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doc
3页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目标1.掌握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理解作文题的要求2.熟悉作文立意的基本过程,学会思考并确立比较深刻的主旨重点难点熟悉立意的基本过程,学会思考并确立比较新颖、深刻的主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选题作文自从多了个“材料”,让人头大不少但若果离开这个材料,构思再精巧,内容再丰富,主题再深刻,语言再优美,也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因此,从作文的第一步开始,就不能不重视材料的存在今天,让我们立足材料,看写作的审题立意我们的学习任务:1.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理解作文题的要求2.熟悉材料作文立意的基本过程,学会思考并确立比较深刻的主旨二、对话(一)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二)审题看材料材料作文也从审题,审题看材料材料怎么看?主要看“两关”:一看关键词语,二看逻辑关系这一步比较简单,一般控制3分钟左右能完成。
看关键词语,就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名词,了解材料“写了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宾短语,了解材料写了“怎么样”,“做什么”(动宾短语)具体从操作中,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圈划,将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标出来并可将关键名词一边,动宾短语、关键形容词放一边,中间用冒号分隔教材上有一则《猫头鹰与斑鸠》的材料作文,可作为一例猫头鹰:搬到东方 改变自己周边人:讨厌叫声(或:讨厌猫头鹰)斑鸠:劝说猫头鹰(单独的“说”“问”没说清指向谁,可根据内容补充)看逻辑关系,就是看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对材料的正确认识材料之内,一定存在着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一定体现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上由于逻辑关系是可以运用相应的关联词表示的所以,审题就是借助关键词和关联词,搞清楚材料隐含的逻辑关系具体操作中,可以选取关键词,并添加关联词造句,借助句子反映自己的正确认识1.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表示因为周边的人讨厌自己的叫声,猫头鹰选择搬到东方2.转折关系:用“虽然……但是……”表示虽然周边的人讨厌,但是猫头鹰没有改变自己的叫声3.递进关系:用“不但……而且……”表示猫头鹰不但可以搬到东方去,而且可以改变自己4.并列关系:用“既……又……”表示。
面对猫头鹰的叫声,既有周边人的讨厌,也有斑鸠的劝说句子反映的意思符合材料的意思,则对材料的认识正确,反之,则认识不对审题阶段,切忌四个字:过度推断!也就是新造的句子意思脱离了材料的意思如从上则材料中得出:因为斑鸠的劝说,猫头鹰改变了自己因猫头鹰是否改变材料中并未告知,这个意思在材料中并不存在,所以是过度推断,是不对的审题的结果,是获得对材料的正确认识,并运用含关联词的句子表示出来虽然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可能很复杂,但在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可以只考虑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和并列关系4种一般地,因果关系最普遍,转折关系最奇崛,递进关系最深刻至于并列,因为要写两个方面,但又不能平分秋色,一抑一扬才能出彩,难度比较大情感,通过关系来表现如果单独从材料中抽出一个词语进行写作,而不考虑隐含在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可能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因此,发现不了关系,则发现不了作文抓住关键词,再添加关联词,通过造句的方法发现材料中的逻辑关系,进而领会其中的情感与道理,是正确审题的“必杀技”!(二)立意看句子立意的“意”,就是主题,就是具体情感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主题,也就是确立文章所要表现的情感既然情感表现在审题阶段所造的句子上,那么,立意就得看句子,看句子蕴含的情感,主要是看情感高度。
句子蕴含的情感达到某种高度,根据这种情感写作,文章的主题就比较深刻生命、大爱、内心、家国应该成为判断情感高度的标志词生命高度: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力至爱高度:亲友挚爱、敬仰人格、热爱人民内心高度:苦乐急闲、坚守怀念、希望向往家国高度:思乡、爱国、批判同时,句子蕴含的情感高度也跟个人的思想修养有关一般而言,尊重生命、心怀天下,胸中有风云,眼里有世界,看问题就有高度,也容易领会到句子中的情感高度;只局限小天地,小情感,看问题就比较狭隘,就不容易领会到句子中的情感高度立意,应该是本着高尚的思想,追求深刻的主题古今中外,也有不少诗意的语言,彰显生命长歌、人间至爱,抒发内心情感、家国情怀1.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冯至《十四行诗》: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3.尼采的《敌基督者》: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4.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三、作答下面给出一些句子,请同学们想想句子蕴含怎样的情感?1.因为周边的人讨厌自己的叫声,猫头鹰选择搬到东方。
——猫头鹰选择东方,一路流浪,迟尽苦头,每到一处,它还是发出原本属于自己的叫声,这个唯一属于它的声音!这难道不是对生命的尊重吗?(生命高度)——因为周边的人讨厌,明明知道搬迁苦,他也选择了遥远的东方,宁可放弃自己的家乡,也要在乎大家的感受,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爱吗?(大爱高度)2.虽然周边的人讨厌,但是猫头鹰没有改变自己的叫声 ——搬到东方去,也许依然惹人讨厌但是,猫头鹰依然选择了远方是呀,它的内心里,在呼唤知己,哪怕只有一丝希望!3.猫头鹰不但可以搬到东方去,而且可以改变自己——出于万般无奈,可以选择远离,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人生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直面环境,学会改变自己4.面对猫头鹰的叫声,既有周边人的讨厌,也有斑鸠的劝说对于猫头鹰那样凄厉的叫声,作为过路人的斑鸠,只是轻描淡写的劝说;作为周边人,则是发自内心的厌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在充当过路人与周边人这种角色?立意看句子,二看句子的熟识程度熟识不熟识,在于说例子知道的具体例子多,熟识程度高知道的例子少,不太熟识例子可以来自本人的特殊经历,他人的突出表现,也可以来自名人的传奇事迹如果你在每个情感高度上,都积累2-3个例子,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有些句子蕴含的主题很喜欢,但是说不出相关例子,一旦选择,可能写不下去相反,选择熟识程度高的句子作为立意的形式,有利于把内容写得丰富表示立意形式的句子一旦确定,立意也就完成有言道:意在笔先立意的完成意味着动笔的开始四、布置作业1.读下面的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拟题技巧提示:①直接选取一个关键词作为标题②将关键词换成近义词、大词或添加前后缀作为标题③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直接推断出一个词、句作为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