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经济学基础教程》编写提纲.doc
11页《公共经济学基础教程》编写提纲第一篇:基础理论篇(10万字)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2万字)第一节市场与资源配置一、 市场与市场经济1、 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含义2、 市场经济的木质属性与资源配置二、 资源最优配置:含义及条件1、 帕累托最优的含义2、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第二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一、 重商主义时期的政府与市场1、 早期重商主义2、 晚期重商主义二、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政府与市场1、 亚当.斯密的论述2、 古典学派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述三、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府与市场1、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2、 当代新自由主义关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调整第三节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一、 市场失灵及其领域1、 市场失灵的含义2、 市场失灵的领域及其原因二、 国家和政府:含义与层次1、 国家与政府的多种定义2、 国家与政府的层次划分三、 政府的经济职能1、 达成资源的有效配一置2、 调节收入的合理分配3、 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二章 公共产品理论(2 5万字)第一节公共产品概述一、 公域与私域1、 何为公域和私域2、 经典学者关于公域和私域的论述二、 公共产品的特点与分类(与私人产品比较)1、 公共产品的定义2、 公共产品的特点3、 公共产品的类型第二节公共产品的供求分析一、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需求分析1、 私人产品的需求及其儿何描述2、 公共产品的需求及其儿何描述二、 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与均衡分析1、 公共产品的均衡分析2、 林达尔均衡及其实现条件3、 免费搭车及其解决三、 公共产品的生产1、 我国公共产品的生产2、 国外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及其借鉴第三节 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 我国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1、 特点及现状2、 改革方向二、 我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1、 特点及现状2、 改革方向三、 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 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2万字)第一节外部效应:内涵与分类一、 外部效应的涵义1、 外部效应的含义2、 产生外部效应的原因分析二、 外部效应的分类1、 不同的分类标准2、 具体的类型构成第二节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一、 正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二、 负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第三节外部效应的矫正一、私人部门矫正外部效应的机制二、 政府部门的矫正措施(补贴与征税)三、 西方国家对外部效应的矫正及其借鉴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3. 5万字)第一节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一、 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1、 公共选择的含义与理论基础2、 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比较二、 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1、 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2、 两种决策类型比较三、 公共选择理论介绍第二节公共选择的规则一、 偏好与投票规则1、 偏好及其表达2、 全体一致原则3、 多数投票规则二、 投票悖论及其消除1、 投票悖论及其表现2、 消除投票悖论的机制与方法三、 中位选民定理:理论与实例1、 中位选民定理的理论分析2、 一•个案例第三节公共选择的政治行为分析一、 选民的行为二、 政党与政治家的行为三、 利益集团与寻租(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寻租理论)第二篇 公共支出篇(6. 6万字)第五章 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2万字)第一节公共支出:定义及原则一、 公共支出的定义与分类1、 公共支出的定义2、 公共支出的分类二、 公共支出的原则:历史与现实1、 公共支出原则的不同理论2、 不同理论的背景与共性分析第二节公共支出分析一、 公共支出的规模分析1、 规模的测量2、 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3、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及其理论解释二、 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1、 公共支出的结构2、 公共支出的经济效应分析三、 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1、 效益和成本2、 测算效益和成本的方法四、 我国的公共支出及其效率第六章政府预算(2万字)第一节预算概述一、 预算的定义和功能1、 预算与政府预算:含义与历史2、 政府预算的功能二、 政府预算的分类和原则1、 政府预算的分类2、 政府预算应遵循的原则三、 预算的理论流派介绍第二节 政府预算决策程序:中外比较一、 预算的编制(中外对比介绍)二、 预算的审议和批转(中外对比介绍)三、 预算的执行与监舀(中外对比介绍)四、 我国政府预算中存在的问题1、 我国政府预算的构成2、 问题呈现与原因分析第三节政府预算的经济分析—*、成本一效益分析1、 成木一效益分析的理论与思路2、 机会成本及其运用二、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考量指标1、 资金时间价值2、 具体指标第七章 政府采购(2.6万字)第一节政府采购概述一、 政府采购含义与历史1、 政府采购的含义2、 政府采购出现的历史二、 政府采购:特点与功能1、 特点2、 功能第二节政府采购制度一、 政府采购的原则二、 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三、 政府采购的管理1、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2、政府采购的管理环节及管理模式第三节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一、 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1、 现代国家的支出与政府采购:理论分析2、 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二、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与完善1、 现状2、 完善措施第三篇 公共收入篇(10万字)第八章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2万字)第一节公共收入的原则一、 公共收入的含义1、 含义2、 公共收入何以存在二、 公共收入的原则1、 国际通行原则2、 我国的公共收入原则第二节公共收入的形式与结构一、 公共收入的形式1、 公共收入形式的具体内容2、 不同公共收入形式的优劣比较二、 公共收入的结构第三节 公共收入的规模一、 公共收入规模的衡量1、 公共收入规模的含义2、 公共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二、 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1、 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2、 扩大公共收入规模的措施第九章税收:原则与种类(3万字)第一节税收概述一、 税收的含义和特点1、 税收:含义及其产生2、 税收的特点二、 税收的构成要索1、 课税主体2、 课税客体3、 税率第二节税收的原则一、 税收原则的历史演变(儿个不同时期的原则介绍)二、 现代税收原则1、 公平原则2、 效率原则第三节 税收的种类一、 税收的种类1、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税收种类2、 我国的税收分类二、 对所得的课税1、 所得税概述2、 类型及计算3、 我国的所得税三、 对流转的课税1、 流转税概述2、 类型及计算3、 我国的流转税四、 对财产的课税1、 财产税概述2、 类型及计算3、 我国的财产税收第十章税收:效应与转嫁(3万字)第一节税收效应一、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二、 税收与消费者行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三、 税收与劳动投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四、 税收与私人储蓄和私人投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第二节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 税收转嫁的含义和形式1、 税收转嫁的含义2、 税收转嫁的形式二、 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1、 供求价格弹性与税收归宿2、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3、 生产要素收入课税的局部均衡分析三、 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本部分内容根据学生情况为选讲内容)1、 局部均衡分析的不足与一般均衡分析2、 一般均衡分析的模型第十—章公债(2万字)第一节公债概述一、 有关公债的理论1、 公债有害论2、 公债新理论二、 公债的种类1、公债的类型2、公债的功能三、公债的发行与偿还1、 公债的发行(价格和方式)2、 公债的偿还(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偿还方式)第二节公债的应债来源分析一、 银行系统作为应债来源1、 商业银行认购公债2、 中央银行认购公债(从财政部直接购入,从公开市场购进公债)二、 非银行系统作为应债来源1、 政府机构认购公债2、 社会公众认购公债第三节我国的公债―、我国公债的历史二、我国公债的类型、结构和规模1、 我国公债的类型和结构2、 我国公债的规模及其衡量第四篇 公共经济政策篇(6万字)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2万字)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一、 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1、 年度预算平衡论2、 周期预算平衡论二、 财政政策的含义、特点和功能1、 财政政策的含义2、 财政政策的特点3、 财政政策的功能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一、 财政政策的目标1、 最终目标2、 中间目标二、 财政政策工具1、 国家预算2、 税收3、 公债4、 财政补贴5、 转移支付第三节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运作 一、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效应1、 扩张性财政政策2、 紧缩性财政政策3、 中性财政政策二、 财政政策的运作(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三、 我国的财政政策第十三章货币政策(2万字)第一节货币政策概述一、 货币政策的含义二、 货币政策的作用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一、 货币政策目标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二、 货币政策工具1、 一般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2、 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优惠利率、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等)第三节货币政策的运作一、 货币政策的种类1、 扩张性货币政策2、 紧缩性货币政策3、 均衡性货币政策二、 货币政策的选择(相机抉择)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的混合使用四、 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运用第十四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2万字)第一节收入分配政策一、 儿个基本概念1、 收入分配的内涵2、 收入分配的分类(初次收入分配与再次收入分配,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分 配等)二、 收入分配政策的功能1、 调节社会总供给予总需求的矛盾2、 调节供给结构予需求结构的矛盾3、 调节经济利益的矛盾三、 收入分配理论1、 功利主义的分配理论2、 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论3、 自由意志主义的机会平等轮4、 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5、 福利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平衡四、 收入分配政策的类型与选择1、 收入分配政策的类型2、 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第二节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美国的模式二、 德国的模式三、 瑞典的模式四、 新加坡模式第三节我国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一、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2、 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二、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2、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特点与改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