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答谢中书书》优秀教案设计.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26427312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答谢中书书》教案【预习提示】自主阅读,了解作家作品;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3.感受陶弘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评价任务】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熟读并背诵课文2.疏通文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掌握重点词语,积累文言知识3.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读文本(导入新课)学习任务:欣赏自然山水图片,谈谈感想教师指导: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里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山水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学习任务:结合“预习提示”,梳理基础知识1.重点文言字词2.作家作品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读,并提示朗读节奏重点:品味四字句的节奏,再让学生朗读。

      2.多媒体显示课文脉络,指导学生背诵第一层(第1句):总引第二层(第2~5句):描写四时之景与一日之景第三层(第6~7句):抒发赞美之情四、利用翻译记忆法,初背全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学生圈点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如有拿不准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老师预留的地方2.教师明确重点字词3.请一个小组接龙翻译全文4.学生尝试背诵全文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为学生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五、品读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1.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文师:有的同学已经背得八九不离十了,有的同学还需努力为了方便理解记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描写山川之美,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结尾,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写景、抒情相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合作学习,赏读语言,朗读全文1)分小组承接任务,小组合作共同描绘美景,赏析重点语句师:已经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背诵本文了,可是我最大的遗憾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却还没有读出情味,让它重新焕发活力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描绘文中抒写的美景,让文字美起来2)集体交流各小组讨论成果,创造意境,描摹美景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灵动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石壁,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生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做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绚丽动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备,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情趣3)学生尝试背诵全文。

      这一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理解文章所创设的意境) 六、小组竞赛,背诵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小组接龙训练背诵全文,推举一名组员参加比赛2.小组间开展竞赛,有感情地背诵全文评价标准:字音正确,富有节奏,感情充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辅助手段:教师提供一些乐曲供学生自由选择配乐背诵3.在评点中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如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写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期与谢公比肩的自豪之感溢于言表这一环节以多种形式的诵读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同时启发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运用一定的诵读技巧将之表现出来当文章在学生的朗读中焕发活力的时候,文言的魅力就以最恰当的方式感染了学生)— END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