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先采用滑膛炮的坦克——苏联t-62主战坦克的结构特点.pdf
5页郭正祥方车体底甲板上装有行星转向机构操纵杆和加油踏板;座椅前方车体前部上倾斜甲板上分布有主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在驾驶室内还配置有:航向指示器、检测仪表板、蓄电池架、发动机供给系统操纵机构、压缩空气瓶和发动机空气起动装置、部分并列机枪弹、 T V H - 2 夜视仪存放箱、 电气设备备品箱,以及其它仪器和装置驾驶员座椅上方车体顶甲板上开有驾驶窗驾驶员有1 个向左旋转开启的单扇舱盖在驾驶员窗口前装有2 具供闭窗驾驶用的棱镜式观察镜、火炮身管超出坦克车体宽度信号灯和开合式照明灯窗口左边的观察镜在夜间可换成有视场3 0 度、 视距 6 0 米的T B H -2 红外驾驶潜望镜观察镜上配有气动液体清洗装置在驾驶员座椅后的车体底甲板上,开有向车内打开的安全门蓄电池架与车体右装甲板之间配置有 2 个蜂窝式弹架燃油箱,在弹架燃油箱前面的车体前部配置有前组燃油箱战斗室位于车体中部和炮塔内,炮塔内安装有 1 门 1 1 5 毫米滑膛坦克炮坦克参加 1 9 8 2 年苏军“防盾 - 8 2 ”演习的 T - 6 2 坦克群1 . 火炮 2 . 探照灯 3 . 高射机枪 4 . 夜视瞄准镜 5 . 炮弹 6 . 增压器 7 . 驾驶员防护罩 8 . 篷布 9 . 存放 2 0 发炮弹的弹药架 1 0 . V - 5 5 发动机1 1 . 发动机润滑系统散热器 1 2 . 风扇 1 3 . 自救圆木 1 4 . 行星转向机构 1 5 . 变速箱 1 6 . 车长座椅 1 7 . 炮长座椅 1 8 . 车体右侧放置的炮弹1 9 . 油箱式弹药架 2 0 . 驾驶员座椅 2 1 . 机枪弹药箱 2 2 . 变速杆 2 3 . 行星转向机构操纵杆 2 4 . 检测仪表板T - 6 2坦克( 1 9 7 2年型) 总体布置示意图专题——战车珍品总体布置T - 6 2坦克是传统的总体布置形式,传动装置配置在车的后部。
战斗全重3 7 吨(装橡胶金属铰链履带时为3 7 . 5 吨) , 车体长 6 . 6 3 米,车全长(炮向前)9 . 3 3 5 米,车全长 (炮向后) 9 . 0 6 8 米, 车体宽3 . 3 米,车高( 至车长指挥塔顶) 2 . 3 9 5 米,乘员 4人履带着地长 4 . 2 3 米车底距地高 0 .4 3 米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传动室三个部分驾驶室位于坦克车体前部左侧,驾驶员座椅可以调整,在非战斗地域行驶时,可以将座椅升高,进行开窗驾驶;座椅前最先采用滑膛炮的坦克苏联T - 6 2 主战坦克的结构特点____炮的右侧装有1 挺并列机枪 炮长座椅位于火炮左侧, 车长座椅位于炮长座椅后上方, 装填手座椅位于火炮右侧 炮长座椅前方安装有稳定器操纵台、 带航向指示器的方向机、与 L - 2 G 探照灯和照明灯连通的瞄准镜和观察仪器 火炮下面的摇架上固定有液压助力器和陀螺组件 炮塔内车长座椅左侧装有带供电装置和车内通话装置的无线电台 此外, 战斗室内配置有火炮弹药、 带弹链的机枪弹箱、 其它仪器和设备、 乘员轻武器和个人用品 战斗室的下面是带旋转接触装置的旋转地板 地板下面布置有扭力轴, 而沿车体左侧配置操纵装置拉杆和各种管线。
动力传动室位于坦克车体内后部, 并用防火隔板与战斗室隔开 其内安装有发动机、 齿轮传动箱、 烟幕系统泵油装置、 空气滤清器、 主离合器、 带空气压缩机的变速箱、行星齿轮转向器、 冷却系风扇、 机油泵和灭火装置灭火剂瓶 在齿轮传动箱上安装有电动机 在变速箱上面还分布有水散热器和机油散热器 在水散热器上方顶装甲板上还装有进气百叶窗, 而在尾部横梁上装有排气百叶窗车体为轧制钢板焊接结构,由车首、车尾、 侧部、 底部、 顶部装甲和隔板组成车首装甲由带前底部、 侧部和顶部甲板的上倾斜甲板和下倾斜甲板组成 上倾斜甲板上焊有2 个牵引钩, 驾驶员观察仪、 照明等的固定支座和支架, 在下倾斜甲板上焊有固定扫雷装置和推土铲的固定座 车体前上装甲板装有防浪板, 板的右侧有2个前灯, 靠左边的是白光灯、 靠右边的是红外灯车体侧装甲板为垂直结构, 车侧外前部焊有诱导轮支架, 每侧下部焊有5 个负重轮(平衡装置) 减振器挡铁, 而后部焊有坦克行驶时用于顶住履带销的卡盘 车侧上部焊有装甲隔板,履带上面焊有翼边, 用于坦克行驶时防止泥土溅在车体和炮塔上 在诱导轮和主动轮上面也配置有挡泥板 前挡泥板处于放下位置时用扭杆固定, 前挡泥板抬起时则固定在上履带隔板上。
车体两侧翼子板上装有外组燃油箱和工具箱车体后侧装甲由上下两块装甲板组成车底装甲由4 块装甲板焊接而成 车顶装甲由前部顶装甲板、 后部顶装甲板和可打开的带进排气百叶窗的顶盖组成 车体后部还可以加装附加燃油桶 在车体顶部中间位置开有安装和固定炮塔座圈的环形口炮塔 “半球”形炮塔为整体铸造结构,形状比T - 5 4 坦克更圆,初期型尤为如此炮塔前面开有安装火炮用的开口,火炮通过摇架耳轴可靠的安装在开口的镗孔内 开口左右两侧外壁上焊有带固定火炮防护套的螺孔的防护板 火炮安装孔右边开有安装并列机枪的孔 炮塔上焊有安装探照灯的支架和3个拆装炮塔时用吊钩 炮塔顶上右边配置有装填手舱口, 关闭舱口的降落式舱盖向前开,窗前有M K - 4 观察镜安装孔炮塔外部焊有供搭载步兵使用的扶手, 顶部正后方开有1 个抛壳窗 装填手舱口和车长舱口都是沿着弧面倾斜设计,但在 1 9 7 2 年以后制造的T - 6 2 坦克中,圆弧度有所减少,出入舱口变为水平设置, 装填手舱口装有高射机枪安装支架炮塔上部左侧为车长舱口, 舱口上装有 T K N - 3 昼夜合一双目潜望镜(1 9 6 4 年8 月前为 T K N - 2 )和 4 个潜望镜。
为了加强车长舱口对直接攻击弹药的防护, 在其上有螺栓固定的装甲护圈 在指挥塔的前方还布置有 T N P - 1 6 5 炮长观察镜、T P N -1 观察仪安装孔和天线引入线孔炮塔的后部分布有带装甲盖的抛壳窗口, 抛壳窗口的下方安装有密封系统增压器在炮塔后下部开有向车外排尘的孔炮塔安装在车体中部的炮塔座圈上, 炮塔的旋转借助方向机实现1 . 压缩空气瓶 2 . 机枪弹箱固定支座 3 . 速度表 4 . K R P - 1 仪器 5 . 主离合器液压助力器 6 . 航向指示器 7 . 航向指示器电源装置 8 . 驾驶员观察仪 9 . K U V - 3 仪器 1 0 . 驾驶员备用棱镜干燥箱 1 1 . A C - 2 系统自动装置 1 2 . 检测仪表板 1 3 . 发动机摩托小时表 1 4 . 外部起动插座 1 5 . D P - 3 B 检测操纵台固定架 1 6 . 蓄电池开关 1 7 、 1 9 . 机枪弹箱 1 8 . T V N - 2 夜视仪存放箱 2 0 . 手提式灭火器 2 1 . 变速杆 2 2 . 燃油泵操纵杆 2 3 . 右行星转向机构操纵杆 2 4 . 加油踏板 2 5 . 饮水桶 2 6 . 制动踏板 2 7 . 主离合器踏板 2 8 . 驾驶员座椅1 . R - 1 2 3 无线电台 2 . 电台电源 3 . 方位指示器 4 、 2 0 . 通风装置 5 . 天线引入口护罩 6 . T P N - 1 夜视仪 7 . T N P - 1 6 5 观察仪 8 . T S H 2 6 - 4 1 瞄准镜 9 . 无线电干扰滤波器 1 0 . 配电板1 1 . 动力缸导杆 1 2 . 火炮 1 3 . 附加箱 1 4 . 并列机枪 1 5 . 水瓶 1 6 . 变压器 1 7 . 装填手观察仪 1 8 . 稳定器分配装置 1 9 . 抛壳机构操纵装置盒 2 1 . 高射机枪备品箱2 2 . 4 号车内通话器 2 3 . 装填手座椅 2 5 . 药品箱 2 6 、 2 7 . 机枪弹箱 2 8 . 放大器 2 9 . 炮长座椅 3 0 . 操纵台 3 1 . 压缩空气瓶 3 2 . 炮塔方向机T - 6 2 坦克( 1 9 7 2 年型) 驾驶室示意图T - 6 2 坦克( 1 9 7 2 年型) 战斗室示意图专题——战车珍品《国外坦克》2 0 0 6 年第4 期20F o r e i g n T a n k武器系统T - 6 2 坦克炮塔内安装 1 门 1 1 5 毫米U - 5 T S ( 2 A 2 0 ) 滑膛坦克炮, 配有双向稳定器。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滑膛炮的主战坦克, 彻底改变了苏联多年来把舰炮 “移植” 到坦克上的传统做法 滑膛炮身管内壁没有膛线, 不存在膛线烧蚀问题, 膛内阻力小, 使用寿命长;能发射长径比较大的动能弹,以增强穿甲威力;膛压高, 弹丸在炮管内的加速度也就更快 ; 当弹丸初速一定时, 炮管就能设计的短一些, 短身管容易实现平衡和稳定, 可以提高射击精度;炮弹无弹带, 减轻了重量 随后出现的主战坦克基本上都采用了滑膛炮T - 6 2 坦克安装的火炮炮身全长6 0 9 0毫米 (5 5 倍口径) , 全炮重2 3 8 2 千克, 身管长5 7 4 0 毫米, 身管重1 7 2 0 千克, 正常后长为3 4 0 ~4 1 0 毫米, 极限后坐长4 3 0 毫米, 高低射界为-4 度3 0 分~+1 7 度 发射后火炮自动回到3 度3 0 分仰角位置, 以便抛壳和装弹炮管厚度比T - 5 4 / 5 5 坦克的炮管薄, 抽烟装置设置在距炮管前部1 / 3 处坦克炮配备超速脱壳穿甲弹、 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 其初速分别为1 6 1 5 米/ 秒、 9 0 0 米/ 秒和7 5 0 米/ 秒 借助望远式瞄准镜火炮射程 : 使用次口径穿甲弹时为4 0 0 0 米, 使用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时为3 0 0 0 米。
借助侧方水准仪, 火炮仰角为+ 1 6 度时, 使用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的射程为 5 8 0 0米,使用3 O F 1 8 增程杀伤爆破榴弹的射程为 9 5 0 0米 使用夜视瞄准镜时, 所有弹种的射程为8 0 0 米对目标高2 米的直射距离:使用穿甲弹时为 1 8 7 0 米,使用破甲弹时为9 9 0 米, 使用杀伤爆破榴弹时为9 7 0 米 在1 0 0 0 米距离上穿甲弹可穿透2 2 8 毫米厚的垂直甲板, 破甲弹的破甲厚度为4 4 0 毫米的垂直甲板 在1 5 0 0 米距离上, 使用穿甲弹静对静的首发命中率为5 0 %火炮和并列机枪的水平射击角度为3 6 0 度,仰角为+ 1 6 度,俯角为6 度除了可用电动机实现火炮及炮塔的旋转外,炮手也可以通过液压或手动方式进行旋转和俯仰 坦克前部射击死角 : 火炮为2 0 米,并列机枪为1 9 米 火炮原地射击时的瞄准速度4 发 火炮射击可使用电击发和机械(手动) 击发 电击发按扭位于高低机握把上 火炮和并列机枪的瞄准射击借助于望远式瞄准镜和夜视瞄准镜实现 为了对隐蔽阵地进行射击, 车上安装了侧方水准仪和方位指示器从1 9 7 2 年起, 在新生产的坦克装填手舱口旋转枪架上安装了 1 9 3 8 / 4 6年式D S H K 1 2 . 7 毫米高射机枪。
在早期生产的坦克上, 为1 1 5 毫米火炮配备的是 “流星” 双向稳定器 它由1 个电液传动和1 个直流电传动系统分别实现火炮高低向和水平向的瞄准与稳定, 工作原理与 T - 5 5 坦克的双向稳定系统相同,但对某些部件进行了修改 后期生产的坦克上安装“流星 - M ”和“流星 - M 1 ”稳定器 实际上它们性能相同, 只是 “流星”稳定器的电子线路为电子管, “流星 - M ”和“流星 - M 1 ”的电子线路则为晶体管稳定器可为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