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最新版本).doc
7页一、名词解释1. 前角前角γo--正交平面中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2. 正交平面 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切削平面与基面的平面基面:通过刀刃上选定点,垂直于该点合成切削运动向量的平面交平面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什么?机械制造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4.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有哪些影响?积屑瘤的存在有利也有弊积屑瘤的不稳定使切削深度和厚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加工精度,并引起切削力的变化,产生振动、冲击,而且脱落的积屑瘤碎片粘附在已加工表面上,使加工表面粗糙因此,在精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改变切削速度、选用适当的切削液等措施避免积屑瘤的产生由于积屑瘤的硬度高于刀具,可以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起到保护刀具的作用,同时积屑瘤的存在,增大了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使切削过程轻快因此,粗加工时积屑瘤的存在是有利的一、名词解释1. 刀具耐用度 刀具刃磨后,从开始切削到达磨损限度所经过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耐用度,即刀具两次刃磨间的切削时间;刀具的寿命则指的是刀具经过多次刃磨,已经不能够正常切削而报废。
从初次使用到最后不能够正常使用之间的时间,称为刀具的寿命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 刀具后角能为负值吗?为什么? 刀具的后角不能为负值,当刀具后角为负值时,首先接触到工件的就不是主切削刃了,而是变成了主后刀面,从而造成了切削不是切削,而是挤压.3. 切削液的作用有哪些?切削液主要作用分为四类:一、润滑作用;二、冷却作用;三、清洗作用;四、防锈作用一、名词解释: 1. 顺铣铣刀旋转切入工件的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称为顺铣 二、简述题: 2. 砂轮的特性主要由哪些因素所决定? 1磨料: 决定与被磨工件的磨削合适性. 2.粒度: 决定切削力的强弱与工件光洁度. 3.结合度: 决定砂轮寿命长短.整修次数等. 4.组织:决定散热.排屑速度与成型能力. 5.结合剂: 决定合适的研磨型式. 3. 如何选择背吃刀量和进给量?进给量是切削速度快慢的表达吃刀量是指刀具对工件的切入尺寸切削深度是指被加工去的尺寸,如车床吃刀量是1mm,切削深度就是2mm一、名词解释:1. 内联系传动链内联系传动链:卧式车床上车螺纹时,连接主轴和刀具之间的传动链,就属于内联系传动链二、简述题: 2. 万能外圆磨床有哪些成形运动?要求说出运动的名称、属性(主运动还是进给运动)和特点。
磨头有旋转运动和纵向直线进刀运动工件有旋转运动(头砂轮的转动(主运动、切削运动);零件轴的转动(圆周进给);工作台的轴向往返运动(轴向进给);砂轮靠近零件轴的移动(进刀)架)和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工作台)3. 常用的形成发生线的方法有哪些?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1)轨迹法它是利用刀具作一定规律的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切削刃与被加工表面为点接触,发生线为接触点的轨迹线 (2)成形法它是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切削刃的形状和长度与所需形成的发生线(母线)完全重合图2b中,曲线形母线由成形刨刀的切削刃直接形成,直线形的导线则由轨迹法形成3)相切法它是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采用铣刀、砂轮等旋转刀具加工时,在垂直于刀具旋转轴线的截面内,切削刃可看作是点,当切削点绕着刀具轴线作旋转运动B1,同时刀具轴线沿着发生线的等距线作轨迹运动A2时,切削点运动轨迹的包络线,便是所需的发生线为了用相切法得到发生线,需要二个成形运动,即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刀具中心按一定规律运动4)展成法它是利用工件和刀具作展成切削运动进行加工的方法切削加工时,刀具与工件按确定的运动关系作相对运动(展成运动或称范成运动),切削刃与被加工表面相切(点接触),切削刃各瞬时位置的包络线,便是所需的发生线。
一、 名词解释1. 组合机床组合机床是指以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再配以少量专用部件而组成的专用机床这种机床既具有一般专用机床结构简单、生产率及自动化程度高、易保证加工精度的特点,又能适应工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重新调整、重新组合的能力2. 过定位过定位 工件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不同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当过定位导致工件或定位元件变形,影响加工精度时,应该严禁采用但当过定位并不影响加工精度,反而对提高加工精度有利时,也可以采用 二、 简述题3.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特点用偏心件直接或间接夹紧工件的机构成为偏心夹紧机构偏心件类型有两种:圆偏心、曲线偏心圆偏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紧迅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夹紧力和夹紧行程小、自锁可靠性差、结构抗冲击性较差,故一般用于夹紧行程短及切削载荷小且平稳的场合 偏心夹紧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方便,动作迅速,结构简单,其缺点是工作行程小,自锁性不如螺旋夹紧好,结构不耐振,适用于切削平稳且切削力不大的场合,常用于手动夹紧机构由于偏心轮带手柄,所以在旋转的夹具上不允许用偏心夹紧机构,以防误操作一、 名词解释(请按照指定教材作答)1. 工艺系统刚度 工艺系统刚度 为了分析计算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而引入一个有用的概念——工艺系统的刚度。
当车刀切削工件时,在切削刃上和工件上的分别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切削力的作用;而切削力的分力Fy 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刀具(由于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和工件相对退让;设让刀距为y,则工艺系统在Y方向的刚度是: κ=Fy /y 工艺系统刚度是等于机床、夹具、刀具及工件刚度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所谓工艺系统刚度,是指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向分力Fp的作用下,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位移y的比值: k=Fp/y2. 误差复映现象把工件加工前的误差Δ前,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的这一规律,称为误差复映规律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与加工后的误差之比,称为误差复映系数误差复映系数定量的反映了毛坯误差经加工后的减少的程度,主要与工艺系统刚度和径向切削力系数这两个因素有关,它与工艺系统刚度成反比,与径向切削力系数成正比二、简述题3. 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减少传动链的传动误差?1. 减少传动件 传动件越少,传动链越短,传动误差就越少; 2. 传动比小 传动比越小,特别是传动链末端传动副的传动比小,则传动链中其余各传动元件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越小,采用降速传动,是保证传动精度的重要原则;3. 传动链中各传动元件的加工、装配误差 尤其是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误差影响最大;4. 采用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的实质是在原传动链中人为的加入一误差,其大小与本身的传动链相等而方向相反,从而使之相互抵消。
一、名词解释1. 误差敏感方向 所谓误差敏感方向就是通过刀刃的加工表面法线方向,在此方向上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应用一般称法线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切线方向为非敏感方向分析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时,应着重分析误差敏感方向的影响其次不同类型的机床,其主轴回转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形式也不同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工件回转类(如车床、内圆磨床和外圆磨床)和刀具回转类(如镗床)二、 简述题: 2. 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有哪些?机械加工中,工艺系统在各类热源的感化下发生必然的热变形由于工艺系统热源漫衍的不平均性及各环节构造、材料的不合,使工艺系统各部门的变形发生差异,从而毁坏了刀具与工件的精确位置及运动联系,发生加工误差,特别对紧密加工,热变形引发的加工误差占总误差的一半以上是以,在近代紧密加工中,掌握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已成为首要的使命和研讨课题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的热源首要有内部热源和内部热源两大类内部热源来自切削过程,首要包含切削热、磨擦热、派生热源内部热源首要来自于内部景象,首要包含景象温度和热辐射这些热源发生的热形成工件、刀具和机床的热变形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办法首要有:一是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其发烧量;二是增强冷却,提高散热才干;三是掌握温度修改,平衡温度; 四是采取赔偿办法;五是改良机床构造。
另外,还应看重改良机床构造,减小其热变形首先斟酌构造的对称性一方面传动元件(轴承、齿轮等)在箱体内安装应尽能够对称,使其传给箱壁的热量平衡,变形附近;另外一方面,有些零件(如箱体)应尽能够采取热对称构造,以便受热平均还应看重合理选材,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尽能够选用收缩系数小的材料.3. 常用的误差预防技术有哪些?1.中间公差控制2.控制图法3.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点等一、 名词解释1. 零件结构工艺性结构工艺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零件加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就是两个零件都能满足使用要求,结构工艺性是检验哪个零件好加工,加工起来省事,干活顺手还便宜的标准2. 生产纲领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间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计划期常为一年,所以生产纲领常称为年产量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产品的品种、规格及产量和进度计划计划期通常为1年,所以生产纲领也通常称为年生产纲领二、简述题:3.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哪些?①非加工表面原则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选不加工面为粗基准 ②加工余量最小原则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③重要表面原则为保证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重要加工面为粗基准。
④不重复使用原则粗基准未经加工,表面比较粗糙且精度低,二次安装时,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的实 际位置可能与第一次安装时不一样,从而产生定位误差,导致相应加工表面出现较大的位置误差因此,粗 基准一般不应重复使用⑤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光滑,没有飞边、冒口、浇口或其他缺陷,以便使 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一、 名词解释1.加工经济精度加工经济精度是指某种加工方法, 在正常的机床、 刀具、 工人等工作条件下, 以合适的工时消耗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有关资料表格中列出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租糙度, 是拟定零 件工艺路线的基础,用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2. 加工余量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在工件表面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余量有总加工余量和工序余量之分由毛坯转变为零件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亦称毛坯余量);一般情况下,总加工余量并非一次切除,而是分在各工序中逐渐切除,故每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该工序加工余量(简称工序余量)工序余量是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毛坯余量是毛坯尺寸与零件图样的设计尺寸之差 三、 简答题3. 排列切削加工工序顺序的原则。
一、 名词解释1. 封闭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间接获得)的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间接获得)的环一个尺寸链只有一个封闭环与装配技术要求有关的零部件因素(尺寸)与装配技术要求构成的在加工、检测和装配中,最后得到或间接形成的尺寸称装配封闭环在工艺工程中,由同一零件上的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工艺封闭环一定是工艺过程中间接保证的尺寸;封闭环的公差值最大,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2. 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是指在正常和合理使用机械的条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