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白血病课件详解.ppt
27页造血干细胞移植、慢粒、慢淋赵小强10.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1). 概述:概述: 意义:BMT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白血病)最有希 望的疗法 原理:用正常的骨髓代替白血病骨髓 方法: * 同基因BMT(syngeneic BMT, syn- BMT), 孪生兄妹之间的骨髓移植,基因完全相同 * 异基因BMT(allogeneic BMT, allo- BMT), 非孪生兄妹之间的骨髓移植 * 自体BMT(autologous BMT, auto-BMT) 缺点: 骨髓来源有限,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 适应症:异基因BMT:主要是恶性血液病,如急性白血 病、慢粒、急性再障、MDS等 自体BMT: 主要是实体瘤,如淋巴瘤、MM、 乳腺癌、肺癌等2). 异基因异基因BMT 病人经过多个疗程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 (体内瘤负荷最小) ↓ 预处理 (大剂量化疗 + 放疗,大量杀灭瘤细胞) ↓ 骨髓移植(输注正常骨髓, 健康供者) ↓ 移植的正常骨髓存活, ↓ 移植成功,治愈 ①① 受体(病人)的选择:受体(病人)的选择: 年龄小于50岁,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害, 无严重感染, 经费充足,20-30万 ②② 供者(供髓者)的选择:供者(供髓者)的选择: 年龄65岁以下,身体健康,性别不限,血型不限。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HLA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有A、B、C、D 4个位点,要求2 个以上位点相合首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如兄妹,兄妹之间有 1/4 可能性相合 在无血缘关系中寻找HLA相合者(志愿者)较为困难,HLA相合的可能性为 1/ 10--- 30万 , 这就要求在全国或全球建立骨髓库 ③③ 预处理(预处理(conditioning):): 大剂量化疗 + 放疗 清除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摧毁体内免疫细胞活性,使移植的骨髓能够在病人体内植活④④ 骨髓的采集与回输:骨髓的采集与回输: 人体骨髓总量约1000ml, 采集骨髓500—600ml , 经静脉回输⑤⑤ 并发症并发症 (complication) 的防治:的防治: 大剂量化疗和照射的毒性 (toxicity) 移植物抗宿住病(graft versus—host disease, GVHD),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IP) 肝脏血管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 HVOD) 3). 自体自体BMT * 是根治性化疗的一种治疗方法。
* 缓解期病人抽取自体骨髓500--600ml体外保存,然后 给予大剂量化疗和放疗,以期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 为避免大剂量化疗、放疗造成的骨髓抑制,将先期体 外保存的自体骨髓回输,以“解救”造血功能 * 主要适用于实体瘤,如淋巴瘤、MM、乳腺癌、肺癌 等骨髓无肿瘤细胞浸润也可用于白血病的治疗, 但疗效欠佳因缓解期病人骨髓内仍有白血病细胞 第三节第三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慢粒慢粒 )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 CML 一.概述一.概述(特征): 1. 慢粒是髓系细胞及其祖细胞过度增生 2. 90%以上的病人伴有Ph染色体,约10%病人Ph染色 体(-),预后不良。
Ph染色体是第9 号染色体与第 22号染色体片段易位,t (9; 22) 3. 大多数病人经过2-4年后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急变), 一旦急变,治疗非常困难,多在3-6个月内死亡 4. 慢粒在我国较为常见,以中年男性多见,男性较女 性多见,20岁以下少见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症状:早期往往无症状,常因其他疾病作血常 规检查时才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 乏力、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 进的表现 体征: 脾肿大(巨脾)——特征性改变 三.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液: 白细胞数 30109/L, 白细胞分类:可见到各个阶段的粒细胞, 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类似骨髓象 (特征性改变,有诊断价值) 2. 骨髓: 粒系增生,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原始细 胞 10% ,伴有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增多 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NAP):有诊断价值 4. 染色体检查: Ph染色体(+), 特征性改变,有诊断价值机制:¡9号染色体,22号染色体,平衡易位(9,22)(见下图)四.诊断及鉴别诊断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体征, 血液, 骨髓, NAP, Ph染色体 (+) 鉴别诊断: 1. 脾肿大: 肝硬化、脾亢、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 2. 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白细胞数,并发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随原发病减轻而减轻, NAP(+++),正常的粒细胞反应性增生 3. 骨髓纤维化,由于骨髓纤维化,出现髓外造血,脾肿大,并有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出现幼稚细胞(幼红、幼粒)。
但骨纤有贫血,骨髓干抽,骨髓活检示骨髓纤维化五.病程演变(三期)五.病程演变(三期) 1..慢性期(慢性期(chronic phase)):: 血象:原+早幼粒细胞 10%, 骨髓:原+早幼粒细胞 10% 2..加速期(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 出现下列某一项时 ① 血液或骨髓:原+早幼粒细胞 10% ②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 20% ③ 外周血:血小板不明原因进行性减少或增多 ④ 染色体:除Ph染色体(+)外,又出现其他异常染色体 ⑤ 粒-单祖细胞培养:集落生成减少 3..急变期(急变期(blast phase)):: 出现下列某一项时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① 血液:原+早幼粒细胞 20% ② 骨髓:原+早幼粒细胞 30% 六.治疗六.治疗 1. 化疗(chemotherapy): 首选羟基脲(HU),次选马利兰、环磷酰胺 2.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慢性期与羟基脲联合,可延长缓解期 3.甲磺酸伊马替尼:为靶向治疗,抑制酪氨酸激酶 4. 骨髓移植(BMT): 慢性期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有希望治愈 第四节第四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慢淋慢淋 )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一.概述(特征):一.概述(特征): 1.在淋巴组织及外周血液中,成熟淋巴细胞(小淋巴 细胞)过度增生与积蓄 2.增殖的淋巴细胞为异常克隆(clone),大多数为B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 3.具有浸润性,可侵犯淋巴结、骨髓、肝脏及脾脏等, 常有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4.多见于欧美国家,我国少见。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症状:50岁以上男性多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因其 他疾病血常规检查时才发现可出现乏力、低 热、消瘦、贫血及盗汗等约8% 病人并发自 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终末期表现为骨髓衰竭 感染、出血、贫血—— 死亡的主要原因 体征: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重要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 ( 血液血液+ 骨髓骨髓 ) 1.血液: WBC 10109/L, 白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 ≥50%, 持续时间 ≥3个月 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特征性,诊断依据) 2.骨髓: 淋巴细胞显著增多,成熟淋巴细胞 ≥40% 3.免疫学检查:单克隆抗体 B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有CD5、CD19、、CD20(+) T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有CD2 、CD3 、CD4 、CD8(+) 4.细胞遗传学检查:50 %的慢淋病人伴有染色体异常 改变,如第12号染色体呈三体 四.临床分期四.临床分期 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Ⅰ期: 血液中淋巴细胞数≥ 15109/L 骨髓中淋巴细胞数≥ 40% 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肝、脾、淋巴结肿大 3个区域 中数存活期 7年 Ⅱ期: 肝、脾、淋巴结肿大 ≥ 3个区域 其余同Ⅰ期 中数存活期 5年 Ⅲ期: 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其余同Ⅰ、Ⅱ期 中数存活期 2年 注: 肝、脾、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各为一个区域, 共计5 个区域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 主要依靠血液、骨髓检查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病毒感染引起淋巴细胞增多,其特点是暂 时性,随感染控制淋巴细胞数降至正常 六.治疗六.治疗 1.化疗(chemotherapy) Ⅰ期病人,勿需化疗,定期随访 Ⅱ期病人,首选苯丁酸氮芥(瘤可宁), 次选环磷酰胺 Ⅲ期病人,苯丁酸氮芥(瘤可宁)+ 强的松 2.放疗(irradiation) 适用于因肝、脾、淋巴结显著 肿大引起压迫症状者,局部放疗 3.并发症(complication)的治疗 感染,由于慢淋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及低免疫球蛋白 血症,容易感染。
防治细菌、 病毒、霉菌感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应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