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西比较中为中国海洋文化定位定性.docx
27页从中西比较中为中国海洋文化定位定性 * * * * *一 海洋文化及其类型(一)海洋文化概念的广狭二义说什么是海洋文化?曲金良认为,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1]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文明生活内涵[2]海洋文化,就是人类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缘于海洋而创造和传承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社会的文明生活内涵[3]我们认为,海洋文化是人海互动及其产物,是人类的涉海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海洋文化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和“海”海洋文化的产生,在于人与海的关联和互动;在于人类的涉海生产实践和生活方式;在于海洋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海洋这一特殊的客体,以及在这种“对象性”关系中的客体主体化的向度,全面展示在人海关系中的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之中。
[4]广义的海洋文化包括海洋物质文化、海洋行为文化、海洋制度文化、海洋精神文化狭义的海洋文化是指海洋精神文化,包括海洋文化哲学、海洋科学理论、海洋宗教与民间信仰、海洋文学艺术等[5]1.海洋文化哲学海洋文化哲学是关于海洋文化起源、本质、价值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审视人类的海洋文化精神、文化理念、文化价值维科认为,哲学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由人所构成的文化世界维科敏锐地看到人的丰富性和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他认为,上帝是诗人,而不是数学家至于人,理性并不是决定一切的,还有信仰、情感、体验、艺术、宗教、爱,等等从哲学的高度可以以对象化的思维方式直觉到文化是一种“存在着”的精神“氛围”或者“弥漫”文化的根本特质是“生活”,是一个充满活动能力、情感倾向和思想活力的永不休止的动态过程[6]文化是如此,海洋文化也是如此2.海洋科学理论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包括海洋自然科学和海洋社会科学海洋自然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以及大气科学、水文科学等密切相关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以及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
海洋自然科学如海洋气象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学等,海洋社会科学如海洋经济学、海洋政治学、海洋法学、海洋社会学、海洋管理学等3.海洋宗教信仰海洋宗教信仰是海洋社会中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认为有神灵主宰海洋,决定人世命运等在海洋科技极不发达的古代,浩瀚海洋有许多令人难以解释和驾驭的现象,海洋的神秘莫测即使是在今天仍然令人生畏,加之对海洋自然灾害难以抗拒,人们的海上活动风险难测,寄望于神灵保佑,对海神的信仰也就因此而产生海洋宗教是伴随着海洋社会的发展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除海洋宗教外的海洋民间信仰是人们对超自然的力量、对神灵所寄予的一种期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而产生的对超自然力量、神灵的信仰和崇拜中国的海洋宗教与海洋民间信仰具有多样性,如龙王崇拜、观音崇拜、妈祖崇拜;信龙母、信洪圣水神、信船王等4.海洋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包括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等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大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关涉海的诗文曲赋不胜枚举,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洋文学中知名度较高的如《老人与海》《白鲸记》;海洋艺术方面有海洋书法、海洋绘画、海洋摄影等;现代海洋综合艺术如海洋戏剧、海洋电影和电视剧等;知名度较高的如影片《泰坦尼克号》《海霞》,科幻片《海底两万里》等。
二)海陆文化之比较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其中一种是按照生成的地理特征来划分从地理上说,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相应的,人群聚落也分为陆地群落和海洋群落,社会类型也区分为陆地社会和海洋社会从哲学文化学的角度说,地理环境虽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是必要的和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它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人们的性格这一事实上说明了地理环境对文化的作用由于环境的差异,在陆地社会和海洋社会就形成两种重要的文化类型——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陆地文化是在陆地生活圈中形成的文化,即陆地型文化,也叫作陆地文化;海洋文化是在海洋生活圈中形成的文化,即海洋型文化,也叫作海洋文化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海洋文化开放兼容,陆地文化则宽厚沉稳两种文化各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比如刚健有为,不懈进取,博大宽容等,就是中华大地上海陆两种文化都具有的品格我们赞同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各有不同特点的观点,但不同意海洋文化先进而陆地文化落后的说法[7]我们认为,海洋文化和陆地文化有不同特点,但二者无优劣之分其实,这两种文化在历史和具体形态上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点和局限,而且每一种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也会有差异性。
同是海洋文化,东西方就有差异;同是陆地文化,在古今也会不同就海洋文化和陆地文化而言,不能把一种文化绝对化为优秀的先进文化,也不可把另一种文化绝对化为低劣的落后文化三)东西方海洋文化区“东方”原本只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其所指称的东方是不同的近代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即把欧洲以东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亚洲)称为东方到了现代,“东方”的概念中又加进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含义如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达国家为西方世界,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不发达国家为东方世界等我们理解的东方,更多地从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这里所说的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的历史传统文化其中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中很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学体系人类文化可以区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海洋文化也区分为东方海洋文化和西方海洋文化从源头上说,西方文化的根基在希腊希腊多山,缺乏可耕地,没有商业互通有无就不能生存,又邻地中海,具备海上贸易的条件公元前8~前6世纪是希腊历史上的大殖民时代,一批又一批希腊人被迫下海,成为海盗、殖民者或经商者奴隶制时代的希腊罗马人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海上开拓和生产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西方人的开放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其核心内容是他们明确认识到海洋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而社会上对海上开拓、探险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这是西方古典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和中古时代北欧人的海洋意识一起,成为近代西方人海洋意识的主要源泉[8]冒险探索、殖民扩张、商贸谋利成为西方海洋国家文化的普遍特性在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国人不但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海洋文化,而且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发展模式的中国海洋文化传统,是东方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海洋文化讲求“天下”一体、“四海”一家、互通有无、和谐发展、耕海养海、亲海敬洋、知足常乐的“中国式”发展模式和人文精神通过与协和万邦、博大深沉的陆地文化的互补联动,形成极富特色的文化类型、文化模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海洋精神之中大地、大海、大宇苍天、大中华,一个“大”字,由古及今,从三皇五帝,到汉唐盛世,到宋明海路,到国共两党的开党领袖,到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大国领袖做派,莫不如此四)两种不同的海洋文化中西海洋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海洋文化,一种是侵略扩张、掠夺奴役型的海洋文化;另一种是和平友好、互助合作型的海洋文化中华海洋文化属于和平友好、互助合作型的海洋文化;西方海洋文化属于侵略扩张、掠夺奴役型的海洋文化海洋是弄潮儿的舞台,也是强权和霸主的乐园从葡萄牙、西班牙,到荷兰、不列颠,海洋上展示了多少大国扬威的场景。
一战”“二战”均与海洋关系密切,还有当代发生的海湾战争至今游弋在大洋上的美国航母更是诉说着不可一世的霸权故事留美学者成中英主张分别两种文化:一是“冲突文化”;二是“融合文化”前者是以权力意志为动力、以宰制驾驭为目标的文化,也就是以维护冲突、制造冲突或发现冲突为文化的主制,后者则是以德行意志为纪律、以融合为目标的文化,也就是维护和谐、创造和谐与发现和谐为文化发展的轨道西方文化为“冲突文化”而中国文化为“融合文化”[9]罗素评价说:“所有权,维护自我和支配他人,是西方民族和个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中国人本质上十分爱好和平[10]西方海洋文化尚武、具侵略性,可从希腊海神波赛冬(Poseidon)的形象看出波赛冬神像是一个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骑着骏马在海上飞驰,所到之处,波浪翻涌,人们认为必须服从他,否则会遭到报复这种对强权的崇拜,以征服、冒险、掠夺为本质的海洋文化,恰恰反映在欧洲的海洋史连黑格尔也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11]欧洲自15世纪末开始世界性的远航以来,便在各殖民地从事掠夺、屠杀,而欧洲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也是建立在牺牲其他民族的基础之上不断扩张、侵略的结果,不仅造成弱势民族的浩劫,也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最终将威胁人类本身的生存。
说起掠夺,不能不提及海盗,说起海盗的历史,不能不提及维京人这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人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诺曼人”,意:北方人)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邻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诺曼人主要以捕鱼为生他们贯于航海,性格顽强、富于冒险从公元8世纪开始,诺曼武士乘船出外征伐劫掠他们从丹麦、瑞典出发,向南沿着海岸而下,劫掠英格兰、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并直穿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同阿拉伯人拼争,又向东沿着大河进入俄罗斯和欧洲内陆他们的海盗行为使得人们望而生畏,所到之地无不被迫拿出钱粮以求安生海盗时代初期,维京人对英格兰海岸及欧洲大陆的修道院、教堂和其他一些易于攻击之地发起猛烈进攻,他们因此被描绘成杀人如麻的掠夺者维京人从小就在口口传述的诗歌中宣扬战士精神,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所欲掠夺只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手段,而非什么不光明磊落之事在他们的神话中,只有那种浑身浴血,拼杀致死的英雄才能进入他们眼中的“天堂”。
正是这种拼抢争夺的信念,使维京人一度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历史记载,当维京人与敌人作战时,双方都派人在横跨两船之间的木板上进行对决,直到一个死了之后下一个再上所以,第一个出战的人都是最勇猛的战士——他只有两条路,要么把对方全部打败,要么自己的同胞会在他倒下之后为他报仇在这种严酷的现实面前,一个民族的灵魂就被铸造成型早在古罗马时代,西塞罗就指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公元前500~前449年,波斯人、希腊人为了争夺地中海,进行了长期战争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与古罗马之间,为了争夺西西里岛和西部地中海,进行了长期战争,最后,罗马取得地中海的霸权,建立了一个东起小亚细亚,西至大西洋沿岸的大国[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