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教案浙教版.doc
7页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教案 浙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一、动物的食物与摄食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维生素A夜盲症肝、卵黄、胡萝卜维生素D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卵黄维生素E肌肉萎缩谷物胚芽、绿叶维生素B1脚气病米糠、麦麸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酵母、大豆、胚芽、肝维生素B12恶性贫血肝、奶、肉、蛋维生素C坏血病蔬菜、水果5.昆虫的各种口器,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舐吸式 ;蚊类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1、2、3、4所指的名称: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1: 牙釉质 ;2: 牙本质 ; 3:牙髓 4 牙龈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①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③ 唾液腺:分泌 唾液 ,流入 口腔 ;④ 胃腺:分泌 胃液 ,进入 胃 ;⑤ 肝脏:分泌 胆汁,暂存 胆囊 ,流入小肠中促进 脂肪 的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⑥ 肠腺:分泌 肠液 ,进入小肠;⑦ 胰腺:分泌 胰液 ,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①淀粉 —→ 葡萄糖 ; (口腔、小肠-——唾液、肠液、胰液) ②蛋白质 —→ 氨基酸;(胃、小肠-——胃液、肠液、胰液)③脂肪 —→ 甘油 + 脂肪酸 小肠-——胆汁、肠液、胰液)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① 小肠很 长 , ②内壁有许多 皱襞 , ③小肠内壁有 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 消化液 ,⑤小肠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口腔中含唾液(淀粉酶),淀粉变为麦芽糖;胃中有胃液(蛋白酶);小肠中有胆汁、胰液、肠液,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胰液和肠液对三种营养物质均有作用4.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特点: 专一 性、 高效 性、 多样 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pH 、 温度 等对于大多数酶的最佳催化温度是37℃、pH=7中性(胃蛋白酶适宜酸性环境)三、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包括 血浆(55%)和 血细胞 (45%)血浆: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① 白细胞(有细胞核) 作用 吞噬、抗传染② 红细胞(无细胞核) 作用 运输 ③ 血小板(无细胞核) 作用 止血凝血。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结合 ;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分离 3.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4.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①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②肺循环: 右心室 −→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5.心脏的功能心脏能 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 ,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瓣膜的作用: 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 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① 主动脉 ,② 肺动脉 ,③ 肺静脉 ,④ 上腔静脉 ,⑤ 下腔静脉 ,⑥ 瓣膜 ,⑦ 瓣膜 A 左心房 ,B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左心室 , 6.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分别是什么?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别是什么?7.血压与脉搏①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为 75次/分 .正常范围 60~l00次/分②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脉搏与 心率 是相同的. 测脉搏方法:把手指按放在腕部的 桡动脉 处触摸.③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叫 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的值叫 舒张压 一般用分式表示人体血压.如16/10.7干帕,表示收缩压16千帕,舒张压10.7千帕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 12~18.7干帕;舒张压 8~12 千帕.高血压;舒张压经常超过 12 干帕;低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 12 于帕四、能量的获得氧化供能:糖类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无氧呼吸:葡萄糖 乳酸 + 能量 (少量)五、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1. 血糖: 血液 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 0.1% 1) 血糖的来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蛋白质的分解血糖的利用: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储存、转化为脂肪储存2) 脂肪的利用:氧化分解供能、合成脂肪储存3) 蛋白质的利用:氧化分解供能、合成自身蛋白质、转化为糖类和脂肪2.体内能量的获得 获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 十 贮存的能量 3.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1) 以 汗液 形式排出 —— 皮肤 (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 以 气体 形式排出 —— 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 以 尿 的形式排出 —— 泌尿系统 。
大部分代谢终产物)4.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脏——产生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细管; 膀胱——暂存尿液;尿道——尿液由膀胱经尿道排出5.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形成尿液 的器官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和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形成尿液6.新陈代谢包括 同化作用 和 异化作用 ,是生物生存的 基本条件 ,也是生命的 基本特征 六、代谢的多样性1.微生物指自然界的 细菌 、 真菌 和 病毒 2.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 自养 和 异养 ,异养又包括 腐生 和 寄生 两类3.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 异养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 发酵 [课内练习]1.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C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无机盐2.小华爱吃大白兔奶糖,但时间久了,牙齿坏了,经常牙痛得要命,这时已伤及到 ( D )A.牙釉质 B.牙质 C.牙骨质 D.牙神经3.某人负伤大出血,他自己是AB型血,若输血最好输哪种血型的血 ( D ) A.A型 B. B型 C. O型 D.AB型4.心脏四个腔中,侧壁最厚的是 ( C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5.胃蛋白酶在下列何种环境下催化效率最高 ( B ) A.中性 B.酸性 C.碱性 D.冰水[基础过关]1.儿童患佝偻病是可能缺少 ( D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维生素D2.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为 75 次/分.3.观察血涂片时,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看到的是 红细胞 ,最小的血细胞是 血小板 。
4.下列属于自养的生物是 ( A )A.紫菜 B.青蛙 C.面包霉菌 D.酵母菌5.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D )A.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B.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C.人体通过汗腺分泌汗液 D.人体排出大便6.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液的排出则是间断的,间断的原因是 ( D)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盂的贮尿作用C.集合管的贮尿作用 D.膀胱的贮尿作用[深化提高]7.一次手术中,外科医生从某人的消化道中取出流汁内容物,内含蛋白质,多肽、淀粉、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内容物可能从哪里取出 ( B )A.口腔 B. 胃 C.小肠 D.大肠8.在盛有一定量植物油的试管内,加入一组配制的消化液,充分震荡后置于37℃温水中,约1小时后,试管内植物油不见了,则这组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B )A.胰液 B.肠液、胆汁和胰液 C.唾液、胃液 D.胰液、肠液9.四位同学在进行150米长跑前.各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准备了糖,乙准备了牛肉干,丙准备了水果.丁准备了蛋糕,这四位同学准备最实用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10.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填表并回答问题。
试管名称12345加入物质浆糊、清水浆糊、唾液浆糊、唾液、盐酸浆糊、唾液浆糊、唾液温度37℃37℃37℃100℃0℃时间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加碘后的现象蓝紫蓝蓝蓝(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其中 1 是对照组, 2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催化作用 2)若以2和3为一组,则其中 2 是对照组, 3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 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