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欣***
  • 文档编号:277893548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 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的 三本五重教学法 在很早我就曾经拜读过,感觉受益匪浅可以感觉于老师是一个潜心教学、务实求真的人,我曾听人这样说过:当教师做的是良心工读了于老师的作品,我更愿意相信:教育是一门值得人辛勤耕耘的职业,有多少人乐此不疲虽然总有那么一些顽皮的学生让你深刻领会 恨铁不成钢 的滋味,但这也正说明你这个教师还未入佳境,你看于老师,在他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烦心的事,有的只是跟孩子打成一片的快乐何时我也能进入这样的佳境,人生也该是有价值的吧 三本五重教学法 即: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迁移,重积累,重习惯教育的对象是人,这区别于工业劳动的产品,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五重教学法 是1999年12月4日先生在教育部举办的 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 上的发言于永正先生教了近四十年的书,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 五重教学 一、重情趣 先生把 重情趣 摆在 五重教学法 的首位,可见先生对其教学中 情趣 的重视程度,他认为 情 字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请,二是对语文教学有请,上课有请。

      先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同情、理解他从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因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愤怒所以,于永正先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 一个人 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某些差生的表现,我们为什么生气、愤怒,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行为,就是因为忽略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结果 作为语文教师,不爱语文教学就教不好语文,更要紧的是上课要有情,只有关注了教材和学生才能表达一个 情 字,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先生总是找准的感情基调,一遍又一遍地练读,不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决不罢休 二、重感悟 什么是感悟?先生认为,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怎么悟呢?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抓住了一个 读 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先生在这一局部的讲述中着重讲解了他在教学中是怎样表达一个 读 字的于永正先生备课先备读,拿到一篇课文他总是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一直读到 其言皆出吾口 其意皆出吾心心 为止。

      三、重积累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正确期,是记忆的最正确期,在孩子记忆的顶峰期不让他们读、背,我们是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是无法挽回的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积累呢?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 不必解 的东西,坚决做到 不饶舌 ;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 不可解 的常强调的是 粗知大意 ,先 吞咽 后 反刍 ;对那些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还想方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说到这里,我在想,常听到老师们说上课上不动,推不下去,甚至一节课就上一段内容,是否把 不必解 不可解 的东西强调、细化了呢?第二,重视课外阅读,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到达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在于永正先生所带的实验班里,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还有能背300首的,不少人到中学、大学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自从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列为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后,就赶紧和学生一起学习背诵〈三字经〉,还有《百家姓》、《千字文》等优秀古诗文 另外,于永正先生还注重生活和感受的积累,他认为现在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在加上读书少,这样一定会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

      他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博物馆、军营、工厂,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城里的孩子们了解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们了解城市 四、重迁移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 和 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的理论,强调的就是一个 用 字,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学过的语言,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先生特别重视课外阅读,他想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引导学生看课外书,要求读过的书要留有痕迹,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怎样由读到写的迁移呢?先生十分重视作文训练,他先从模仿开始,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片段仿写,如写一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笔答课后的某个问题等等 4 / 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