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解析版).pdf
13页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 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详解】 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 错误; 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 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 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 靶细胞裂解死亡, 释放抗原, 属于细胞凋亡, C 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 错误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 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同位素标记的tRNA 蛋白质合成所需酶 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除去了DNA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 mRNA 为模板( mRNA 上的密码子决定了 氨基酸的种类) ,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详解】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 作为原料,而不是同位素标记的tRNA,错误、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是 UUU ,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核酸的干扰,、正 确;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催化多肽链合成的 酶等 ,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错误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 选 C 3.将一株质量为20g 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 于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光、矿质元素和水 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 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 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 BCD 不符合题意, A 符合题意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 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 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 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 正确;由题中信息: 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 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 及其支配的心脏) ,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 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 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 错误故选 D 的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 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 【分析】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 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 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 的花粉不育即 表示雄配子X b 不育,而雌配子X b可育。
【详解】 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 b配子, 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 X bXb 的个体, 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 雄性植株中, A 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 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 当雌株基因型为X BXb 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 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 因型为X 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 X b 不可育,只有Y 配子可育,故后代中 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 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 b 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 了 X B 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 正确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 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 10h、 23h, 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的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h 之前, 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 型增长阶段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
培养基更新时间 间隔为 3h(对应 a 曲线)时,种群增长为J 型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10h (对应 b 曲线)时,种群 增长类似于J 型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对应 c 曲线)时,种群增长为S 型曲线 【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 正确;更换培养 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 量的不同, B 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h 前, a 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 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 源和空间充足, C 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D 错误 三、非选择题 7.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 脱落酸 (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_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 ABA缺失突变体 ( 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 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_ 【答案】 (1). 增强(2). 降低 (3). 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减少 (4). 实 验思路:取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 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 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 组,一段时间后, 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 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干旱处理后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变化、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和叶片气孔开度变化为背景 考查渗透作用、光合作用和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当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时,细胞渗透压增大,对水分子 吸引力也增大;叶片气孔开度变化会影响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实验设计 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原则等 【详解】( 1)经干旱处理后,根细胞的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对水分子吸引力增大,植物根细胞的 吸水能力增强 (2)据题干条件可知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导致叶片细胞吸收CO2减少,暗反应减弱, 因此光合速率会下降;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目的为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 引起的,故实验应分为两部分:证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变化不是缺水引起的;证明干旱条件下 植物气孔开度减小是ABA 引起的。
该实验材料为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不能合成ABA ) ,自变量应分别 为正常条件和缺水环境、植物体中ABA 的有无,因变量均为气孔开度变化,据此设计实验 取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 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可说明缺水环境不影响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气孔开度变化,即干旱条件下植物气 孔开度变化不是缺水引起的 将上述干旱处理的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 ABA 处理,另一组作为对 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 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 变可说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减小是ABA 引起的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实验设计,要设计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 ABA 引起的实验,既要证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变化不是缺水引起的,又要证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 减小是 ABA 引起的,从而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8.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 是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 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1).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 脊髓(3). 大脑皮层(4). 感 受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排尿反射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经常在高级 中枢控制下进行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使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 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 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传至脊髓初级排尿中枢,通过传出纤维传到膀胱的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