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doc
12页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所谓“学科建制”:它涉及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筹划的设立、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开办等3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出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4高等教育价值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观点:(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5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既涉及:(基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术教育),也涉及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规范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定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而提出的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的,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7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规定,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规定12、高等教育的层次构造:也称水平构造,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限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下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互相关系它涉及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13、高等教育的科类构造:是指不同窗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人才性质不同进行的。
14、高等教育的形式构造:是指高等教育构造体系中多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构造,它是一种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用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措施的反映,同步也体现者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构造之间的多种关联15、高等教育的分布构造:又称区域构造,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辨别布上的构成状态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构造: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性的构成状态和作用方式又可具体分为较多类型,如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的运营体制等17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限度19.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一般可以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界定宏观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涉及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指一所高校内部的组织构造和运营机制,涉及组织构造的分层,内部权力体系的构成等高等教育制度是以学术性为本质的高等教育机构赖以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26“T型人才”:“T”上的一条横杠代表知识面,下面的一竖代表知识的深度T型人才”也就是知识既博又专的人才 27“X型人才”:的第一种含义是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的人才;第二个含义是其掌握的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明显的重要交叉点、结合部。
28、高等教育体制:对高等教育制度而言,高等教育的宏观体制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其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规则,也就构成了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29高教管理体制:指与高教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重要涉及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立、组织机构间的从属关系,及互相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它事实上体现了一国在高教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被称为高教的宏观管理体制,后者被称为高教的微观管理体制,即高校的管理体制30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种国家学术水平高下的一种原则31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原则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32招生制度:是一种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原则、形式和范畴33教师的聘任制度: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用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有哪些条件、承当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教师职务的聘任涉及任聘资格的认定,采用何种聘任方式,聘任期间的考核,以及聘满与否续聘、解雇和缓聘等等。
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34分权制: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35、高等教育学术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以学术性为本质的高等教育机构赖以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36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她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37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重要指由高校内互相联系的不同权力和职责主体所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构造和功能的统一体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构造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系国内高校大多是校——系二级构造,部分规模较大的学校是校——学院——系三级构造39宏观高等教育构造重要涉及:层次构造、科类构造、形式构造、能级构造、地区构造、管理体制构造等;40微观高等教育构造:重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涉及:学科专业构造、课程构造、教材构造、队伍构造、各类人员的知识构造等41高教层次构造又称水平构造,指高教内部由于教育限度和水平的高下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互相关系。
科类、专业构造即不同窗科领域的高教的构成状态国内高专家予哲、经济、法、教育、文、历史、管理、理、工、农、医和军事学等12个学科门类的学位形式构造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教构成状态能级构造指具有不同办学规定和培养目的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国内目前高校大体分三个能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专科院校地区构造指高教构造在地辨别布上的构成状态它的两种模式为:梯度构造模式、中心都市模式42科类构造:即不同窗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国内高等教育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学位43形式构造: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根据授学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高等教育和业余高等教育;根据授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函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44能级构造:重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规定和培养目的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国内目前的高等学校大体可分为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45地区构造:是指高等教育构造在地辨别布上的构成状态,而高校在各地的数量分布状况,不同形式的高校分布,不同级别高校的分布,不同专业点的分布等则构成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5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4、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对在一般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56、学习措施: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为完毕学习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措施57、专业: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根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档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专业的形成:1)、专业的浮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2)、专业的浮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有关3)、专业的缘起还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58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59主干学科:指一定范畴的服务对象所波及的众多学科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学科基本60、专业培养目的:是指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规定,是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规格(培养过程完毕后,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和层次)方面的目的。
专业培养目的是高等学校培养目的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61、专业划分: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根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提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本相相应62、专业调节:专业设立是指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立及其调节具体讲,专业设立指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专业的划分和安排63专业设立——是指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立及其调节具体讲,指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专业的划分和安排64、专业构造: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65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筹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筹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筹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66、高等学校课程: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根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档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67、年制:其特点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容易管理,有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弊端: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教,不利于学生按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爱好积极地学习68、学分制: 特点:容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有助于充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学生个性充足发展和学科间的渗入。
灵活性强是学分制的最大长处弊端:易导致学生知识构造的散乱及浮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挥霍等现象69、年学分制息量:是年制与学分制的过渡形式,其本质可以觉得仍然是年制7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筹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引文献72教材——是高等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系统地论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一般涉及目录,正文的编、章、节和作业、实验、图表、附录与索引和注释,其中正文是教材的重要部分一套完整的教材,除教科书讲义等基本教材外,还应涉及与之配套的辅助教材辅助教材可分为三类:①指定教科书以外的其她学术专著,②与教科书配套的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解答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③自学指引书、实验指引书、课程设计指引书,教学法参照书、外文读物、参照书目录、文献等73、个别教学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并可以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效率低74、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体相似的年龄和知识限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一方面是由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并在理论上阐明的75、教材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大纲的规定,系统地论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76教学:从它们的组织构造来说,是一种系统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所谓媒介涉及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等77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步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的一种结识过程,或者说是结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78高校教学: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结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结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是由结识主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过渡性所决定的;是由大学教学自身内在价值和功能——培养高档专门人才所决定的;还由大学教学的对象——教学内容发生变化,即由人类已摸索的知识体系向探知人类尚未结识的未知领域过渡决定79课程分类:⑴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看,分为学科并列课和核心课程;⑵从层次构成上看,分为公共基本课程、专业基本课程及专业课程;⑶从选课形式上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⑷据课程内容重要是传授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81高校专业教学筹划使按高校培养目的制定的指引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献教学筹划的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