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李清照词的愁情及抒情艺术.doc
10页浅析清照词的愁情与抒情艺术摘要:细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无论是诗还是词,愁情词总有一片广阔的空间,给人无尽的遐想无视"寂寞〞、"伤心〞、"幽怨〞、"凄凉〞、"泪痕〞、"肠断〞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数不胜数唐诗中有举杯消愁,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宋词亦善言愁,而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到了极点,她的"愁〞有着深重的文化背景和深邃的文化蕴清照留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像血液一样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触目皆愁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有她寂寞深闺的思愁,缠绵悱恻,闲适慵懒;有她思乡忧国的哀愁,国运维艰,柔中带刚;有她理想现实的悲愁,呼喊抗争,痛彻心扉等等关键词:清照词愁情抒情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宋词是词的开展顶峰,一向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而清照则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清照词的主要容是踵继前人抒写爱情与离情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根底、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中,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其风格与愁绪则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成为宋代词坛的出色作家之一,下面以不同时期的词作浅谈一下清照对愁绪的抒写和抒情艺术。
一、 少女时期惜春伤时的淡淡的闺愁对少女时代的清照来说,她的生活还是比拟稳定、充满欢乐的,她的性格也是活泼开朗的此期她几乎与"愁〞字无缘,词作多写少女生活的欢愉,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便是对怀春少女情态的描绘,表现出了一种无忧无虑的思想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清照已由天真无邪、活泼快乐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自然界的花开花落、燕来燕去无不拨动词人敏感的心弦,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心头,使得清照的心头始终萦绕着青春难留的淡淡的假设有似无的浅浅闲愁这些少女闲愁自然而然地表达在她早期的词作之中:"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是词人早起的名作,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受,表现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暮春时节词人心情抑郁不展,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添词人苦闷词人借酒遣愁解闷,一夜醒来酒意却还是驱走不散词人想起了园中海棠,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她急忙卷起帘子问侍女,侍女却答复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时候清照感慨:"知否?知否?〞,这是词人对侍女的纠正。
"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历经了一夜的风雨,现在应该是枝叶繁茂,花朵稀少了!〞词人写这首词层次丰富,情感曲折,把自己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从"昨夜〞写到清晨,"浓睡不消残酒〞清照在写到昨夜风势之大,雨点稀疏时是直接点出的,然而喝酒的原因在此却是没有明讲,可是我们可以猜想,喝酒无外乎和消愁有密切的关系"不消〞两字,外表上是酒意未散,实则是说沉醉酒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心情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及其动作神情,更抒发了她心的惜春怜花之情用了"应是〞二字,说明词人并没有目睹海棠的面目,却用怜缅之心揣测出意境"肥〞、"瘦〞、"红〞、"绿〞四个字把风雨前后绿叶红花以及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词人传神地表达了自己惜春怜花的细腻情感"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写出了闺中伤春惆怅情怀:"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恐难禁〞以写景入手,描绘了春天阴晴变化的自然景致描写了词人日常生活中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一天:窗外春色正深,作者却无心欣赏,无法将自己投入到明媚的春光中去,心情似未卷的重帘,压抑沉闷,郁郁寡欢全词形象地表现生活安逸的词人在暮春时节独处幽闺、寂寞无聊的愁绪和惜春的惆怅。
二、 少妇时期缠绵细腻的相思离愁清照十八岁时与太学生明诚结为夫妻,婚后生活美满幸福明诚是位古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清照和丈夫不同于封建时代那些貌合神离的夫妻,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夫妻之间这种和谐平等的关系使得每当明诚出游,清照就思之情切,往往以委婉动人的诗词表达这种情思清照和明诚的美好婚姻关系却要忍受着离别的痛苦由于丈夫历任州郡行政长官,时常需要离家远出清照的愁绪就这样溶于词中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萧"词,把她那种矛盾的心情,表达得很委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新愁〞狮子兽形的火炉,火已灭,灰已凉,瑞脑香也不再释出一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盖的红被翻波浪日上帘钩才起来,起来还懒得梳头宝奁盖上的浮尘,已经很厚了一个"慵〞字,表达了女主人心中的深愁愁的根源是生怕离怀别苦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使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疏远了,使自己成了被遗弃的阿娇、卓文君心里有苦,还说不出口新来瘦,不是因为喝酒,也不是因为悲秋!到底是为什么?让她的丈夫自己去想吧。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从离别前,跳跃到离别后词人最怕别离,偏偏又要别离,唱千万遍"西出阳关无故人〞也难留住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人善吹萧,像凤鸣,穆公以女弄玉妻子,筑凤凰台以居一夕吹萧引凤来夫妇乘之而去女主人借用这个典故,寄希望夫妻不离不弃,百年好合"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词主人写得很痴情,动了真感情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她一个人被留在楼,呆呆地倚楼凝睇楼前的流水凝眸处,又添了一段新愁清照的另两首词更加以细腻的笔法将这种愁思推向了极致一首词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的起句统领全篇,由室外到室之境之物,点染"已凉天气末寒时〞以景写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再枕席生凉,写出了凄凉独处的心感受而后,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之谁寄锦书来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无有,惟寄叹息表达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时空萦绕心头下篇换头句所语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抒发"无可奈何花落去〞之伤感,以及"流水无限似浓愁〞之离恨苦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由"思〞而化为"愁〞,是两心相印之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最后三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女性相思、愁绪表达的余音绕梁,含蕴绵绵无尽,有由外到的缠绵,"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韶华易逝的失落和相思之煎熬,"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的微妙心态,离恨别苦初别或许还是可以忍受的,但一别经年,就渴念难忍了醉花阴"这首词便生动地描绘了词人的这种思夫的"愁〞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作为重九怀人词寄给丈夫明诚的词意蕴极其含蓄,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用自我反观的手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容颜,形象抒写了相思之苦,意同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同时选择不求浓丽,以自甘素淡的菊花自比这既是眼前取景,又反衬作者不同凡响的感人力量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深秋季节,昼短夜长,可知这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独守空房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香炉中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可见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清楚暗示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一个凉〞字外表指天气,实写心情,写其情绪的愁闷和心境的凄凉,思夫愁情如此强烈,却又写得十分委婉、含蓄、轻描淡写。
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具体、易于理解的东西她既善于描绘实景寄托感情,又善于虚拟幻象表达感情,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此外,明诚与清照门当户对,情投意合,不仅有共同的文人诗词琴棋雅兴,也有相投的事业结合点如喜好古玩这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真是百里挑一、天赐良缘而这对璧人的生生隔离,便生发读者更深层的"愁〞的理解和体味三、 晚年时期凄凉哀苦的国破夫亡之公元1127年,北宋首都沦陷清照的丈夫明诚奔母丧南下清照随后南渡不幸的是在他们夫妇南渡的第三年,明诚病逝于这时,词人四十九岁清照没有子女,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丈夫又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此后,她又遭到金人南侵的大离乱,图书典籍,金石古玩丢的丢,卖的卖,几乎荡然无存词人独处异地,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的词的创作风格上更是沉郁凝重,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在寡居的数十年里,就是凭着对亡夫深切的忆恋和爱情来支撑她的生命,慰藉她的灵魂一首"声声慢"是清照忆恋亡夫的生死恋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笼罩着一种沉重凄切悲哀的气氛早年她"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清照"转调满庭芳"),而晚年体衰身弱,则禁不住晚来急风的侵袭;昔日大雁带来的是"锦书〞、希望与爱恋,如今过雁引起的是无尽的失望与伤心;昔年是人与黄花俱瘦,饱含着孤芳自赏的情韵,而今则是人与黄花俱"憔悴〞,带有对生命将逝的哀伤;昔日黄昏是东篱把酒赏菊,苦闷有几分潇洒,现在的黄昏则是独坐窗前,听梧桐细雨,点点滴滴敲击着痛苦不堪的心灵爱而失落,回想昔年的种种幸福,沉吟如今的诸般苦痛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这首词作于清照居时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事事休〞,所谓"事事休〞,至少有三个原因:亡国之恨、飘零之苦、寡居之悲,敌人的侵略,不仅威胁到国家民族的存亡,也威胁到个人的存亡这个但凡具有国家民族意识的人总是会十分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严密联系起来。
但在这动乱的年代,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还有人不知亡国之恨,还在追逐欢乐,词人怎能不欲语泪先流 "家无重圆之望,乡无重返之日,国无重复之期,这种愁该有多深有多重""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自己经历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等种种苦难给她带来无法排遣的浓愁,此时的清照也是集情愁家愁国愁于一身了武陵春))可谓是一首老泪纵横的孀妇的泣不成声的悲歌,哀婉欲绝南渡后,清照的愁已经从"两处闲愁〞"一段新愁〞 ,开展到"载不动,许多愁〞和了不得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和南唐后主煜的"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相比,清照的愁是则多,则深,则重,又无法摆脱的"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清照用她那哀婉细腻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抒发愁情的经典之作四、殷殷怀乡之愁"苦〞从古至今,以怀乡为容和题材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从未连续过然同样是抒写怀乡之愁,清照的怀乡情韵、愁苦心境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添字采桑子〕〕中,作为北人的清照逃避到南方,听不惯雨打芭蕉的声音,于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扰北人不惯起来听〞"北人〞即流浪之人、亡国之人作者仅仅是听不惯南方雨打芭蕉的声音吗?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