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心理治疗(共9页).doc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八章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以医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前提,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运用心理学技术和手段,改善、矫正或消除病人不正确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异常行为和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四手段:药物、手术、理疗、心疗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一、心理治疗的原则1、和谐性原则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治疗者是否具有与治疗对象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2、针对性原则应针对病人的具体问题施治3、计划性原则根据收集的资料、设计治疗程序,并详细记录形成完整资料4、综合性原则心疗前可考虑综合治疗方案5、保密原则6、灵活性原则随时准备根据新情况灵活变更治疗程序7、中立性原则不替病人作选择决定,保持中立态度二、心理治疗分类(一)依据学派理论不同分为1、建立在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认为异常心理是由于压抑在“潜意识”中某些幼年精神创伤所致,强调以自由联想、疏泄、分析解释的方法,把压抑在潜意识的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加以发泄、疏导有经典心理分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简易精神疗法2、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认为异常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通过另一种学习消失。
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法,生物反馈法3、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认为人是有自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或他人的生活而做出选择的“存在物”心理失调是自我实现受阻提倡发挥潜能、对自己负责询者中心疗法,完形疗法,自我实现疗法,格式塔疗法二)根据是否使用语言,分为1、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的主导形式2、非言语治疗,音响、色彩、情境、动作信息、雕塑治疗、心理剧(三)根据治疗对象多少分为1、个别治疗2、集体治疗(四)根据意识觉醒程度,分为1、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2、催眠治疗:意识极度狭窄,对医生的分析、指令信度高、效果好三、心理治疗的对象(一)躯体疾病病人 ①急性病病人 ②慢性病病人(二)心身疾病病人(三)精神病病人(四)各类行为问题(五)社会适应不良四、心疗的基本过程(一)问题探索阶段1、问题行为的表现 2、病因 3、相关因素(二)分析认识阶段1、测量和记录2、功能分析 寻找证实问题与环境刺激因素之间的联系(三)治疗活动阶段1、选择治疗方法2、指导和实施(四)疗效评价阶段,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五)结束巩固阶段,放松治头痛,愈后坚持一年治疗第二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一、心理分析疗法又称精神分析疗法,三大理论:①无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心理活动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②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③性心理理论:不单指性或性生活,包含了生命延续与发展的广泛内容。
一)经典心理分析疗法技术(1)自由联想:在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基本上启发病人畅所欲言,尽情倾说想说的一切,随着医生的引导、逐渐进入往事的回忆中,潜意识的东西就会涌现出来2)梦的分析: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有三条表现途径:梦、失言、神经症梦代表个人愿望的满足3)移情把医生当成过去经历中的某人,将自己的情感转移或发泄到医生身上正移情——爱情 负移情——仇视(4)解释要揭示症状背后的潜意识动机,克服阻抗、移情、让被压抑的资料通过自由联想和梦分析暴露出来,使病人对症状本质达到领悟要逐步深入,是一个缓慢过程2、心理分析的治疗过程2周左右的试验分析和联想,排除不合适对象治疗分四阶段①建立并维持治疗的良好同盟关系,在治疗未见效时仍保持对治疗的基本信任②处理移情,使病人对过去经历、情感的投射有充分认识③修通,对移情认识更深刻,克服阻抗,正确理解解释,达到领悟④脱依恋,使病人完全放弃医生、彻底解决移情问题二、行为疗法主要通过对个体进行训练,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理论与技术主要方法有:(一)系统脱敏法1、使病人学会放松,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对抗焦虑反应2、建立焦虑等级,由小到大3、重新学习 ①想象刺激 ②观看刺激 ③现场刺激(二)满灌疗法采用对病人来说能引起最强烈焦虑反应的刺激、“冲击”病人,克服焦虑反应。
想象满灌疗法,现实满灌疗法三)厌恶疗法把不良行为与不愉快刺激形成联系,产生厌恶使其消退①电击厌恶法 ②药物 ③想象厌恶法(四)标记奖励法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标记”代币券等三、松弛疗法指通过一定形式训练学会精神、躯体、特别是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疗法渐进性放松疗法,静默法四、生物反馈疗法在放松基础上,借助仪器将体内不易测到的信息转变成易理解的信号(声、光、仪表指针等),病人根据这一信息学习、使生理活动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把病人生理活动信息显示给病人的过程叫反馈,因信息是生物加工的故称生物反馈,此疗法称生物反馈疗法内科:高血压、心率失常、哮喘、结肠炎、雷诺病、头痛、焦虑症儿科:口吃、多动症、磨牙、遗尿外科:骨骼功能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仪五、认知疗法指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观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贝克(Beck)认为,心理障碍主要是在错误思维前提下,对现实误解的结果艾利斯(A Ellis):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而个体可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当人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才可产生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病人困扰的非理性观念,才能解决情绪行为问题。
非理性观念11种:①绝对要获得周围人尤其是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②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是否是个全能的人③对犯错误的人要做严厉惩罚④若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心愿,那将是可怕的事⑤不愉快的事总是客观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⑥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不如逃掉⑦时刻警惕危险发生⑧人只有依赖强于自己的人,才能生活更好⑨心情决定人的现在与将来,这永远难以改变⑩过分关注他人问题,并为他人悲伤难过人生中的每一问题,都应有惟一正确的答案一)非理性观念可归纳为三个主要特征1、要求绝对性,常与“必须”“应该”联系在一起2、过分概括化,以事件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现象来评价事件全部和本质结果导致对自身感到“毫无价值”、“一钱不值”3、糟糕至极论,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认知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激发事件 B对事件评价 C情绪反应及后果B是C的直接原因,只有改变B才能改变C(二)认知疗法分四阶段1、心理诊断①建立医患关系②找出C、A、B,找出病人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③共同制订治疗目标④介绍ABC理论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领悟阶段①是不合理观念导致了不良行为与后果,而不是事件本身②对自己的情绪行为问题负有责任,自我反省。
③只有纠正不合理观念才能消除目前症状3、修通阶段(最重要)医生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非理性观念分析、辩论、批评,使病人不能自圆其说、理屈词穷、从而修正、放弃不合理观念4、再教育阶段巩固治疗效果,进一步摆脱不合理观念,使新合理观念得以强化,认知重建多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六、询者中心疗法主要是神经症的治疗,步骤如下:1、病人的求助是治疗的重要前提有压力才有改变的动力,治疗才有希望2、向病人说明治疗情况只是提供一个场所、自己救自己3、鼓励情感表达4、对接受真实自我的体验被人理解后,重新考察自己,达到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5、对自己进步的体验6、治疗结束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感到无须医生帮助七、暗示和催眠疗法(一)暗示疗法指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来消除或减轻症状的一种方法基本过程:1、暗示性测定(1)嗅觉法 (2)平衡法 (3)图片法2、选择暗示治疗法(1)言语暗示 (2)操作暗示 (3)药物暗示 (4)其它方法 自我暗示癔症、疼痛、哮喘、N症、遗尿、阳萎、口吃、厌食(二)催眠疗法运用暗示手段,使人处在一种特殊意识状态(催眠状态)进而治疗的一种方法1、治疗前的准备(1)对环境要求:安静、光线暗淡、温度适宜、坐卧姿舒适安全(2)对医生和病人的要求: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有迫切要求、暗示性高者3)暗示性高低测试2、常用催眠法(1)语言暗示加视觉刺激(2)语言暗示加听觉刺激(3)语言暗示加皮肤刺激3、催眠程度判别三级:①浅催眠:放松状态,思维减少,眼皮发重不能也不想睁眼②中催眠:嗜睡状,全身肌肉松弛无力,皮肤感觉迟钝,痛域提高,事后只能保留部分记忆③深催眠:对周围刺激失去反应,痛觉减退以至消失,对针灸无反应,僵直或蜡样层曲,事后不能回忆4、方式和适应症①催眠中的暗示疗法 改变感知、动机和行为,使症状、痛苦消失②催眠后的暗示治疗 使病人发生改变③催眠分析治疗 心理冲突、创伤——认知领悟、消失适应:心身疾病、癔症、失音症、N症、遗尿、哮喘等八、森田疗法20世纪20年代初创立、日本森田正马对发病起决定作用的是疑病素质,对症状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内向、完美、求生欲强烈、洁癖、胆小、疑病疑病体验注意力集中感觉扩大化被束缚意识狭窄治疗要点: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治疗原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方式:门诊、住院(N症治疗最佳方式)住院治疗:四期①绝对卧床 7-15天不谈症状②轻体力劳动 7天③重体力劳动 15-30天④康复期 15天 出院前准备适应:N症(抑郁症除外)九、支持治疗支持构成心疗的主要内容称之。
原则:1、有针对的支持 安慰、同情、关心2、认知调整3、善用各种资源 包括内、外在资源,不可低估自身的潜在能力4、排除生活事件 父母关系、亲子关系5、提高应对能力 检查应对方式,采用成熟方式应对第十章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医患关系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人际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受到重视,医患沟通技巧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医患关系(doctor 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是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患者健康为目的的一、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医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所有的医疗工作都要通过医患关系来实现良好的关系可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和情绪,有利于收集病史资料,提高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二、医患关系的特点1、有明确目的性 是为直接满足患者需求存在2、以患者为中心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医生真诚的态度、过硬的医疗技术是形成信任的重要因素4、治疗互动 医生掌握治疗性互动的主动权三、医患关系模式及影响因素(一)医患关系模式1、主动——被动模式 医生处于主动支配地位,适合意识不清或婴儿。
2、指导——合作模式 医生主导、患者配合,适合急性患者3、共同参与模式 以医患平等为基础,双方发挥积极性,是值得倡导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