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19796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0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图书馆领域实施以来,将“互联网+”与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相对接,构建“互联网+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未来“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核心内容及其优势,并重点探讨了“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图书馆学,实践教学本文系2017年福建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档案学实践基地的跨界合作与服务转型研究”(项目编号:FBJG20170029)研究成果之一自“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以来,图书馆领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结合起来打造“互联网+图书馆+服务”的新型发展规划,使得图书馆学专业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有些过剩,社会对兼具互联网实践操作技能与图书馆学创新思维的人才有了更紧迫的需求但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的新型图书馆专业人才不是出自课堂教学,其培养过程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本文将“互联网+”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等特性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此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也为未来图书馆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转型思路与改革方案。

      1 “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内研究现状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通过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解决学生高知低能和知识碎片化的倾向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学实践教学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应尽快将传统图书馆学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融为一体但目前在我国图情界关于“互联网+实践教学”尚未有成熟的模式,只在其他学科领域有相关研究张文利[1]构建了“互联网+教学企业”实践教学模型该模型以实体店真实运营和虚拟店网络运营作为两大实践操作模式来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潘伟强[2]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商科类专业对抗性竞争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李向红[3]介绍了依托互联网构建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1.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尚未发现将“互联网+”与图书馆学专业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的经典模式,不过“互联网+”实践教学研究已在其他学科领域有所涉及Michael Henderson[4]指出通过建立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OTP),为教师创建线上参与教学或课堂管理的虚拟实践体验社区,可增强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以及教学信念。

      Sarah S List等[5]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实践社区(CoP),通过建立CoP平台,专业教师可通过控制端口观察、评估学生的各项能力,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计,同时,学生还可通过CoP平台进行远程学习国内外相近学科基于“互联网+”的实践教学研究已有一定成效,可为图书馆学专业构建“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借鉴2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面临诸多新问题2.1 实践教学管理上的弱化难以适应“互联网+”结构重塑的要求互联网革命、大数据业已打破了原有管理规则、管理秩序和管理话语权,这一系列管理组织结构都在“互联网+”时代被重塑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压扁了管理的层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依附与绝对服从的关系,教师的角色逐渐由命令指挥中心向统筹、协调中心过渡一方面,教师只是充分利用互利网程序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互联网+”中的“+”就是跨界,就是融合所以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打破了以学校部门和专业指导教师为主导的单一管理体系,使其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在这一模式下,以往的实践教学设计在管理上就显得有些弱化。

      2.2 实践教学形式上的固化难以契合“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征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且涵盖的行业范围狭小,以及教学模式老化、形式固化,与当前以“万物互联”为特点的“互联网+”所带来的跨界融合、虚拟现实相脱节,导致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缺乏互联性、前瞻性与多元性,培养的人才往往只能适应某一方面的工作,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有较大差距在“互联网+”时代,图书产业链已分配到图书编辑、营销、售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单一地选择链条上任意一个子链来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都不能完整的获取本行业的发展信息所以,利用互联网将图书产业链上的所有子链连接起来以实现“万物互联”是“互联网+实践教学”最大的优势2.3 实践教学内容上的同化难以满足“互联网+”开放生态的诉求“互联网+”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信息孤岛,融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其多样性以往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很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大多也都是毕业后直接进行教学工作,从学校到学校,其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烙印较深,实践教学能力先天不足,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大多基于教学大纲,致使实践教学内容同质化。

      同时,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大多都只是去各类图书馆进行实践,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只能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往往“有做法无理论”“有实践无效果”,最终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特色性和针对性3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思维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业务范围,协同“互联网+”构建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形成泛在的、平等的信息服务平台,从而使公众享受到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建设的新目标有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那么通过“互联网+实践教学”以培养出不仅懂互联网技术,而且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图书馆员以解决以往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格外必要3.1 图书馆学专业“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可分为核心目标和外围目标(见图1)核心目标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机关、社会各类公共图书馆、企业等需求为起点,通过构建实践内容综合化、实践过程可控化、实践结果可视化的全景式实践教学模式,来培养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其主要分为基础信息素养、通用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高级信息素养四个层次,具体包括联机目录使用、新媒体操作等内容[6]。

      外围目标是学生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智能等优势,进行跨界学习及远程教育,拓宽图书馆学专业口径与范围,在突出图书馆学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交叉、整合其他学科知识,以培养具有跨界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于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图书馆员外围目标较之核心目标而言,其目标更宽、更广,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图1 “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目标3.2 “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云服务、新型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中心等工具,秉持“平台建设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措施科学化、系统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多元化,教学模式现代化、层次化”的理念,在充分考虑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连接学校、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学生四端于一体其核心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情境启发、情境实践、实践分析,再由“互联网+”将其串联起来,实现了实践教学数据和资源共享,如图2所示图2 “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核心内容3.2.1 “互联网+”打造多元化实践课程以促进情境启发情境启发是情境实践的基础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肯定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在组织形式上,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情境启发为学生传输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要求并不是单一的,其专业要求范围覆盖了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各个领域尤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项目的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开展,要求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包括“ACESS数据库建设”“Vb程序语言”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利用“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进行跨界学习来掌握本学科以外的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图书馆学专业“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中,通过跨界掌握其他学科领域知识,可通过两种途径加以实现其一,利用IT厂商,比如Google、Amazon等提供的云平台云平台以其便利、快速的数据资源储存和网络服务优势,聚合了各种学习资源,形成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池,有助于去除学生在课程筛选时的“疲劳”其二,利用以慕课为代表的开放课程进行跨界学习以上两种方式可供学生下载所需的课程资源或服务,以此来自主管理学习空间对学生、教师而言,可借助上述两种方法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素材、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场景,最终实现教学资源与学生、教师之间的零距离接触[7]。

      3.2.2 “互联网+”营造真实化实践场景以倡导情境实践有了情境启发的理论基础,学生便可在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图合作中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情境实践,情境实践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情境实践即学生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虚拟实践,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虚拟功能设置虚拟实践情景,从而对学生进行虚拟教育以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和效果的活动形式[8]它是互联网技术下的产物,具有虚设性、交互性等特点学生通过云端或开放课程平台,观看实践基地在真实场景中制作的视频,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全真视角下的实践环境和业务流程;还可通过网络教学实践平台,掌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图书馆网站建设等技能,让学生在虚设的环境中体验真实工作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