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
12页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物理知识点梳理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1、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包括天上的、地上的、宏观的、微观的--------力、 热 、 声 、 光 、 电 等各种运动的规律二是物理学揭开了物质的微观结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七个,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2节: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是:测量,而最基本的测量又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进率1k 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长度 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 “0”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 。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3、对长度单位实际感受:一个 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m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 日光灯管的长1米多,一拳头宽约为1分米,拇指指甲的宽约为1厘米,课桌的高约为70厘米伸开双臂,你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你的身高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是 18.41cm其中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厘米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图1) (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 圆的直径为 1.90 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1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 分 、 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钟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分或秒)8、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9.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8.4cm,19.1cm,18.3cm,18.6cm,18.5cm.此物体的真实长度为(18.4cm+18.3cm+18.6cm+18.5cm)/4=18.5cm。
为什么要排除19.1cm?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共4节)第1节 认识运动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2.物质世界的两种基本运动:机械运动、分子运动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我们直接用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4.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质子及不带电的中子组成5.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不同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①固体物质的的分子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 ②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活跃,所以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③气态物质的分子运动剧烈,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第2节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 位置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 为参照物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静止__的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长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少 的物体运动得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1)定义: 把与时间路程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 长度 的单位和 时间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__km/h(1m/s 大于1km/h)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5)单位换算方法:① 直接用“1m/s=_3.6___km/h ”即“36的进率进行换算”如:10m/s=__36___km/h 54km/h=_15___m/s②“分子分母分开”进行计算法如120km/min= m/s;72m/min= km/h.(6)常见物体的大致速度:V人步行=1m/s---1.5m/s,V自行车=5m/s,V火车=28m/s,V客机=25om/s,V子弹=900m/s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变化的 ,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平均 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s/t ,公式中V的大小是 不变 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 正比,函数图像为: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s总/t 总 =(s1+s2)/(v1+v2)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t ,时间t= s/v 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第3节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钟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钟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4节.能量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不同的运动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2.①物体由于运动、被举高、或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叫机械能 ②物体由于由于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 ③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第三章 声(共4节内容)第1节 认识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震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一切 固体 、 液体、 气体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空气 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 声 波 的形式传播着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同、不同)声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水 、 空气 传过来的。
4.频率:声音的传播距离和时间的比叫频率或者说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它的单位是 赫兹(HZ)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声波 引起 鼓膜 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