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 经济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25页一个苏联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苏联人,他们没 有衣服,吃得很少,却还以为自己在天堂!“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一个英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 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一个法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 裸体散步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1)单一的公有制(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3)主要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主要特征 主要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 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 农民的积极性(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1894—1971),原苏 联领导人1953—1964任苏共 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 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 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在苏共 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 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 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 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 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一一.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953——1964)) 1.1.背景:背景:((1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尤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尤其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的最高领导地位农业:①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 予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 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2 2. . 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主要措施种植玉米的面积从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1954 年的年的430430万顷扩大到万顷扩大到19621962年年 的的3700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万顷扩种玉米对畜 牧业有促进作用。
但是,由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 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 米,产量很低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米,产量很低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 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⑴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重点是农业, 收效甚微,但取得一定成就 ⑶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 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3 3. .评价评价⑵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有利推动社会主义 国家改革1. 缺乏全面和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指导思想) ,带有很大的盲动性2.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 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 整3.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个人作风急噪,反 复无常)4. 1964年粮食减产,加速了赫鲁晓夫的下台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 涅夫(1906-1982),1931年加 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 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 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 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 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 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 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7年 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 埃主席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 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 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二、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1964——1982))1 1. .改革内容改革内容①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②坚持集中计划管理坚持集中计划管理,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③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④④注重发展重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 ,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 位,加大军费开支位,加大军费开支70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 美国美国20% 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 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 民生产的民生产的40%40% 。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19661966年年19751975年年19661966年年19751975年年工 业 总 产 值 : 亿 卢 布农 业 总 产 值 : 亿 卢 布229422945112511288388311281128探究:以上材料和图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材料:1975年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 低速发展,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50%( 苏联称67%);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工业劳 动生产率为美50-55%; 农业劳动生产率25% ; 科技落后美国10-20年苏联的农业拖了国 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水浇 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7.3%有人把勃列日 涅夫时期称为“停滞的年代” 探究:以上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1 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 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 改善改善;; ((2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2.2.结果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 么会失败?改革失败原因: ((1 1))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斯 大林模式大林模式”” ((2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 3))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 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 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 近,1985年至1991年,任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 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 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 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 使得苏联解体《时代》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 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1.背景:v政治:v经济:v外交:2.开始: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行政管理、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下降行政管理、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下降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美苏争霸、对外扩张、国际形象受损美苏争霸、对外扩张、国际形象受损(政治、经济、外交)(政治、经济、外交)19851985年年内容内容问问 题题经经 济济政政 治治3.内容和问题:经济和政治领域经济和政治领域重点:重点:用经济管理方用经济管理方 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 节作用)节作用)改革的重点改革的重点。
以人道的以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实行多党制、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多元化1.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 的配套措施的配套措施 2.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激化矛盾激化矛盾局势失控局势失控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改革的重点成果(后果)成果(后果)问问 题题赫鲁晓夫赫鲁晓夫 农业农业一度促进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对原有经济体对原有经济体 制的修补制的修补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重工业重工业国防工业国防工业成为超级大国成为超级大国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经济领域经济领域转转 向向政治领域政治领域苏联剧变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并最终解体放弃了马克思放弃了马克思 主义、社会主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义、苏共领导小 结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尊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尊 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走符合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走符合 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 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 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 是:(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2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 相比相比(( ))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B A A练一练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 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4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 C、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战略案战略案 D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A AB B练一练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 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6、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 是(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导致了工农的不满C、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不切实际,急躁冒进D A 练一练7、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 根本目的是(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C A 练一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