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监管工作的完善.docx
3页浅析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监管工作的完善摘要: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有效发放关系到广大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十分重视对该项资金的监管,但冒领、截留、克扣补贴资金等案件仍有发生,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还待完善 关键词:监管存在的问题;监管要点;监管方法 一、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概述 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简称粮食直补)是把原通过对粮食企业的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直接发放补贴,实现对种粮农民利益的直接保护,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2002年,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2004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开始了此项改革,粮食直补政策进入全面推广阶段该项资金针对种粮农户一年兑付一次,原则上采用“一折通”的办法向农户发放储蓄存折,不具备实行“一折通”条件的个别地方也可采取直接发放现金方式 该项补贴放发以来在维护粮农利益、提高粮农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组织的中国百村联合观察项目调研成果显示,在对税费改革、基础设置建设、低保、新农合等14项惠农政策的评价中,农民对粮食直补和税费改革这两项政策最为满意。
二、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各地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监管工作的力度,但冒领、截留、克扣粮食直补资金等案件仍频频发生,并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案例1】:2009年7月河南日报记者在河南省固始县黎集镇采访时意外地发现,连续多年领取了大圩村民组粮食直补款的竟有6190年出生的“未来人”该村民组粮食直补明细表上,“李择全”的身份证号变成了413020619012436512,经查此人是桃花村党支部书记,记者采访时此人承认自己并不是大圩村民组的 【案例2】:2010年6月《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山西芮城县一村民称,在领粮食直补卡时被要求按户口本上的人头,每人买一瓶洞宾酒,一瓶18元,不买就不能领直补卡据报道,当地政府为振兴洞宾酒业,要求每个村完成一定额度的销售任务,并在政府大楼内摆放销售排行榜 【案例3】:2010年5月中国青年报发表题为《湖北监利部分乡镇农民补贴款被干部冒领》的文章根据该报记者的调查统计,2004-2008年间湖北省监利县三洲镇王塘村、东北村、后洲村的农补资金共有300多万元,大部分都被截留、克扣用来抵扣村民欠下的各项农业税费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新时期下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是案件类型多样,包含了骗取资金、截留资金、强行设置资金领取条件等多种类型;二是案件产生的环节不一,资金发放工作的每一步流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侵犯粮农补贴资金的违法行为;三是相关涉案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在截留资金、强行设置资金领取条件等案件中,涉案人员往往未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过错,单纯以为只要没有挪用、贪污、骗取资金,只要是为了开展本职工作,就属于正当行为。
事实证明,现阶段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还待完善 三、如何加强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 针对现阶段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发放问题存在的特点,各地乡镇财政部门应调整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管制度,全面做好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维护广大粮农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到确定监管要点、完善监管方法 (一)确定监管要点 1.增强责任,落实全过程的监管上述案例1发生在粮食直补数据统计阶段,案例2、3发生在数据统计完成后的粮食直补资金发放阶段不难看出,监管工作不能仅仅以资金按期如数拨付到乡镇信用社作为工作的完结时间,必须落实到资金发放的每一步流程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2.熟悉流程,确定重要监管环节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资金的发放流程,分析研究不同流程可能出现的资金侵权问题,并对此制定不同的监控手段、确定重要监管环节如资金发放后期工作中,易出现村级资金截留、克扣等问题,监管人员必须做好粮农领取资金信息反馈工作,核实《补贴发放通知书》中粮农签字的真实性,监督乡镇信用社擅自协助他人划扣粮农账户资金的行为 3.整改落实,加大惩处力度现阶段粮食直补资金存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源自干部法制意识淡薄、对粮食直补政策错误理解、工作只求结果不讲依法行政,给老百姓带来了较大的伤害。
笔者认为,监管工作的实施重点不仅仅在于纠正错误的做法,还在于通过整改落实达到指引、教育、帮助相关干部正确理解国家惠农政策、树立依法行政意识的目的因此,对于监管过程中查出的案件,应加强惩处的力度,提高整改落实的效率,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促进本地区财政干部、乡镇村级干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监管方法 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监管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案件采用科学的监管方法提升监管能力 1.重视政策宣传仅凭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努力要想全面完成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是十分困难的,该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农民群众、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多方面的力量,其中农民群众的监督具有了解真实情况、可第一时间发现和反映问题等优势,是监管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的资源但事实证明有些地区由于农民群众不了解粮食直接补贴政策,面对侵权也难以发现,给一些不法人员造成了冒领、侵占资金的机会,使资金监管工作陷入困境切实做好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政策宣传工作,让作为受益人的粮农充分了解补贴政策相关内容是保证粮农权益、提高群众监管能力的有效方法 2.完善公示环节基础数据的统计与核实是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发放的重要环节,如案例1所示,一些村干部正是利用基础数据统计工作的便利伪造虚假信息套取补贴资金。
为了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监管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公示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公示方案,避免公示环节流于形式给不法人员有机可乘具体完善方法应强调科学化、要式化如初审通过的信息要加盖乡镇财政所公章后方予以公示,以此防止下级干部调换公示文书;初审通过的信息公示前应依次编号,以此防止下级干部抽掉虚假姓名后公示只有资金监管人员高度重要公示环节,不断完善公示方法,才能制止基础数据统计环节频发的问题 3.实施动态监督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发放具有对象多、资金量大的特点,如何确保资金的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动态监督机制的设立动态监督要求监督人员在受助信息、资金拨付信用社后的安全性等问题上随时做出跟踪,主要可以采用抽查、随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避免错发漏发资金、资金被截留等问题的发生 4.建立信息反馈渠道监管部门应为种粮农户提供畅通、便捷的信息反馈渠道,公布监督工作人员名单、举报,方便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妥善解决设立专门的纠错机制,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避免因工作失误给农户带去损害 综上所述,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问题关系到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每一个粮农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
认清当前粮食直补资金侵权的特点,正确制定监管要点和监管方法是完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李高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务[M].西南财经出版社,2010.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