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docx
7页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的水解》说课稿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其次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其次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根底上探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和水的解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缘由,在此根底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开展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难点:盐类水解的反响式的书写 二、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和认知实力,结合职高学科根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问与技能〔1〕相识盐类水解的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响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运用迁移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提醒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长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能在思索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看法,相互启发,体会合作沟通的重要与欢乐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3〕建立特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我在前一节课的根底上采纳了理论探究与归纳总结两条学习主线: 归纳总结其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化学的爱好,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造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理论探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学问,开掘出新学问的“生长点”——盐的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表达职高学科理念,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②采纳归纳法提醒几类盐水解的规律;感性和理性两条探究主线相辅相成,使盐类水解的概念统一在化学平衡的理论体系之中既到达理论完整,又造就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四、教学过程 Ⅰ引课 [投影并展示]? 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的H+的浓度与OH-的浓度 ;? 酸液呈酸性,是因为酸能够电离出H+而使溶液中的H+的浓度 OH-的浓度;? 碱液呈碱性,是因为碱能够电离出OH-而使溶液中的OH-的浓度 H+的浓度提出假设:盐溶液可能什么性 设计意图: ①问题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前一节课的根底上会产生大胆的推测 ③造就学生处理信息的实力 Ⅱ新课讲授 用投影仪出示强碱弱酸盐〔NH4Cl〕的水解过程。
我觉得对于这块内容多媒体展示的很形象,我认为这是我教学中的亮点除了形象之外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了当水的解离到达平衡之后,溶液中存在的四种离子相互结合的状况同时又对水的解离平衡产生了影响最终由溶液中【H+ 】【OH】的关系,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NH4Cl的解离:NH4Cl == NH4++ClH2O的解离: H2O--① H++OH -② NH4++ OH=== NH3·H2O ③ [分析] 有NH4+、Cl、H+、OH四种离子NH4+和OH能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发---生反响,即产生了新的可逆反响,促进了水的电离,同时建立了新的平衡体系结果变更了溶液中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使H+浓度大于OH浓度,所以氯化铵溶液呈酸性--离子方程式:NH4++ H2O NH3·H2O+ H+ 探讨找寻规律:请同学们分析盐的类型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并完成下表 盐的类型 溶液的酸碱性 设计意图: 1、增加了NaCl溶液显什么性主要是为盐的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强强显中性”做好铺垫,从而突破重点2、设计盐的类型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主要是为引出盐的水解规律中的“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做打算,再一次突破重点。
以上设计就是为了教学过程中问题符合认知规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板书]:盐类的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 强显中性,【学生练习】:判定以下盐在溶液中是否能够发生水解,假设能水解请你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H4)2SO4 AlCl3 KF Na2CO3 设计意图: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①突出盐类水解本质的学问点,加上离子反响方程式书写的根底,学生能够书写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但要娴熟,课堂上要多加练习,让他们自己突破难点;Na2CO3 的水解要迁移多元弱酸分步解离的学问,强调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真正突破难点板书】盐类水解反响式的书写规律:1.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响,写方程式要用“”2.一般盐类水解程度很小,生成的弱酸或弱碱浓度很小,通常生成气体或沉淀也不发生水解,书写时产物不用“↑”和“↓” 3.多元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时,生成弱酸过程应分步表示,以第一步为 主 Ⅲ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主要从两个角度理解并驾驭盐类水解的原理——盐溶于水后在水中解离出的弱离子〔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 -程。
并在驾驭盐类水解原理的根底之上学会盐类水解反响式的书写 Ⅳ课后作业 P52 习题我的反思本课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依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联系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学问,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这样既能稳固所学学问,又能有效地扩展学问,使学生发生相识上的飞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驾驭盐类水解的规律,会判定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正确的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本节课归结起来优点主要有:〔1〕课堂气氛较活泼,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通过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的口头表述,充分造就学生的表达实力〔2〕对于增加了NaCl溶液显什么性这一问题特别胜利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提炼“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的规律本节课缺乏之处有:〔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根本驾驭了盐类水解的原理,但是对于盐类水解的规律未能完全理解,尤其是对于盐水解的实质并没有真正地驾驭,同学们在写水解反响的离子方程式的时候不能分清晰是那种离子发生水解反响,感觉到很大的迷茫,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方向,估计这应当是我讲解的时候没有强调到位的原因吧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需采纳细心讲解,步步推理和讲练结合的方式,逐个突破,让学生能真正驾驭。
〔2〕再就是同学们由于层次不同,有的同学甚至连盐也不相识,其实针对这种状况,我应当采纳在学这节课之前,先把这局部内容复习一下,应当比这样讲的效果好一些以后遇到这种状况应当采纳先复习做铺垫,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够驾驭一点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