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研究.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7695960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6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研究 邵丽伟摘要:为了明确不同轮作模式下的稻田产量,本文在辽宁某农作物试验基地中设计了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研究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最适合推广的稻田轮作模式,希望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秸秆还田;稻田轮作;产量分析1 试验地具体情况本次稻田轮作试验开展时间介于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之间,试验地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该试验地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时期,该试验地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该试验地的年平均气温为5~10℃之间,寒冷期比较长,一般为6个月以上同时,该试验地的雨量比较集中,降雨多发生在秋季和夏季,土壤类型为草甸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g/kg左右2 设计试验为有效研究出符合该试验地的农作物轮作模式,本文采用了大区对比法对实验进行设计,一共设计四种轮作模式,分别为玉米—玉米—大豆、玉米—高粱—大豆、连作玉米以及连作大豆本文中将该试验地分为10个区,每个区的行长均为20m,每个区的面积均相等,为150m2目前该试验基地的作物品种为大豆和小麦。

      2019年,该试验地的玉米—高粱—大豆作物品种为齐杂5号,玉米—玉米—大豆作物品种为垦沃3号,连作玉米和连作大豆的作物品种分别为垦沃3号和合丰55号2010年,该试验地的玉米—高粱—大豆作物品种为佳密豆9号,玉米—玉米—大豆作物品种为佳密豆9号,连作玉米和连作大豆的作物品种分别为垦沃3号和佳密豆9号在这三年中,该试验基地的种植方式均为垄作方式,行距为70cm,密度为14万株/hm2,施肥方式为种肥加追肥秸秆的处理方式为翻埋还田,播种具体日期分别为2019年5月7日和2020年5月4日收获日期为2019年10月7日和2020年10月2日[1]3 项目测定该试验项目对大豆、玉米以及高粱的测定方法为每个处理取四点,每一个点的面积为3m2,种植产量严格按照标准水分计算每个处理取四个点,每个点连续取5株,并于室内测定每株农作物的粒重和百粒农作物的重量对于农作物产量的详细计算结果如下:19年四种轮作模式下的种植作物分别为高粱、玉米、玉米和大豆第一种模式下,10月份收获的一株高粱的粒重为45.52g,浮动重量为上下2.6g高粱百粒重为2.4g,重量浮动为上下0.1g高粱产量为6412.5kg/hm2,重量上下浮动53.4kg/hm2。

      第二种模式下,收获的一株玉米的粒重为186.3g,浮动重量为上下10.0g玉米百粒重为33.1g,重量浮动为上下1.5g,玉米产量为8932.2kg/hm2,重量上下浮动79.3kg/hm2第三种模式下,10月份收获的一株玉米的粒重为177.3g,浮动重量为上下11.2g玉米百粒重为31.1g,重量浮动为上下1.4g,玉米产量为9932.3kg/hm2,重量上下浮动85.6kg/hm2第四种模式下,10月份收获的一株大豆的粒重为17.8g,浮动重量为上下1.5g大豆百粒重为1.3g,重量浮动为上下0.2g,大豆产量为2545.3kg/hm2,重量上下浮动8.1kg/hm220年四种轮作模式下的种植作物分别为大豆、大豆、玉米和大豆第一种模式下,10月份收获的一株大豆的粒重为18.5g,浮动重量为上下1.6g大豆百粒重为1.2g,重量浮动为上下0.5g,大豆产量为2102.2kg/hm2,重量上下浮动8.3kg/hm2第二种模式下,收获的一株大豆的粒重为18.9g,浮动重量为上下1.3g大豆百粒重为0.5g,重量浮动为上下1.5g,大豆产量为2723.4kg/hm2,重量上下浮动7.3kg/hm2。

      第三种模式下,10月份收获的一株玉米的粒重为178.5g,浮动重量为上下10.1g玉米百粒重为33.1g,重量浮动为上下1.5g,玉米產量为10554.6kg/hm2,重量上下浮动89.3kg/hm2第四种模式下,10月份收获的一株大豆的粒重为19.1g,浮动重量为上下1.5g大豆百粒重为1.4g,重量浮动为上下0.2g,大豆产量为2935.4kg/hm2,重量上下浮动8.1kg/hm24 结果分析通过上述项目测定可知,使用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后,该试验基地农作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玉米—高粱—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中的大豆产量明显比大豆轮作模式中的大豆产量高,玉米产量也比玉米轮作模式中的玉米产量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试验基地使用玉米—高粱(玉米)—大豆的轮作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作物产量,获得较大收益,因此建议辽宁地区的农民使用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稻田播种方式进行农作物生产5 结论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对稻田耕作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玉米—高粱(玉米)—大豆的稻田轮作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稻田产量因此,为提高辽宁省的稻田产量,相关人员需要采取合适的轮作模式,最大化稻田耕作效益[2]。

      参考文献[1] 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等.晋中市玉米/高粱-小麦-大豆高产模式下的土壤创建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20):2-5.[2] 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等.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J].中国种业,2020(2):51-54.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