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高考语文第1轮总复习 第2部分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下)课件 粤教版 课件.ppt
46页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下),1. D倍:通“背”,背弃、背叛2. C兵:兵器、武器3. A病:动词,担忧、忧虑4. C除:拜官、任职5. B殆:副词,大概6. B思:悲伤的情思,名词7. C顾:副词,反而、难道8. B归:女子出嫁9. A假:动词,凭借、借助10. C绝:横渡11. B胡:对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12. B患:动词,忧虑、以为患13. B14. C奇:名词,零数,余数15. D去:离开、离去16. D胜:优美、名胜17. A善:与友好18. A使:连词,假设19. C书:动词,书写20. A数:读c,细密21. A率:动词,遵循、依顺22. C属:请,劝请23. A亡:逃亡、逃跑24. A涕:眼泪25. B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26. C恶:读w,代词,什么27. A相:动作偏指一方,她28. A谢:谢绝29. B悉:动词,详尽叙述30. D行:副词,读xng,即将31. D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32. A要:通“邀”,邀请33. D再:二次34. B知:主持,管理35. B诸:兼词,“之于”的合音36. D坐:介词,因为、由于1. A.如:往,去B.署:暂时代理。
C.稍微注意:“少”字除有“稍微”的意思外,还有“暂时”的意思D.相:辅佐,帮助名词作动词E.表示约数一,2. A.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B.春秋今义:春季、秋季;时代名称古义:一年蟪蛄,蝉的一种,一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的“春秋”则指“年龄”C.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互相遮盖可参照相对应位置的“覆盖”D.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遗憾E.马上今义:立刻,副词古义:在马背上一,3. A.裁:通“才”,刚刚B.景:通“影”,如影随形C.涂:通“途”,路上D.距:通“据”,把守;内:通“纳”,接纳E.辟:通“避”,躲避一,4. A.舞:使舞蹈;泣:使哭泣,使动用法B.手:亲手名词作状语C.序:控制,统治名词作动词D.耻:以为耻辱,意动用法E.闻:使闻(知道),使动用法一,5. A.辛丑:干支纪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壬戌”也是干支纪年B.牧伯: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C.公:南霁云尊称张中丞;云:南霁云自称D.十二时: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时,如:鸡鸣、日中、晡时、黄昏、人定等E.人:避“民(李世民)”讳正确的意思是“道歉”因为方灵皋批评查相国对待下属的方法不当,且搬出“纵豪仆以忤天子卿贰”的招牌,所以查相国只好乖乖道歉。
A.“罢”字可以组词“罢黜”,上文的信息有“入奏”,“上”指皇上B.“忤”字,可以组词“忤逆”,现代汉语常用D.“裨”字,可以组词“裨益”,同义并列饭”字,名词带宾语,活用为使动词,“给吃”,不能译为一般动词(不及物动词)“吃饭”;“秣马”即“喂马”,也是动宾关系,成语有“厉兵秣马”A.“朝退”可理解为“退朝”B.“谒”字,可以组词为“谒见”“拜谒”,常用词汇D.“揖”,动词,文言中也可用“作揖”“作长揖”,成语“开门揖盗”的“揖”也是由此义引申为“欢迎”三,1. C市”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或“买”或“卖”,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的“市”,就是“卖”而本句中则是“买”类似的字形相同而含义不同的词语还有“鬻”“盍”“肯”等A.“内”字的通假用法,可参见“距关,毋内诸侯”B.“卒”字用作动词“结束,完成”的意思,很少见到,课本中常见的是“死”的意思,二者有一定的联系D.“辟”字作“征召”用,与“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的“辟”含义相同四,2. B本题只有C项的这种用法容易判断A项“爱”有“吝惜”的意思,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过秦论)D项“奉”字,其本义就是“两手恭敬地捧着”,也有人视作通假字。
答案是B项白”,动词,“告诉,陈述”的意思而“说白”貌似动词,其实是名词,指戏剧、歌曲中除唱词部分以外的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