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力发电厂生产技术及管理导则.doc
16页火力发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导则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生产技术基础管理 22.2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 32.3台帐资料管理 32.4技术培训管理 82.5生产信息管理 9第三章 设备管理 93.2设备分工(责任制)管理 103.3设备定期检测分析管理 103.4设备缺陷管理 113.5设备周期(有效期)管理 123.6设备润滑管理 123.7设备异动管理 133.8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 143.9设备更新改造管理 143.10备品备件管理 15第四章运行技术管理 164.1 运行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164.2 运行规程、系统图和文件的管理 174.3 运行记录管理 204.4 运行资料管理 234.5 运行分析管理 244.6 “两票三制”管理 254.7 运行计划管理 274.8 其他相关管理 28第五章 检修技术管理 295.1检修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295.2检修计划管理 295.3检修策划管理 305.4检修实施管理 325.5外包项目管理 345.6检修总结与资料管理 34 第一章 总 则1.1生产技术管理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设备安全、经济、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为在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不断发展形势下,规范和加强北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及控股发电厂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特制订本技术管理导则。
1.2发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应当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全过程,公司所属及控股发电厂在发电设备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更新、报废等各个阶段均应执行本导则,使各项生产技术工作的准备、实施、记录、分析、验收、总结各个步骤更科学、有效、规范且具有可追溯性1.3各单位应根据本导则要求制订和发布本企业的有关基础管理、设备管理、运行技术管理和检修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不断探索更新,认真归纳总结,使之不断完善,逐步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做到技术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适应和促进生产的进步和发展1.4发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应实现微机管理,在发电厂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1.5各项专业技术监督、可靠性分析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已形成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应严格执行,本导则不作涵盖1.6本导则与国家、部委或行业颁发的规程、标准相抵触时,应执行国家、部委或行业颁发的规程、标准1.7火力发电厂遵照本导则执行,水力发电厂参照执行第二章 生产技术基础管理2.1发电厂生产技术基础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台帐资料管理、技术培训管理、生产信息管理等2.2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2.2.1发电厂的技术管理部门应收集保管国家、行业和上级主管单位颁发的有关标准、规程、导则、规定、制度、反事故措施和管理办法,按综合、汽机、电气、锅炉、热控、燃料、化学、水工建筑、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等专业统一编码归档。
发电厂的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国家、行业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有关标准、规程、导则、规定、制度、反事故措施和管理办法的修订或停用信息,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2.2.2发电厂应根据2.2.1内容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企业的标准、规程、规定、制度或实施细则当设备、系统、逻辑发生更改或异动时,应及时修订相关的标准、规程、规定、制度或实施细则本企业制定的标准、规程、规定、制度或实施细则必须经生产厂长批准2.2.3发电厂每年年初应对本企业制定的规程、规定、标准、制度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进行一次复查,清除已经过时或作废的各种文件,重申本年度仍应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细表现场规程应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2.3台帐资料管理2.3.1发电厂应依据《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国家档案局档发[2002]5号)制订本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形成厂、部门、班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的管理的职责和分工、档案的形成、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要求档案分类按照《火电企业档案分类表》进行分类2.3.2凡是记述和反映企业在新建扩建、运行检修、技术管理、设备改造、科技攻关、物资供应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均属归档范围。
主要包括有关规划、设计、安装、验收、调试、运行和检修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主辅设备、机具、仪器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在质量管理、技术引进、更新改造和标准、计量、监督、环保、科技攻关和科技情报管理中形成的技术文件资料等2.3.3设备更新改造、机组检修、设备系统重大试验等项目应在完成后一个月内将有关图纸、说明书、总结、报告等整理归档技术资料的正本存入档案室,副本由专业保存2.3.4各专业应建立的台帐和资料主要包括:2.3.4.1通用部分a)职能部门、车间(分场)有关生产设备管理技术资料档案的总目录;b)年度执行的本企业生产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明细表;c)主要辅机振动监督d)机组年度检修计划、设备治理计划、更改工程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科技项目计划、节能项目计划等;e)厂家说明书和设备图纸;f)设备检修规程、运行规程、专业系统图;g)设备台帐(即设备清册,含设备规范、参数、名称及重大变更)h)电站锅炉登记簿、电站压力容器登记簿、锅炉压力容器检查检验记录i)热力设备及管道支吊架变形检查及调整记录j)管路与承压部件金属材质检查、寿命评价、老化治理记录(包括各疏水管弯头等易冲刷部位材质检查及测厚记录)k)设备检修技术记录(即检修台帐)l)设备分析(含缺陷统计分析、专题分析和月度专业分析)报告m)年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n)专业检验、试验、化验报告o)设备异动通知单p)机组检修策划、管理、验收资料,冷、热态验收报告,检修总结q)需监督运行的设备、部件的详细记录及监督的技术措施r)更改工程、重大非标项目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总结报告s)设备未消二、三类缺陷记录及消缺计划t)机组一、二类障碍及事故分析报告u)建构筑物检测分析记录、基础沉降记录2.3.4.2锅炉部分a) 锅炉受热面及承压部件泄漏记录、原因分析及防范技术措施b) 锅炉检查记录:受热面管子腐蚀、、蠕胀、变形、磨损、过热等缺陷及处理情况c)承压部件金属、化学检验报告,割管检查记录、割管金属性能试验报告、水冷壁结垢量和年沉积率分析报告d) 安全门定期检验校对记录和放汽试验记录e)空预器的腐蚀、堵灰、磨损及漏风记录f)磨煤机出力试验报告g)除尘器修后空载试验报告及除尘效率报告h)输灰管线运行维护记录、储灰场大坝自然沉降定期检验记录、基准点、观测点、坡面、坝前积水、坝体检查等记录I)高温高压管道及支吊架检查、更新统计记录2.3.4.3汽机部分a)汽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和甩负荷试验报告b)汽机转子叶片频率测试报告c)凝汽器、加热器泄漏及堵管记录d)机组大轴晃度、轴位移、各轴承及轴振动测试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e) 汽缸、转子、螺栓等部件金属检查报告,螺栓伸长检测记录f)高温高压管道及支吊架检查、更新统计记录2.3.4.4电气一次部分a)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b)电气设备定期预防性试验报告c)发电机护环和转子锻件的金属检验报告d)发电机定子绝缘监测记录e)电气设备红外监测记录及定期分析报告f)电气设备外绝缘爬距资料g)升压站所属污区等级、盐密值实测记录h)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及开挖检查记录I)生产区域避雷设施检查记录2.3.4.5电气二次部分a)励磁回路绝缘监视装置的测试记录b)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定期检验记录报告、设备调试报告c)继电保护(包括故障录波)月度动作统计和分析报告d)蓄电池的充电记录、核对性放电记录、定期测试记录e)充电装置的定期检验记录f)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置定期检验记录g)直流系统电压监察装置的定期检验记录 h)励磁调节器定期检验报告2.3.4.6热工部分a)热工联锁保护装置定期试验记录,联锁保护投退审批情况记录b)自动调节装置投入时间统计记录、定期试验记录、调节品质统计记录及动、静态参数修改记录c)主要仪表定期校验记录d)事故顺序记录仪定期试验记录e)DCS系统抗射频干扰能力测试记录f)DCS测点接入率统计记录、完好率统计记录及定期试验记录g)DCS供电系统定期切换试验记录h)DCS接地系统定期测试接地电阻记录i)DCS时钟定期校准记录j)DCS系统主要模件、主要控制器、通讯网络冗余、定期切换试验记录k)DCS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定期测试记录l)DCS(含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历史站、CRT、机柜等设备)滤网定期清洁更换记录m)DCS工程师站使用记录2.3.4.7化学部分a)化学监测日报、月报、季报和年度总结b)化学仪表校验记录c)水质全分析记录,油质分析记录d)燃煤、燃油分析记录e)氢气纯度、湿度检测分析记录f)锅炉烟气检测分析报告g)进厂化学药剂质量检查记录h)废水处理及外排废水分析记录i)停用设备保护措施及实施情况记录2.3.4.8燃料部分a)接卸煤设备、报警装置、自动保护、闭锁装置试验记录b)铁路调车信号、通信和闭锁装置试验记录c)煤场及输煤系统等生产环境煤尘检测记录d)油泵房内可燃气体测试记录e)贮油罐本体及基础情况检查记录,贮油罐安全附件试验记录f)油区防雷设施及防静电设施检查记录、接地电阻测试报告2.4技术培训管理2.4.1发电厂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依据部颁《电业生产人员培训制度》制定本企业《生产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实现生产人员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4.2企业技术培训应按厂、部门、班组三级原则管理,建立健全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各级培训人员的职责及权限企业技术培训主管部门应根据上级培训制度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生产实际编制企业生产培训规划及年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2.4.3积极创造条件,对运行人员进行模拟机培训,保证培训时间,达到持证上岗2.4.4就重视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开展技术比武,提高专业技能和工艺水平,特殊工种按要求定期培训考试,保证持证上岗2.5生产信息管理2.5.1发电厂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手段,不断完善MIS等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指标、技术监督、缺陷管理、计量管理、检修管理、物资备件管理、能耗分析等信息的共享2.5.2发电厂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应明确MIS等管理网络只能进行从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中提取必要数据的单向数据传输,严禁向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传输数据,且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手段,如设置防火墙等,严防病毒从MIS传入DCS企业应责成专门机构进行监管,确保DCS等生产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三章 设备管理3.1发电厂设备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分工(责任制)、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设备检修、设备缺陷、设备周期(有效期)、设备润滑、设备异动、反事故技术措施、设备更新改造、备品备件等管理。
3.2设备分工(责任制)管理3.2.1发电厂应制订《设备分工管理规定》,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到全部设备(系统)都有责任部门车间、班组应参照公司《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制订本单位设备分工管理办法,做到台台设备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随人员的变更及时变更3.2.2《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应根据设备专业属性、功能和明显的现场界面划分,并应考虑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一般情况下宜将专业属性和功能上不可分离的最小单元的设备归属一个单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从管理上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3.2.3外包给其它单位负责运行、维护、检修的设备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