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我国西部义务教育城乡比较与分析城乡差异论文.docx
8页我国西部义务教育城乡比拟与分析x_城乡差异论文导读::使根底教育均衡开展缺少政策和制度支撑可以发现西部根底教育均等化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论文关键词:均衡开展,根底教育,城乡差异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根底性公平,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表达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我国政府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一直在不断努力着[1]1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开展状况的城乡比拟西部义务教育资源不仅总体落后,而且教育资源过多集中于城市,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尤为明显[2]1.1 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差异迥然在初中教育阶段,城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之比为13:3,城乡生均实验室面积为8:1,城乡生均计算机数之比为7:1〔均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计算整理而得〕在西部,有些城市投入上千万元建设所谓“示范性学校〞的同时,西部农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按照?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22年的数据测算,农村学校尚有危房32963503 m21.2西部城乡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比拟由于经济开展的水平不同城乡差异,西部城乡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也存在很大差异如下表1 所示,2022年,城镇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人均为1021.43元,而农村家庭人均仅为47.97元。
城镇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占全年可支配收入的10.5%,而农村家庭该比率为1.54%表1 西部城乡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比拟 人均教育文 化性支出〔元〕 人均教育文化性支 出/人均消费性支出〔%〕 人均教育文化性支出/人均 全年可支配收入〔%〕 城镇 1021.43 13.61 10.50 农村 47.97 9.43 1.54 资料来源: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计算整理而得。
1.3西部城乡义务教育完成率的差距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完成率远远低于城市义务教育的完成率截止2022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仅为84.14%,问题主要集中在西部农村[3]全国尚需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的县,约86%主要在西部农村地区[4]1.4西部城乡人口文化素质的差距一个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一般可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来综合评价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2000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61年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贵州、云南均不到6.15年,最低的西藏为3.143年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全国平均为9.108% 西部有6个地区高于15% ,西藏最高,达47.125%[5]1.5失衡的城乡教育师资城乡的师资力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与城市教师相比, 农村教师数量相对缺乏即使有的地方教师比拟充足,但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者却很少,如表2所示[6]: 指标 小 学 初 中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城镇 98.26 40.94 92.32 23.51 农村 96.04 20.25 84.74 9.35 差距 2.22 20.69 7.58 14.16 表2 2001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学历情况( %)。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蓝皮书? 从师资质量看,城市明显优于农村,代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2004年,云南、陕西农村具有本科学历初中教师的比例与城市初中的差距分别为44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7]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教师逐渐在农村流失, 转向城市和经济兴旺地区,从而影响农村教育质量2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上述现状梳理,可以发现西部根底教育均等化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2.1 教育经费总体投入缺乏中央政府近年来对西部地区的根底教育投入了大量经费,解决了教师的工资问题,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条件、日常运行和教师的待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仍要有不断的大量经费投入即使在有限的投入中,政府更倾向于向城镇学校投入,从而造成农村教育经费更加有限此外,城市和农村学校在筹资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2 不同区域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各省区、直辖市开展一直差距悬殊其中,四川、云南和广西三个省区教育经费投入总额最高,开展相对较好;而西藏、青海和宁夏三省区根底教育教育经费总投入较低,三省区2022年度的根底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四川省根底教育经费投入的39.8%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甚至比2022年度有所下降,降幅达2.48亿元。
其次,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来看,2022年度西部地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最高的是西藏为3133.313元城乡差异,而最低的是贵州为1320.13元2.3教育政策与教育制度的缺失由社会和教育转型而形成的政策制度缺失和真空,使根底教育均衡开展缺少政策和制度支撑如人事制度改革产生出新的问题,实施教师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结果造成好的学校优先聘任优秀教师,一般学校聘任一般教师,素质低的教师只能到偏远的农村、山区学校去,致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师资配置的失衡另外,城乡教师收入倒置,国外的一般做法是,遥远乡村教师的收入应该高于城市,这样才能吸引优秀教师3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施实现西部根底教育均等化开展,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3.1 树立教育超前开展观,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政府应从实践科学开展观、从教育为人民效劳的政治高度思考并落实根底教育的均衡开展,确立促进根底教育均衡开展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到这是政府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项重要使命3.2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性拨款力度;在教育的投入上坚持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倾斜2002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规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改由县统一发放,从而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不再拖欠。
但中西部一些地区的县级财政状况并不乐观中央和省级财政能力比地方和基层政府强得多,所以,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难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性拨款力度;教育经费投入坚持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倾斜3.3 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根本均衡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包括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对“不平等〞的矫正〕[8]我国应在教育公平的原那么下城乡差异,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理念:即在开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首先要统筹区域资源,促进不同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开展,重点是向欠兴旺地区、向薄弱学校、向处境不利人群倾斜,特别要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根底教育;其次各地在本地区内,统筹城乡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和维护农村教育的均衡开展3.4 发挥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教育领域的差距随着经济分化而日益拉大,县及以下基层政府对教育公平问题的作为空间十分有限现在正是省级和中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之时,希望早日使教育投入占到GDP的5%以上但是非常遗憾,在2022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中也只是提出实现4%的目标,这可是喊了十多年的旧指标,与国际相比,这怎么能表达“优先开展〞的方针呢?参考文献[1]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22〔03〕:1-6.[2]张阳.西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刍议[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P95.[3]毛磊,宋伟.我国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取得初步成效[OL/DB].新华网,2022-07-05.[4]刘新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25.[5]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6.6范艳玲.城乡教育均衡开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22〔5〕:73.[7]周满生.教育开展:区域差异与宏观政策调整[N].学习时报, 2022-6-12(6).[8]石中英.教育公平是社会的根底性公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