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用于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602331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用于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双家林【摘要】目的:分析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用于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法,而观察组采用的则是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运用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法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作用效率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对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进行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治疗效果佳,此法值得推广使用关键字】梅花针叩刺督脉;夹脊穴;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临床效果R4 B 1671-8801(2016)04-0059-02有资料报道,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约占脑瘫患儿的20%,属于中重度残疾,主要因为锥体外系受到损害而导致出现肌张力的动摇性、持续的不随意运动的症状,与患儿胆红素脑病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关联大部分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大部分的治疗效果较差,许多患儿因此落下残疾目前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方法主要是常规的康复治疗法,比如,Bobath法、推拿按摩以及头针等治疗方式,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效果并不明显,现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男15例,女11例,年龄6个月至36个月,平均(13.16.7)月,根据“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其病症进行评定,发现重度、中度以及轻度各有12例、8例和6例;而观察组的患儿男16例,女10例,年龄7个月至35个月,平均(13.876.78)月,根据“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其病症进行评定,发现重度、中度以及轻度各有15例、7例和4例对比两组患儿在病症情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比较的意义1.2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法,而观察组采用的则是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运用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侧弯反射及肌张力波动变化情况[1]1.2.1常规疗法对照组的常规方法主要是由Bobath法、推拿按摩以及头针等治疗方式组成,首先,分析Bobath疗法的具体操作:主要是为了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基本的手技法有:控制点、促进自律姿势反应的手技、刺激本体感受器以及体表感受器,每天将其中一种手技进行练习,每次30分钟的练习时间。

      而推拿按摩主要有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和姿势矫正[2]其中姿势矫正主要是以抑制为原则,采用扳法、摇法、拔伸法等运动关节类手法,每天进行一次,每次30分钟最后头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对其进行相应穴位治疗,使患儿保持正坐姿势,然后使用0.35毫米0.35毫米的不锈钢毫针,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后,当与头皮水平线成15度至30度间进行快速的入针,达帽状腱膜下的深度,并快速捻转,具体时间是每分钟200次左右,持续30秒至1分钟时间,并留针1个小时[3]1.2.2观察组治疗法观察组则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常规治疗再结合梅花针叩刺疗法先使患儿保持俯卧位,尽量控制患儿异常姿势,对患儿局部皮肤进行消毒,然后使用华佗牌牛角烟斗式小号梅花针,沿着患儿腰骶部督脉和夹脊穴按照自上而下的手法叩刺,利用腕部的力量进行叩刺,手法操作正确,落针要稳准,使得针尖与皮肤形成垂直接触,然后提针要快速,会有短促清脆的“哒”声发出利用腕部的弹力运作叩刺,叩刺时一定要弹刺,将频率保持在每分钟70至100次的幅度,而夹脊穴及督脉穴每穴叩刺2至3次,连续3至5遍,见隐隐出血时可停,将血液用消毒棉签擦拭干净每天保持叩刺1次,3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8天,需要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效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我院根据相关报道对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疗效制定一个评定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评定标准其中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总百分比大于或等于15%为显效,而GMFM总百分比小于15%则是有效,而无效的则是GMFM总百分比没有提升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两组的研究数据,通过( s)代表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式,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进行的是X?的检验方式,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2 结果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总百分比对比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得到改善,但从整体分析,还是观察组患者的GMFM总百分比优于对照组的祥见表1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观察组76.9%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69.2%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23 讨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主要因为受到侧弯反射等原始的控制、肌张力的波动、异常的不自主运动模式等影响,缺乏对自身肢体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头部控制能力差、腰身无力等。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法,而观察组采用的则是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运用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法观察组使用的梅花针,也称为七星针,梅花针经过多次浅刺经络皮部,以此刺激末梢神经和血管壁,有效的激发人体对损伤后失调的神经和血管调节功能进行自我修复,从而能有效的改善患儿局部血液循环,兴奋神经,增强患儿的脊柱力量,消除侧弯反射,减轻不随意运动症状,提升康复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总百分比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观察组使用的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韩雪,尚清,马丙祥.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05:359-363.[2]陈思宇,查天柱,王业建.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23:111-112.[3]平东沛,朱红伟.针刺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02:348-34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