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贵州省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42476390
  • 上传时间:2022-0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7.5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贵州省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摘要】整体上贵州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处在西南地区和全国都处于中下游在国家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贵州需要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提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城镇化质量,缩小区域之间的水平差距,立足于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提升贵州省城镇化质量,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根本的着力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措施,明确城镇化提升策略,实现贵州省城镇化质量的协调稳定发展关键词】 贵州省 城镇化质量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1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 确定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结合新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贵州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贵州省“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贵州省“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指标任务;《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5年)》《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可持续发展监测指标;以及《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确定本报告的指标体系。

      1.2 合理选择评价指标本报告最终选定32个最能反映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质量和水平的指标,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科学、实用的城镇化监测评价指标集指标集将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为七个子系统,分别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乡协调、城镇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形成贵州省省级、市(州)、县(市、区)的三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1)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水平是城镇化质量的核心贵州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城镇就业、城镇人口密度等直接关联,也是导致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本文选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密度等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反映城镇就业支撑强度和城镇就业保障力度城镇人口密度与城镇发展水平、城镇规模息息相关,也是侧面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城镇化质量的基础尽管贵州省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侧面也体现产业结构不合理本文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等指标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反映一个地区百姓的富裕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地区经济的消费需求,也是体现经济发展景气指数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体现城镇经济结构的合理程度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反映以产业为导向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就业情况3)基本公共服务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基本公共服务供需不对等,因此选择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进行衡量本报告选择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高中阶段毛入学升学率、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在校生人数、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等指标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反映地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卫生服务水平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体现地区基本社会服务的便捷程度高中阶段毛入学升学率、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在校生人数是教育的重要指标,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教育,反映地区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发展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在校生人数能直接反映现阶段除基本公共教育外的教育质量和人口发展水平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包含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失业保险参保率,体现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反映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紧密相关本报告选择城镇用水普及率、城镇燃气普及率、城镇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等指标城镇用水普及率、城镇燃气普及率反映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体现了市政设施普及率和城镇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城镇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反映城镇道路的配置合理程度5)城乡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贵州现阶段城乡的发展现状,选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作为代表性指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度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差异度6)城镇文化建设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发展不仅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应注重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因此,本文选择年末住宿业客房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数等指标住宿业的稳步发展,特色酒店的客房数和床位数的增加体现城镇文化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反映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强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和创新发展水平。

      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体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情况中国传统村落数列为加分项,在监测评价的三级指标中无权重,仅考虑加分,无减分7)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是城镇化质量的重点突出“山地特色”城镇和“新型”城镇的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文选取森林覆盖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天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森林覆盖率反映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体现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天数反映地区空气质量指数,也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体现地区城镇公共绿化水平和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地区城镇治污能力,是体现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方面的重要指标1.3 数据选取本报告以贵州省作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对象,通过9个市(州)地方职能部门收集2016年和2017年市(州)、县(市、区)32个指标数据,以及《贵州省统计年鉴》(2011-2017年)、贵州省和地区统计公报,对贵州省、9个市(州)、县(市、区)的城镇化综合质量进行分析。

      2 评价模型2.1 评价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经过多轮专家打分对32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通过统计分析、归一化处理后得出省级、市(州)、县(市、区)不同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各指标统计数据进行线性比例变换法标准化处理,最后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的城镇化质量指数,作为城镇化质量评价和排名的最终依据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类别指标名称权重(%)2020年目标值省级市(州)县(市、区)人口城镇化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443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4≥503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4444.94城镇人口密度(人/km2)33210000经济发展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333≥509306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元)33368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33576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33609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33380基本公共服务10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人)334≥2.511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张)223612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辆)223≥1213高中阶段毛入学升学率(%)4229514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在校生人数(人)331年度最大值15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444≥70基础设施16城镇用水普及率(%)225≥9317城镇燃气普及率(%)3338318城镇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km/km2)440.0819城镇人均道路面积(m2)412城乡协调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异度8883.0321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差异度7772.36城镇文化建设22年末住宿业客房数(间)3年度最大值23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11002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52≥1.225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册)4441000026传统村落保护数(个)-加分项√√√年度平均值生态环境27森林覆盖率(%)4446028AQI优良天数比例(%)333≥852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444103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3337331城镇污水处理率(%)233≥863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33≥932.2 评价模型的建立鉴于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较多,在对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纵向评价时涉及多目标,不同指标间的发展质量指数不具备横向可比性,因此在省级、市(州)、县(市、区)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对比分析时即是寻求多目标的最优解,得出各分类发展质量指数之和。

      线性加权法是寻求多目标线性组合最优的多目标规划问题的一种评价函数法,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计算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计算方法简单易懂,并且包含全部指标变量的原始数据,评价模型为:其中, 为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指数, 为二级指标权重值, 为各子系统发展质量得分, 为三级指标权重值, 为第i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i为指标编号,n是二级指标总数,m是三级指标总数2.3小结通过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得出各市(州)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在时间、空间维度的差异性,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贵州新型城镇化质量优化的障碍因素和驱动因素,为提出贵州新型城镇化质量优化的对策提供数据支撑参考文献[1]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赵永平.怀化学院学报,2013,(12).69-71[2]建立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05,(7).15-19.[3] 中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王际宇 易丹辉 郭丽环. 现代管理科学. 2015-06-24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