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1668734
  • 上传时间:2018-0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3.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结构性规划方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 年 6 月 12 日一、规划范围规划镇江古城风貌区东起宝塔路,西至伯先路,南至宝盖路,北到中华路,规划用地面积为76.24 公顷二、规划目标与原则1、保持“古城风貌保护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特征,保护传统民居和街道所保留的历史信息,保持传统街巷的空间尺度和界面特征2、在保护古城风貌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有序更新和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品质3、以大西路商业街、伯先路近代建筑群、西津渡口为依托,发展高档商业、办公和旅游功能,带动整个西区的发展与繁荣4、将周边长江、运河、云台山和宝盖山的自然景观纳入“古城风貌保护区” ,实现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2第一部分 现状一、土地使用现状1、概况镇江古城风貌区规划范围内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大西路两侧沿街以商业为主,此外还包括金融、办公、工业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等2、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共 59.16 公顷,占总用地 77.6%,其中传统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大西路以南,宝盖路以北地区,以及中华路以北的街坊内,用地较为完整其它居住地区大部分为近几年新建,或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宝塔路北段沿街、大西路沿线以及大西路、迎江路和中华路之间地区。

      商业用地共 4.62 公顷,占总用地 6.1%,主要分布在大西路两侧沿街地区,基本上以零售批发商店服务行业为主,中华路与宝塔路南段有规模较大的沿街集贸市场,人民街大西路东北处有一小商品市场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长江路南侧,大西路中段;部分小工厂散布在传统居住区内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分布在大西路与山巷的交叉口以南,以及伯先路沿线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分布在福音堂周围地区学校、居委会、派出所等各项居住服务设施则零星分布在各街坊内,布局较为零乱3现状用地平衡表用地分类(大类)用地面积(ha)比例(%) 用地分类(中类)用地面积(ha)比例(%)住宅用地 55.88 73.3居住用地(R) 59.16 77.6居住区服务设施用地 3.24 4.3行政办公用地 1.39 1.8商业服务用地 4.62 6.1文化娱乐用地 0.36 0.5医疗卫生用地 0.21 0.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 6.86 9.0宗教用地 0.29 0.4一类工业用地 0.48 0.6工业用地(M) 2.13 2.8二类工业用地 1.65 2.2仓储用地(W) 0.33 0.4 仓储用地 0.33 0.4道路广场用地(S) 6.10 8.0 道路用地 6.10 8.0邮电设施用地 0.09 0.1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0.1 0.1环卫设施用地 0.01 0.01绿地(G) 1.3 1.7 公共绿地 1.3 1.7综合用地 0.16 0.2 综合用地 0.16 0.2现状建设总用地 76.24 1004二、道路交通现状现状道路用地面积为 6.10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8.0%。

      古城风貌区内除了以“路”命名的道路为交通性道路,可以通行机动车外,以“街、巷”命名的道路大多仅可通行摩托车、自行车,因而基本保留了古城风貌区原有街巷格局特征目前古城风貌区内可满足的交通量较小,原有道路系统可分成以下三级道路:(1)城市交通性主干道——长江路,可通行大型机动车,断面宽度 40 米2)区内交通性道路 ——只允许通行中小型机动车,断面宽度为 17 米以下,7 米以上,包括有迎江路、伯先路、大西路、中华路、二马路、宝塔路和宝盖路3)街坊内生活性街巷 ——交通方式以摩托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这一等级的道路多以“街、巷”命名,路面宽度不等,界面退进丰富,路面的铺装以块石、条石、片石、砾石为主,基本上保留了古城风貌区原有街巷格局和风貌古城风貌区内缺乏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统,公交与出租车主要集中在大西路和宝盖路上该区内无专用的社会停车场,现状机动车主要沿大西路两侧沿街停放,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西路的交通通行条件造成影响5三、建筑风貌现状镇江古城风貌区西靠“西津渡口”及伯先路近代建筑保护区区内拥有大量的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性公共建筑,如:清真寺、太平天国水师衙门、布业公所等。

      是体现镇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貌的主要特点为:1、 规划区紧靠“西津渡口”及伯先路保护区,对镇江整体城市历史风貌的体现具有重要地位,各级文保、文控单位及较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分布范围较广2、大量传统民居建筑群形制基本未遭破坏,形成较具规模的历史性生活街区由多幢建筑组织而成的典型传统建筑群则分布集中在大西路以南的伯先路—大龙王巷—宝塔横街一线及大杨家巷、打索街一带地区3、区内传统民居建筑整体风貌上风格较统一,集中体现在平面布置形式、建筑材料、屋顶形式及侧面山墙形式上,体现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地方民居特色同时,同一时期形成的大量公共建筑则集中反映了镇江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了解镇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传统居住区内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导致传统街区内新建设的建筑形式、体量呈现无序状态,与周边历史环境缺乏必要的过渡和协调,造成对整体风貌的破坏同时,大量特色民居周围搭建严重,文物古迹和特色建筑风貌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和体现大西路沿线的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的形式较为杂乱、随意,缺乏建筑风格的协调和继承,使趋向西津渡口的引导性和序列感较差,极大削弱了对西津渡口风貌的体现。

      6规划区内文保、文控单位一览表名称 时代 所在地清真寺 清 清真寺街 84 号火星庙戏台 清 火星庙巷美孚火油公司旧址 近代 迎江路太平天国新城旧址 清 姚一湾小营盘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近代 长江路 207 号广肇公所 清 伯先路 82 号福音堂 清 大西路 343 号税务司公馆旧址 近代 长江路前进印刷厂内真道堂旧址 近代 宝盖路 127 号伯先路现代建筑群 近代 伯先路老存仁堂药店 清 大西路 476 号节孝祠堂牌坊及碑刻 清 宝盖路 244 号包氏钱庄 小街 115 号清代海关道台沈公馆 盆汤巷 35 号陈锦华公馆 清真寺街 11 号周少彭公馆 宝塔横街 97 号李公馆 宝塔路 119 号丁志盈公馆 平安巷 8 号7四、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1、除文物保护和文物控制单位外,古城风貌保护区内仍存在一些形制较好的传统特色建筑,需要全面保留、修缮和维护2、必须有效协调保留的传统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处于保留传统建筑周边的新建筑需与传统建筑风貌取得协调3、现有特色街巷的空间特征应在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中加以保留4、居住、工业、文物古迹等用地参差混杂,重要文物古迹周围环境品质较差,须进行整理和组织。

      5、整个古城风貌区的居住品质急需得到提高,居住环境急需得到改善保留的传统建筑需要全面改善居住生活设施,搭建建筑需拆除,部分建筑需加固结构,平面布局需加以恢复和整理6、影响特色街巷景观风貌的建筑物必须拆除或改造7、现有道路无法满足通行要求,交通性道路不成系统,需适当拓宽现有道路或在对传统建筑风貌影响较小之处开辟新的城市道路,以方便古城风貌保护区与外界的通行条件,并调整和增设机动车停车场地8、需振兴和提高大西路在镇江市商业经济中的地位,改善商业环境,并充实旅游功能,增加其他公共设施,提高大西路的聚人效应9、应以长江路沿线改造为契机,带动古城风貌保护区的改造与发展10、须合理组织西津渡口与周围城市环境的关系,强化西津渡口对古城风貌区乃至整个城市旅游发展的作用11、公共的场地、绿地需要增加,同时需适当增加机动车停车场地12、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需要增加13、集贸市场极大影响道路通行条件和城市环境卫生,须进行整改8第二部分 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布局1、居住规划居住用地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居住用地及其他居住用地传统居住用地的建筑风格应以传统形式为主,与保护建筑及传统保留建筑取得协调;其他居住用地则允许现代的建筑布局和形式。

      居住用地以山巷南段、中华路北段和大西路为界划分为四个片区规划将西北片区定位为商住服务区,可进行成片开发并介入现代建筑形式,并通过沿街商业和服务业增强大西路北侧片区的吸引力,成为长江路沿线与大西路西段旅游区的发展腹地,并以此带动古城风貌保护区的土地增值这一片区以新建的现代化居住街坊为主,沿街采用上住下店的商住综合发展模式其余是以传统居住用地为主的片区,主要以修缮、更新传统建筑为主,建筑风格以传统形式为主,与保护建筑及传统保留建筑取得协调在各片区设有集中的居住服务中心,包括学校、卫生站、幼托、居委会以及活动中心等居住服务设施,改变原有零散分布的现状2、商业规划将大西路定位为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展示和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商业街,以增强其聚人效应和作为地区中心的凝聚力此外,加强原有中华路的商业服务功能,并开辟山巷为新的商业街,形成“二横一纵”的商业发展轴其中,大西路与山巷交叉口地区为古城风貌区的核心地区,集商业、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在进入古城风貌区的大西路东段是以杨家巷作为背景的商业起步发展区,结合杨家巷部分传统保留建筑,发展小规模、多功能、高档次的特色精品商店,加强古城风貌区的吸引力结合云台山、伯先路近代建筑群和西津渡的旅游基础,在大西路与伯先路交汇处形成古城风貌区的旅游商业中心,增强古城风貌区的旅游和服务功能。

      伯先路、西津渡口以及大西路由迎江路9至领事馆一段为本次规划中的“丫”字形步行商业街规划步行商业街大西路段南北两侧街区为集中的旅游商业区,集观光游览、商业服务为一体,为镇江古城风貌区独特的游览和购物区3、行政办公规划中的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位于大西路和山巷的交叉口附近的核心区另一处为长江路沿线南侧,依托长江路景观整治工程,呈带状集中了商业、金融、贸易、行政办公等用地,形成品质高、环境优的综合功能区4、文化娱乐规划在大西路东段原群众艺术馆附近建设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并与金融办公区共同形成古城风貌区的核心地区福音堂西侧设图书馆一处,结合福音堂、清真寺以及规划的中心文化广场绿地,形成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化中心5、绿地规划绿化主要沿南北向道路纵向发展,并结合传统居住街坊的道路与建筑改造条件形成横向的绿化渗透纵向的迎江路、万家巷、清真寺街、潮水沟——又新街,横向的火星庙巷、大巷、宝塔横街为绿化轴,将长江、云台山、宝盖山的绿意引入整个地区规划增设两处较为集中的绿地,一处位于风貌区的核心,另一处位于中华路和迎江路之间的现代商住片区规划在传统居住街坊内开辟小绿地,供居民活动用,并降低居住的密度,提高生活环境品质。

      6、旅游配套设施结合西津渡口和伯先路近代建筑群等特色风貌,规划旅游配套设施设在“丫”字形步行商业街沿街以及大西路段南北两侧街区,主要以商业服务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突出旅游业的重要地位规划在长江路以南地区设若干旅游配套设施,为旅游以及办公等服务10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面积(ha)占地比例(%)用地面积(ha)占地比例(%)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ha)占地比例(%)C1 0.956 1.3 C1 -行政办公 0.956 1.3C21-商业服务 5.756 7.5C1C2-商业办公 1.027 1.3C22-金融贸易 0.061 0.1C25-旅馆招待 0.619 0.8C2 7.814 10.2C26-市场用地 0.351 0.5C34-图书展览 0.242 0.3C3 0.97 1.3 C35-影院游乐0.728 1.0C5 0.423 0.6 C5 -医疗卫生 0.423 0.6C6 0.428 0.6 C62-中等专科 0.428 0.6C7 2.613 C7 -文物古迹 2.613C 10.947 14.4C9 0.356 0.5 C9 -宗教其他 0.356 0.5G11-公园绿地 1.935 2.5G 5.066 6.6 G 5.066 6.6 G12-街头绿地3.131 4.1RC 1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