不低于75%,集热器年平均集热效率不低于42%;集热系统热损失率:0.20;无锡市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12613KJ/m ; (3).北附房最高日用水量为2.43m 3 /d;设计小时耗热量61750KJ/h; 设计小时热水量0.30m/h;屋顶设置120m 2太阳能集热板南附房最高日用水量为4.53m 3/d;设计小时耗热量117324.5KJ/h; 设计小时热水量0.56m 3/h;屋顶设置216m 2太阳能集热板 三、排水系统 1排水量计算详见下表: 表五: 最高日排水量计算 用水量 用水规模数量 小时变化系数使用时间 最高日 最大时 平均时 序号 用水项目名称 人或m 2 排水 量定额 单位 K h h m 3 /d m 3 /h m 3 /h 备注 1 1#楼1F、2F、3F 商业 521 2 1 3 L/(m2·d) 1.20 12 67.76 6.78 5.65 2 1#楼3F 会议 482 8 L/(座位·次) 1.20 4 3.86 1.16 0.96 每日每座位 2次 3 1#楼4F 餐饮 758 40 L/(m2·d) 1.20 12 30.32 3.03 2.53 4 1#楼4F 餐饮工作人员 22 100 L/(人·天) 1.50 12 2.20 0.28 0.18 108席位工作人员占席位数的20%, 5 2#楼3F~37F 办公用水 5279 50 L/(人·天) 1.20 10 263.95 31.67 26.40 8m2/人, 6 2#楼F 会议 632 8 L/(座位·次) 1.20 4 5.06 1.52 1.26 每日每座位 2次 7 3#楼1F、2F 商业 3344 13 L/(m2·d) 1.20 12 43.47 4.35 3.62 8 3#楼3F 餐饮 758 40 L/(m2·d) 1.20 12 30.32 3.03 2.53 9 3#楼3F 餐饮工作人员 22 100 L/(人·天) 1.50 12 2.20 0.28 0.18 108席位工作人员占席位数的20%, 10 3#楼4F 食堂 300 25 L/(m2·d) 1.20 12 7.50 0.75 0.63 11 3#楼4F 食堂工作人员 30 100 L/(人·天) 1.50 12 3.00 0.38 0.25 12 地下车库冲洗用水 23180 1.5 L/(m2·d) 1.00 8 34.77 4.35 4.35 13 不可预见用水 15% 74.16 8.63 7.28 取第1~12项用水量的15% 14 合计 568.56 66.19 55.81 平均日排水量详见下表 表六: 四、消防给水系统 本工程建筑高度超过120m,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设中间水箱转输的串联消防给水系统。
主楼17层设63m3中间转输消防水箱,供区域内低区初期消防用水及高区转输用水;主楼屋顶设168m3消防水池,供自动喷水系统用水及消火栓系统高区初期消防用水地下一层设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分为两格,有效容积518m3 ; 1.室内消火栓水泵系统: 1).水泵选型: 室内消防水泵流量:按一类高层建筑Q=0~40L/s 低区计算: 低区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供-2F~16层消火栓用水 消火栓立管采用DN100热镀锌钢管,水平干管采用DN150热镀锌钢管立管流量为15L/S,干管流量为40 L/S,沿程阻力为11m;局部阻力取沿程阻力损失的10%.充实水柱长度13m时栓口压力为24.9m. 泵房内水头损失:2m H=∑hx+Hxh+Zx H=1.05 X [1.1X(9)+2+24.9+(69.9+5.6+1.1)]=117m 选用两台XBD40-120-HY型型水泵. Q=40.0L/s H=120m N=90.0kw 一用一备 高区计算: 办公楼17~37层采用设中间转输消防水箱的串联消防供水系统,下部设2台消火栓转输给水加压泵。
H=1.05X[∑hx+Hxh+Zx] H=1.05X[1.1X130x0.0719+2+(5.6+76.8)]=99.5m 选用两台XBD40-100-HY型水泵 ,Q=40L/S,H=1.00MPa,N=75kW一用一备 17层设2台高区消火栓给水加压泵 H=∑hx+Hxh+Zx H=1.05X[1.1X(10)+2+24.9+94.8]=140m 选用两台XBD40-140-HY型水泵 ,Q=40L/S,H=1.40MPa,N=90kW一用一备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局部水头损失区取沿程水头损失的20%. 水流指示器损失:2m 湿式报警阀水头损失4m;泵房内水头损失:2m 1).水泵选型: 高区计算: 最不利点为主楼,最不利点为37层,最不利处喷头工作压力为0.10Mpa,配水管入口压力0.28Mpa 计算原理参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22》(2022年版) 基本计算公式: 1、喷头流量: P K q 10= 式中:q -- 喷头处节点流量,L/min P -- 喷头处水压(喷头工作压力)MPa K -- 喷头流量系数 2、流速V: 2 π4j xh D q v = 式中:Q -- 管段流量L/s Dj --管道的计算内径(m) 3、水力坡降: 3 .12 00107.0j d v i = 式中:i -- 每米管道的水头损失(mH20/m) V -- 管道内水的平均流速(m/s) dj -- 管道的计算内径(m),取值应按管道的内径减1mm 确定 4、沿程水头损失: L i h × = 沿程 式中:L -- 管段长度m 5、局部损失(采用当量长度法): L i h × =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