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 人应天地.docx
5页第二讲 人应天地上节课我们讲了“天地生人”,今天我们接着讲“人应天地”人既然是由天地之气所生的,那么人的生理、病理乃至一切变化必然与天地之气相应那这句话听起来非常抽象,《内经》中也没有直接提出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它是通过在不同章节的不同条文,对人与天地相应这个现象各个角度的描述,最终告诉我们人应该与天地之气相应其中,论述最多的是“阴阳应象大论”、“四气调神大论”等七篇大论里面会讲得比较多一点那么今天主要讲“四气调神大论”里面的这一小段这一小段从文字上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有一些字我们用自己古文的底子直接去看,会觉得不太看得懂那我们来读一下:“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高禾)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这段文字整个读下来,生僻字大概只有这个“高禾”字,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这大概是一种树木、一种植物可是通读全段可能就有很多不太理解的地方所以我们把难以理解的字一个一个的来看一下,解释一下。
藏德不止”中的“藏”就是收藏的意思,而“德”在我们通行的《内经选读》教材里面喜欢把它解释为自然界的力量,这很明显是受到现代唯物主义观点的影响,因为古人肯定不会这么解释注家里有把它理解为德行的,有理解为高明之处的,但是不管是德行也好,高明之处也好,还是自然界的力量也好,都指的是天,或者说天气这个东西它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力量这是别的事物所不具备的东西,比如说医生具备医术,木匠具备手艺总之,是天气所具备,而其他东西不具备的东西藏德”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就是有能力不能“现”,而要“藏”藏德不止”,“藏德”和“不止”连在一起就是要一直藏吗?按照我们现在的语法理解就是这样其实不然,应该是“藏德”、“不止”藏德”是天气的一个特点,“不止”是天气的另外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就是天气永远都是在运行中,不会停下来,不止藏德不停,它其他的行为也不会停下来,这就是《易经》里讲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正由于天气一直藏德,一直运行而不停止,所以它就永远不会衰败这个“下”就是衰败的意思,也有人把它解释为下降这两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天居于上而地居于下,现在天不居上而下降了,意思就是天不再是原来的天,它衰败了,只不过解释为下降就更直白些。
明”呢?当然很多人认为是光明的意思,其实不然,在《内经》里面很多地方,“明”都是通“萌”,是蒙昧的意思,就是不明、看不清楚天明则日月不明”的这个“明”,不同的注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注家理解为蒙昧,有的注家则理解为光明,对此我们后面会有具体的解释邪害空窍”这个“空”通“孔”,这个在文法上称为假借汉字就这么多,如果已有的汉字不能表达想表达的意思,于是就从已有的字中找一个跟它音或形比较相近的字来行使这个字的功能,这种文法就叫做假借,所以这个“空”就是个假借字假借字和通假字是不一样的假借字是《六书》创字方法之一,这个字是个正字,而通假字是用着用着我就这么用了,然后你又不能说这是错的,于是乎就把这样形成的字叫通假字,又叫通借字,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冒明”这里又出来个“明”,这个字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光明,但是这种解释很难站住脚,因为冒就是昏蒙不清的意思,既然昏蒙不清怎么可能会明呢,所以更多的人把它解释为冒蒙,跟前面那个一样通“萌”云雾不精”的这个“精”争议就比较大了有的人认为通“晴”,有云雾那天肯定就不晴了可是自然界的云雾应该是清清爽爽的,混沌一片的那是瘴气,那不是正常现象,所以这种解释还是有些生硬牵强的。
所以在《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里面它就讲“精,极也”精就是极的意思,云雾不精就是云雾不能到达极点云雾运行趋势应该是往上的,“地气上为云”嘛上到了极点以后就会下,这就是阴阳交通的观点所以,“不精”就是云雾不能够到达极上点这个“云雾不精”就是升降异常,既然有升降就有出入,或者说是横向的,左右的运动接着“交通不表”,这个交通就有一个解释就是方位的概念,前面的“云雾不精”是个上下的问题,这个“交通”就是个左右的问题,代指前后左右方位那连在一起就是前后左右气机的出入不能表示于外,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把它直接理解为交互和沟通,这两种解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就是阴阳的交互,这也是我们中文的一个特点,你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是结论是类似的恶气不发”这个恶气理解为毒疬之气非常直接,这非常符合我们现代的思维方法,为内经选读大多数课本中的一种解释未央”中“央”就是中央的意思,未央就是没有到中央,没有到中央就绝灭了,这个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叫夭折未央绝灭”就是没有活到天命之数就死掉了那这里有没有特别指人呢?不是,万物皆如是万物皆有定数,没有到达定数过早绝灭就是未央绝灭我们再把整段原文连起来一条一条来看。
第一句“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这句话和我们上节课讲过的“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至,顺之则阳气固”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清净是天气的特点什么是清净我们很难用文字来解释,我们可以用清净来造句,清净后面会联想到跟什么词,比如说清净自然、道法清净,还有清净无为,全是道家用词,因为清净无为是道家认为天道应该处于的状态可是天气清净而且光明,乍看之下很好理解,因为天当然是亮的清净反映的是无为的状态,而光明也不是说亮度的这个光明,这个光明指的是天具有光明的功能,有日夜的变化本来就是天道的特点之一,这就是它的藏德,它有它的明亮的能力,可是它不刻意去显露,显露或不显露都取决于天自身的,无为的状态所以就是“君子怒其怒”,意思是君子该生气了就生气而不能是“君子以其怒而怒”因为我觉得我要生气了,大家需要我生气,这叫“以其怒而怒”这就是所谓的“藏德不止”,因为天具有这样的德行,所以才能长盛不衰我们来看看历代注家是怎么看这段话的,首先《素问集注》里面它讲:“上天之气至清净光明就是上天之气是最清净最光明的,以其清净光明所以它的特点就是要藏德,即“明德惟藏”正因为它能把德行藏起来,才能健运不息,才有阴阳交感,才能化生万物,这都是由天地之气做的。
虽然它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是“体位仍尊高也”这段话的解释借鉴了很多过去的伦理观点,有点绕这段话反映的实际意思就是天要藏德才能不下,认为“藏德”和“不下”,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内经知要》里面直接解释了“藏德”,即“藏德者,藏其高明而不肯自以为高明也认为德指的就是天气的高明之处《素问吴注》里面的解释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它把天气清净光明,藏德不止,故不下与人相结合,即“在人之身,能纯全其阳,则亦可以长生而不坏矣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阳气,而保护阳气的方法就是“藏德不止”,收藏它、健运它,才能存全其阳到张景岳的《类经》就更明确讲出“天道无为故无不为”,这是对以上的最好、最贴切的解释《黄帝内经》实际上是一本道家的书,当然同时肯定是一本医书既然天都这样了,我们总要把天道验之于人才会有帮助,所以“天犹若此,可以修身之士而不知所藏德乎?”天尚且藏德,人就更应该藏德人如果不藏德就会“未央绝灭”这段话就反映了很多道家的思想上德不德”就是不以其有德而为德,是以有了“天行健”等说法所以,人是由天地四时之气所化生的,人必须得藏德关于人藏德,大家在临床上有没有什么体会?我们来看两段文字,引用自《内经》的其他章节《玉机真藏论篇》中有非常重要的条文讲了真脏脉。
真脏脉是“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手太阴就在我们摸脉的地方,“故真脏之气独见”,胃气不来了,真脏之气单独来了,“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这是非常危重的,因为真脏现而不藏德《脉要精微论篇》讲“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五脏对应五色,五色一定要收敛我们在诊断学里讲正常人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这就是藏德这两种情况在临床上都是危象,要死人的有时候不是这么危急,那也是反映病进在《金匮要略》里面讲到虚劳的时候讲“脉大为劳,为病进”,就是因为不藏德所以如果这个人摸到的是个大脉,不当出现洪大的脉而出现洪大的脉,这是坏事,因为它不能收藏这就是“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在我们中医临床上的运用其实《内经》对我们临床的深远影响常常被我们忽视那如果我们再阐发开一点讲,你们好几个都是妇科的比如妇科有一个常见疾病崩漏当崩漏出血的时候要辨证治疗:因血热者凉血,阳虚不摄者温阳益气固摄,除此之外还会止血,会用到许多炭药,但是会不会补血以止血?有没有补血止血的药物?阿胶就是,因为补血能帮助收藏,血足够充沛后就可以收藏在内而不会外露,自然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这是妇科的崩漏在男科中的遗精,在消化科中的泄泻······所有这些精微物质的不藏,都是因为它不够多、不够强盛。
正如后人总结的话,但凡藏血不足就藏血不固,藏血在肝,所以肝藏血不足则肝藏血不固同样,藏精在肾,肾藏精不足则肾藏精不固,都是不能藏德的缘故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这个光明是无为的光明,它可以光明也可以不光明,取决于它自身的无为的状态,如果以其明而明,必须要让它明,就会出现“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因为光线是由太阳、月亮、星星发出来的,从来没说天上会自已有光线因为人生活在天地之中,由天地之气而生,万物皆如是,但是有哪个人会注意到天地之气呢我们注意到的都是显像的东西,日月星辰昭然于天,所以注意得到,因为天处于藏德的状态,一旦不藏德了,它欲自明,那么大明现则小明灭天是大明,日月星辰就是小明,天要明就把其他的小明给遮住了如果日月不明了,天地之间就会是一种混沌的、昏蒙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反映的是天地之间的阴阳交感出现了问题,因此万物都会因此而出问题,整个次序就乱掉了那为什么要特意指出来邪害空窍呢?这是因为,天不藏德,大明现小明灭,日月之明藏起来了,天地间阴阳交感就废掉了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重点都是放在阳上面,阳气如果闭塞就不能生而注于九窍,所以邪气就会侵犯九窍,这就是邪害空窍这段话结合下段条文的“九窍为水注之气”,就更容易理解。
九窍聪明是因为阳气能够陈于九窍,阳气携水气上升,水气上升复化为水才能濡养九窍,如果阳气阻塞不通,孔窍失于濡养,其功能就消失了,所以在后面的条文中我们会多次看到阳气闭塞就导致九窍不明,类似条文在《内经》里至少出现了五次不仅仅是邪害空窍,还接着往下发展“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阳气就是天气,冒明就是昏蒙不清的意思,天气自用就是天明而日月不明,会导致孤阳上亢所以在《内经》整本书里面是略微偏重于阳的——当然前提肯定是阴阳平衡的——如果孤阳上亢就闭塞了阴气,因为阴阳是交感的,独阳上亢则独阴不能下降,所以也会影响地气,这是张景岳的解释其实这么讲有点绕,简单讲就是现在天不藏德而独亢于上,则孤阳上亢,闭塞阴气,于是阴阳不能交感,天地万物都会乱了如果想更准确地理解这段话,还要结合后面的内容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精”就是极的意思,云雾不极,不能上到极点就下去了,那么白露就不能下,白露只有下了才能重新蒸腾往上啊,这样阴阳就不能交感了这可能有些难理解,如果把云雾替换成云,把白露替换成雨,云不能上到极点化为雨而下,雨不能下到极点化为云而上,这是一种阴阳隔绝的状态,阴阳不能交感则云雨乃至万物不能施化。
所以云不极、雨不下就是阴阳闭塞,“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讲来讲去就是阴阳隔绝而不能交通的意思好,我们来讲讲这段文字的具体应用阴阳交通是所有的基础我们看《脉诀乳海》里面,它有直接的阐述“微脉而见关中是为纯阴而无阳矣阴霾之气闭塞意思是当关脉摸到微脉,患者会出现气机阻滞然后冲心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关脉主中焦脾土,土为火之子那么现在火之子土脉这里见到微脉就说明阳气闭塞,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