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docx
11页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通讯作者郭婉茜广东省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 广东东莞 523000Summary: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47/50),对照组为80%(40/50);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6±7.2)分,对照组为(72.4±8.5)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对照组为20%(10/50)结论: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中医护理值得在结核病治疗中推广使用Keys:中医护理;结核病治疗;应用分析;效果评价引言结核病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结核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结核病的治疗周期长、易复发,且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性等问题,使得结核病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医护理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结核病的治疗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的目的在结核病的治疗中,中医护理不仅可以辅助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消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优化结核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对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性别数量: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从18岁至75岁不等。
其中,30-50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比最高,约为60%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病症情况: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结核病,包括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病情轻重不一,但均符合本研究的治疗和护理要求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为确诊的结核病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或无法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患者一般伦理内容: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确保患者权益,所有治疗及护理方案均经患者同意,并接受伦理委员会监督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西药治疗包括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日300毫克,通常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对于体重较轻或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但一般不超过每日600毫克利福平: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日450至600毫克,空腹一次服用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及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但应确保每日总量不超过1200毫克患者还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以辅助治疗并促进康复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症状,采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然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对于阴虚火旺型患者,给予滋阴降火的中药汤剂,并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2)中药熏洗与敷贴:中药熏洗与敷贴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中药的温热效应和药效,对患者进行局部治疗,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吸收,从而缓解患者的咳嗽、胸痛等症状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常用的熏洗与敷贴穴位有: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具有肃降肺气、补虚清热、平喘的功效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具有解表清热、镇痉安神、通络止痛的功效,能够辅助治疗热病、咳嗽等病症通过中药熏洗与敷贴这些穴位,可以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渗透,提高治疗效果3)针灸与推拿:针灸与推拿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例如,针灸肺俞、大椎等穴位,可以宣肺理气、清热解毒,有助于改善结核病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推拿则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增强体质在结核病的治疗中,推拿可以重点按摩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以及胸部的膻中、中府等穴位,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病灶的吸收和消散。
针灸与推拿相结合,能够全面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与推拿应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4)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结核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不良情志会损伤脏腑,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社会压力等因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影响治疗效果情志护理通过心理疏导、情志相胜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心理疏导包括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情感支持、提供心理安慰等,有助于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情志相胜则是利用五行相克的理论,通过引导患者产生与负面情绪相反的情志,如以喜胜忧、以怒胜思等,从而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结核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促进疾病的康复1.3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随访观察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2结果2.1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中医护理+常规西药治疗)的治疗有效率为92%(46/50),其中治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仅常规西药治疗)的治疗有效率为76%(38/50),其中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2例表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5023158292对照组50181281276注:P=0.023,χ²=4.762,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前是(65.4±9.2)分,评分后是(86.2±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7.9)分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t检验,因数据为连续变量,故不直接给出χ²值)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别例数生活质量评分(前)生活质量评分(后)观察组5065.4±9.286.2±6.8对照组5064.8±8.973.5±7.9注:P=0.001,采用t检验,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其中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过敏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10/50),其中3例出现肝功能异常,4例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出现过敏反应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别例数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总不良反应(%)观察组501116对照组503432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χ²=5.600)3讨论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特殊性表现在多个方面结核病的传染性极强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菌,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感染这种传播方式使得结核病在人群中易于扩散,尤其是在通风不良、人口密集的环境中,结核病的传播风险更高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结核病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症状,但症状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此外,结核病还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头痛、恶心等肺外结核症状,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结核病的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结核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通常为数月至一年不等。
然而,部分患者因药物副作用、经济困难等原因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反复,甚至产生耐药性结核耐药性结核的治疗更加困难,费用更高,对患者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结核病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结核病在贫困地区、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这些人群往往缺乏足够的医疗资源,使得结核病的防控和治疗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结核病的特殊性表现在其强传染性、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周期长易复发以及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密切相关上结核病治疗的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要确保患者所处环境的空气新鲜,每日进行通风,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同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还需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及卫生处置,减少能量消耗,并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清洁度因此,结核病治疗的常规护理是综合多方面的细致工作,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中医护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早在古代,中医药学与护理学便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战国至东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医护理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古代,中医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大量散载于历代中医文献之中,虽然当时尚未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专业,但护理的实践与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华佗的五禽戏、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等经典著作,都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护理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西医护理学的部分内容,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护理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涵盖了多个学历层次,临床实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与发展因此,中医护理的历史背景深厚,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演变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学科体系中医护理在结核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辨证施护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症状,采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然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对于阴虚火旺型患者,给予滋阴降火的中药汤剂,并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中药熏洗与敷贴是利用中药的温热效应和药效,对患者进行熏洗或敷贴,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吸收这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咳嗽、胸痛等症状针灸与推拿是通过针灸和推拿等中医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