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会诊要求.doc
2页营养会诊要求1、临床科室有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以及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围手术期、肿瘤、消化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患者应有临床营养科会诊2、临床营养医师会诊时,应首先了解患者营养相关疾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的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等对患者进行膳食有关内容询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会诊记录要求书写规范、准确、完整,内容包括对简要的营养疾病病史、体征和重要的营养生化检测结果,对患者作出营养评价,提出营养诊断和治疗方案营养治疗方案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知识的宣教和指导3、院内科间营养会诊人员须具备临床营养医师中级职称以上资格或高年资临床营养住院医师资格,院外营养会诊人员须具备临床营养医师副高级职称以上资格4、急会诊、如急性病和危重病人(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严重烧伤、肝性脑病、脑卒中及其他ICU患者等)的营养会诊在接到会诊单后1小时内进入病房慢性病营养会诊在接受会诊单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营养查房工作流程1、营养医师进入所负责病区查看采取营养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历中记录的病情变化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营养检测和评估后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开具调整营养治疗方案的医嘱,并将营养诊治过程和营养治疗调整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录和/或营养病历中。
2、营养护士汇总营养治疗医嘱,将当日患者所用药品和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录入医院收费系统,再将营养治疗医嘱分发至营养治疗各制备部门营养治疗医嘱执行工作流程1、开具营养治疗医嘱2、营养治疗医嘱汇总、录入后分发至营养治疗各制备部门(肠外、肠内营养配制室)3、根据营养治疗医嘱编制治疗膳食的配方4、在各功能区完成营养液配制和治疗膳食制作5、经核对后分发肠内营养配制工作制度1、肠内营养配制室负责医院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工作2、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严格洗手,戴帽子、口罩并二次更衣方可进行配置操作肠内营养配制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出、逗留3、配置前应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配置中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应遵守有关规定;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消毒过的专用容器或一次性容器中,标签写明科室、姓名、床号、日期和处方编号,经营养师再次对制剂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4、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配制好的制剂实行留样制度5、肠内营养制剂的分发应有交接制度,有交接双方签名并注明日期分发至各病区肠内营养制剂的数量及配制时间应有记录6、所配营养液应在24小时内用完7、每次配制结束后进行台面、容器、设备及场地清洁消毒,每日用紫外线进行室内消毒。
8、营养护士或营养技师(营养师)应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