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钢琴演奏风格的沿革艺术理论论文.doc
3页论钢琴演奏风格的沿革_艺术理论论文 摘要:音乐风格的把握在钢琴演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钢琴演奏风格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为:巴洛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以及印象主义风格时期不同时期的风格旨趣各异,所要求的演奏技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分别把握,通过演奏来表达曲作者的心灵或者演奏者自己的体悟 关键词:键盘音乐;不同时期;演奏技巧;风格沿革 引言 著名音乐家周广仁先生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她还说:“音乐风格把握得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要严重因此,演奏风格在钢琴演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钢琴演奏风格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为:巴洛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以及印象主义风格时期为了更好展示出不同钢琴演奏风格的特点,笔者将对其沿革过程进行一个梳理 一、巴洛克风格时期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专指17至18世纪的建筑与绘画风格,通常带有豪华、绚丽,装饰性强的倾向,而巴赫是其代表人物对于巴洛克钢琴音乐来说复调性、装饰音都是其重要的特点。
复调音乐具有凝练的特性,每个音符在声部中都必须获得良好的表现因此,复调的钢琴演奏技法要求演奏者特别注意触键古钢琴与现代钢琴不同,其力度感没有现代钢琴强,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力度变化幅度不用太大,即使是强奏的音质也要干净,形成旋律的线条,体现出歌唱性的特点与复调演唱性相伴的是装饰音的繁复巴洛克钢琴音乐作品,装饰音种类繁多,并有不同用法和不同解释有的装饰音主要用来勾画、修饰抒情的旋律线条,而有的不协和装饰音则是在巧妙地增添和声色彩因此,不论是复调还是装饰音,都要求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 在巴赫去世后,巴洛克音乐风格开始向“后巴洛克”衍进后巴洛克”是巴赫的儿子伊曼努埃尔和克里斯契安以及施塔米茨父子等一批音乐家创作的“华丽风格”,这种风格又被称为“洛可可”或者“前古典乐派”这种风格基本上是从巴洛克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过渡,海顿与莫扎特等作曲家就曾创作过这种过渡风格的作品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复杂的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所以在演奏这种风格的钢琴作品时,也要分别注意巴洛克和古典风格的演奏技法,准确把握这种过渡感 二、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 在经历后巴洛克或前古典的过渡后,一批维也纳音乐巨匠开始兴起,古典风格逐渐取代了奢华的巴洛克风格。
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的演奏速度比巴洛克风格时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速度往两端扩张相比海顿、莫扎特来说,贝多芬的快板乐章要快很多,但表现力更深刻的慢板乐章反而更慢这种趋势体现了古典风格钢琴的典雅与高贵具体来说,贝多芬钢琴作品力度变化多、幅度大大比如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337-346小结: 这部分贝多芬一共写了三次,技巧非常艰涩深奥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幅度跨度从“ff”到“PPP”,有时还会出现“sf”和“sfp”“fp”等比较极端的标记,这要求演奏者具有扎实的演奏功底另外为使乐句流畅、优美,弹奏时要注意乐句划分根据弹奏乐句的性质,划分清楚断奏与连奏,演奏者应特别注意小连线和跳音,把握好快速而有弹性的跑动与优美歌唱的旋律之间的音色对比 然而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中,却孕育了日后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风格派别在古典主义最为繁盛的时期,出现了一些“我手写我心”的作曲家,如瓦肯罗德尔、蒂克和霍夫曼他们摆脱了所谓“风格共同体”的素服,开始尝试自由表达情感,浪漫主义也以此为滥觞 三、浪漫主义风格时期 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西方艺术领域开始了觉醒的过程然而事实上,维也纳时期的钢琴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没有摆脱宗教意识的束缚。
伴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19世纪30年代钢琴音乐开始逐渐脱离了维也纳古典风格的模式,在表现主题的同时,更加注重作者与演奏者主观感情的表达肖邦、舒曼是这一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注重个人情感宣泄,流露出多愁善感的情怀如肖邦的《夜曲》(op,48,No,1)第22-29小 这部分非常轻,表现了内心的一种平和所以,在演奏浪漫派风格作品时,表现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弹奏浪漫派作品时,应注意手指触键方向的多样化,以提升演奏的表现力,即使在同一乐句中,触键的深厚也可变化,使乐句的表现更为深厚弹奏者必须训练掌握以上各种技术,在充分理解作品内容风格的基础上,自如地弹奏出丰富多彩的声音,才能完美地表现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 五、印象主义风格时期 随着浪漫主义的逐渐式微,后浪漫主义开始出现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已经开始注重于意象的表达印象主义风格正脱胎这种意象表达的理念,延续了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风格钢琴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但在印象主义者看来·浪漫的还不够印象主义风格的钢琴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
因此,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由于钢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组合之中产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达云雾水性音响的灵动之感,因而十分适宜表现印象主义的风格因而,这一时期的作曲家非常强烈地显现出了个性和独立性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是法国的德彪西和拉威尔德彪西的作品追求朦胧的音色,因而在意象上将色彩、和声、旋律与伴奏混合在一起,这样为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演奏者必须准确精巧地控制触键,精确地控制踏板,细致地表现出不同音色总的来说,触键部位要多用肉厚的指垫,注意触键方向与角度的多元化,以获得千变万化的多彩声音,把印象主义风格音乐的动感、光感、色感充分展现出来在注意演奏技法的同时,演奏者还要注意对作品主题的体悟,以获得印象主义作品的内心感受,实现手随心动 余论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演奏风格的把握是十分关键的,正如引言中所提到的,演奏风格的把握错误比弹错音更为严重事实上,对于演奏风格的把握几乎是一种二度创作,“让一千个人去演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但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却具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哈姆雷特本身同样,不同演奏者对于演奏风格的把握也会百花齐放,但其基础是要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特点。
如上文所述,钢琴演奏风格其实一脉相承,具有一个连贯的沿革:巴洛克是华丽的,古典主义在华丽的同时更显高贵,浪漫主义在高贵的同时又将情感表达的更为丰满,而印象主义更是将这一切风格都表现的如山间之泉一般灵动不同时期的风格旨趣各异,所要求的演奏技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不同时期的钢琴演奏技巧,演奏特点,及演奏风格的沿革进行梳理,以给演奏者在各时期作品的演奏上一些建议、参考、意在有助于演奏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品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黄大岗主编、吴元等编,《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李新潮著,《钢琴演奏的发展与变化略述》,载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