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调节措施.doc
4页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调节措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旗玉田皋总校 吕云清 王国君内容提要: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职业特点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有内在的心理矛盾因素,只有认真分析产生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心理进行适应调节,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保证教师心理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们比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提及或关心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我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要让学生心理健康,应先使教师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变革的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一般说来,教师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有的还伴有身体症状遗憾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偏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显示出增长的趋势美国的研究显示:有78%的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的状况。
英国的调查表明有1/5至/1/3的教师感受到巨大的职业压力我国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约有80%的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另外,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忽视教师的家庭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于社会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家庭、孩子的责任;鼓励教师的“牺牲精神”,而忽视了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同样渴望得到理解,渴望得到救助支持,渴望得到心理咨询,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应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方面需要查找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另一方面,需要对教师健康进行适当调节,并采取得力措施才能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教师角色和职业特点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这与教师职业,教师角色的特殊性有关教师角色的多元性,不仅表现为教师必须同时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他们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有指导和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在一定时间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好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
此外,他们还要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领导打交道,还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教师要胜任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随时进行角色转换多方位不同性质的交往容易造成教师心理矛盾冲突,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这是产生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二是社会文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教师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使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受到强烈冲击,教师必须处理好普通人和榜样的矛盾,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多重角色的矛盾,这些矛盾造成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必然造成挫折,挫折又转化为压力工作有压力是必然的,但“高压”必然会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三是内在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如焦虑、紧张、挫折承受力等焦虑是个体对当前面临的预计到的对自尊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具有的某种担忧的反应倾向一般地,教师的自尊心都比较强,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因素时常威胁到教师自尊心来自内部的因素往往反映在教师对自身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的评估上《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感到“不足”、“困”的同时也伴随着担忧。
来自外部的因素主要反映在对教师工作成果的评价上,教师面临学生对自己是否认同,面临家长、社会及校领导对自己的评价,这些经常会使教师感到有危及自尊心的危险,从而产生焦虑这里所说的紧张主要是 指心理压力,是个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情绪波动的生理变化的程度,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人们的眼里,教师被模式化了教师必须要以自己的德、学、才、识示范于学生,必须以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诚实俭朴等形象展示于人,时刻检点自己这种期望给教师以无形的压力,处事拘谨,甚至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工作从来都不只是八小时,除了上课,教师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等等,其中,大量的工作是教师业余时间干的,而且几乎都是无报酬的,但是还要承受来自领导、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使教师工作更加紧张教师的挫折感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遭遇困难或受挫折后所起的不愉快情绪教育教学的成败不仅与教师自素质相关,还与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其他因素关系密切面临挫折情境的教师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压力如:有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受挫,便将自己与学生对立起来,采取绝对的强硬手段,企图以压力制服学生;甚至或受挫后感到无能为力,对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无动于衷、顺其自然。
严重的是有的教师经过几次挫折,难以导致行为失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调节心理,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和增进教师心理健康首先,应引导教师建立和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牢记要善待自己,要帮助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个人的自我调整才起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自负,也不贬低自己;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 他人而过会自责或违心行事,对别人不要苛求,更不要企图控制别人,要乐观豁达,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其次,要提高角色转换的能力,避免冲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困难面前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应付各种压力,培养广泛的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如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练习书法,发展特长等第三,要宽容大度,全面地观察和评价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宽容,尽可能减少情绪波动,要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处理各种矛盾,修正自己的认识观念教师不良的情绪往往来自教师不合理的信念如认为“我教了,你就应该会”,“学生不应犯错误”。
遇到不顺心事,往往拿学生作出气筒,抱着这种信念的教师就会在学生“没学会”或“不如老师意”时,产生心理偏差,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事实上,学生是未成年人,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齐头并进,不出现差错如果教师摒弃了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不会感到挫折,也就不会生气和失望,心理也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四,要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控制焦虑程度,消除紧张感,提高挫折承受力,悦纳自我,陶冶情操,消除心理不适等,教师应针对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激发内在的精神力量,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张事件,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才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五,要注意引导教师学习一些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知识,可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开展谈心交流活动,拓展教师的生活空间,关注教师的人生幸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改善师生关系,让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第六,学校领导应当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应该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教师心理保健意识,帮助教师建立健康的心理,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学会自觉地调节心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最后,当有的教师出现比较明显的心理疾病症状时,应及时求助于心理医生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而且是一种教育要素,它属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属于千百万个青少年学生在改革与发展的新世纪,在生活压力沉重、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应善待一切不顺心的事,凡事想开一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健康美丽的人生我真诚地奉劝教师同行们,在你默默地耕耘,默默奉献的同时,请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