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课堂的研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2423582
  • 上传时间:2021-1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6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课堂的研究 魏琳摘要:新課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指出学生的品德养成只有扎跟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才能实现,儿童的道德是建立在快乐、健康和有见识的社会生活基础上的道德的学习者不能是一个静观的凝视者,必须是一个行动的实践者综合实践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它与道法课程性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培养形式、培养能力要求上高度一致关键词:回归生活;实践性课堂;课程融合统编教材之前,很多地区使用的是地方教材,中高年级教材中有些课例涉及到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这类题材不好设计体验活动,用传统的讲授法很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品德养成只有扎跟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才能实现,儿童的道德是建立在快乐、健康和有见识的社会生活基础上的传统教法显然是与新教材理念是相违背的统编教材的出现,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对这一类课例如果换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研究,生活中实践,是不是更能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呢?由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践行道德理念,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自主践行的平台,使学生所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实现教材、社会实践与德育教育的统整,这就是我们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品德实践课的研究初衷。

      这个研究活动,我们区挑了学校来进行确定了三个实验校后,我们开了碰头会,再次强调了小学品德学科的三个特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提示老师进行的是小学道法的课例研究,并强调了新教材的四种道德学习方式:⑴向生活学习;⑵榜样学习;⑶在活动中领悟;⑷批判反思在后来的实验中,我们一直以课标为准则,以四种学习方式的交叉进行来推动整个实验的三个学校分别依据自己情况,确定了四下的《为我们服务的人》、《我们生长在中国》、五下《方块字里探春秋》三个课题三个课题各有特点:从实践性来说,《为我们服务的人》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运作;《我们生长在中国》《方块字里探春秋》题材接近三个学校课题不同,但经过探讨,实验,初步形成了品德实践课的基本教学策略下面这个图表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品德实践课这里,我主要介绍两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生长在中国》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最初选这个单元是因为教材涉及方面很广,设想这次如果能让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在实践中体会祖国的美丽富饶可是真正走进课堂当中,就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教材对孩子来说有难度怎么处理教材?我们在研读课标后,决定向从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入手明确学段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语文课上经常这样做,道法课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找来了五六年级的课本,三个年级‘爱祖国这方面内容的目标呈螺旋式上升,层层递进。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们设定了本课的活动目标,目标的明确,一下子明朗了,不去人为的拔高难度,结合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课堂的开展我们摒弃以往的教学思路,借鉴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模式我们认为综合实践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与道法课程性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形式、培养能力要求上高度一致课堂上由点赞中国导入,通过孩子们交流,提出研究的方向,随着进一步的梳理,让孩子根据生活经验将林林总总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很快便确定了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这样处理第一课时,非常顺畅第一课时下来,我们再度进入思考和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落实德性教育,因此制定好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很重要这时诸多问题扑面而来:将时间全部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如果个别学生不愿意参与怎么办?学生不会合作学习怎么办?这么多的怎么办,我们决定用学习任务单来解决问题任务单使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有法可依,并且关注到了学生在很多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是在书本中无法呈现却又对学生成长很重要的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孩子们通过填写预学单,知道了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活动的主题,也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去完成资料的搜集,学生开展活动有条有理,实践落到了实处。

      如名胜古迹组游览了安阳周边的一些地方,文峰塔、马氏庄园等等饮食文化组走到了文峰小吃一条街去感受生活学生走进了生活中,当他们再次回归课堂,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节课的德性教育自然也就落实了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我以《为我们服务的人》来给大家做一介绍整节课构思:创设情境,情感共鸣,感知为我们服务的人;走进生活,深入了解为我们服务的人,体会幸福生活来自他人的默默奉献;学习技能,二次走进生活,服务、回报社会,体现了这一课学生由“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的转变体验活动当时恰逢五一劳动节,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样一个劳动者的节日里,学生走进了社会,在体验中,看到了身边人或者父母的一日工作,看到劳动者是怎样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学生王玉当时走进了特殊教育学校,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些孩子的乐观努力,特校老师的辛苦,跟我们普通老师来比,特教老师的工作更是充满了艰辛与不易,而他的妈妈就是这些老师中的一员,由此,他也更加理解了妈妈的工作,在家里知道体贴妈妈了本次的实践性课堂摸索,有失败,也有很多收获走出课堂的道法实践活动,孩子学会了生活技能,提供了“心智”成长的机会,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懂得了团结、责任、担当,这些不正是孩子们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吗?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课改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究的重大成果,道德的学习不能站在生活之外去进行,道德的学习者不能是一个静观的凝视者,必须是一个行动的实践者。

      这次的课例探索,我们不再把把道法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走到生活中,去培养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去树立我为人人服务的意识,道法课回归生活,不再只是理念,而是行动参考文献: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研究+[2018]-JKGHYB-094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