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中的应用.docx
4页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中的应用 【摘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现在使用的PEP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为一个独立的话题情景,在话题情景中学习单词、句型及语用日常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链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找到单元之间甚至各册书之间的链接点,优化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链接知识框架:G662.7:A:ISSN1672-2051(2018)08-018-01通过日常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深切的感觉到如何将新旧知识的链接、语言应用框架的构建以及写作难点的突破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语言教学课堂离不开话题、情境教学,只有在情境的基础上,孩子才能有话可说那怎样打开这个话匣子呢?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Buzan在1970年代初期创作的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的方法它由颜色、图像、关键词、曲线等要素构成,充分发挥了大脑思维的“想象”与“联想”的特点,能够充分挖掘大脑的创造力与记忆力潜能。
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新旧知识很快串联起来,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从何说起首先,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单词、对话课的知识的脉络,贯穿知识散点,使英语知识网状化,优化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目前使用的小学英语PEP教材中,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是以一个单元一个话题的形式被分散编排三到六年级的各册书中,尽管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同主题集中的形式,但学生获得的很多知识仍是零散的此时,思维导图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适合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和概念化的知识变得可视化,凭借图形、符号、线条等简单标记对知识进行连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复杂晦涩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思维导图是通过简单的单词和图画的方式,在不同重点之间添加上相互产生关系的线条,解决英语知识点分散化的问题,并且能够将学生逐步引领进系统化、网状化英语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学习英语有规律可循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极大地降低课堂上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的遗忘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而且吉桂凤老师通过实践与理论学习,总结出思维导图的四大优势: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记忆力;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力;培养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
由此可见,通过思维导图,我们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总结,形成层次化的知识网络当需要提取这一知识时,学生就会通过思维导图的提示,先回忆起它所在的知识网络,进而学生可以从知识网络中提取所需知识及其相关联的语言知识思维导图也给我们的单词、对话课型提供了师生、生生对话的语言框架,学生可以通过同桌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相互启发进行表演和语言应用例如;在三年级第六单元的有关生日活动教学中,我们就可用利用思维导图将本册书第一单元有关文具的词汇、第四单元有关动物的词汇、第五单元有关食物的词汇加以整合,构建知识的脉络,贯穿知识散点,使英语知识网状化,更好的提取相关的语言知识其次,利用思维导图,促进读写课的教学和话题作文的输出在英语课上,教师通常都是通过教授学生单词、短语、句型和课文,将文本细分成若干要记忆的知识点,而学生通过背诵这些知识点达到学会英语的目的因此,英语课堂这种散点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遗忘,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表象书写过程中,孩子想不起来哪些单词、句型可以使用我们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这个方法将相关知识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体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印象,就会极大地触发学生的联想记忆,降低知识遗忘率,从而更好的输出。
学生也就会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话题作文,从而达到读写课上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有句型可依托,到了五、六年级能够进行语篇书写,更好的培养学生总结运用知识点的能力最后,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更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用意、文本的结构层次和写作目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分析一篇阅读材料,从结构、内容、段落中发现并牢记所学重点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他们的终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规律,灵活的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优化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参考文献:[1]«思维导图»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卜煜婷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吉桂凤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