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广、负面影响特别大等特点,甚至.pdf
3页领导科学 2013 · 7月上马来西亚巫统的执政马来西亚巫统的执政危机及其根源分析危机及其根源分析别广、 负面影响特别大等特点, 甚至 不乏高官势力渗透到公安、 司法、 媒 体、 金融、 工商、 军队者, 其查案、 办 案、 审案的难度特别大, 如果不能找 到一个可以独立公正办案的第三 地, 高官贪腐案就无法得到公正审 判一旦处理失当, 还会进一步损 害纪委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甚至 严重损毁我党的执政基础所以, 关键不在于进一步完善异地审判的 法理依据和具体程序, 而在于通过 司法创新来提升执政党的领导力和 公信力 作为反贪腐的关键, 司法改革 尤其需要理性一方面, 它无法毕 其功于一役, 而必须契合我国 “后发 式现代化” 的特殊历史境遇, 一切试 图照搬西方 “先发式现代化” 模式的 激进方案, 都是无视中国特殊境遇 的非理性之举另一方面, 万事都 有个轻重缓急, 司法改革绝对不能 单兵独进, 而必须服从中华民族复 兴这一大局贪腐虽然会危及党的 领导力和公信力, 但它毕竟不是我 党全盘工作布局的中心一切试图 搬抄西方多党制、 三权分立制的激 进之举, 无论于党、 于国, 还是于广 大民众, 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回首历史, 明清以来的封建王 朝之所以日趋腐朽, 主要源于精英 阶层故步自封、 闭关自守而迷失全 局鸦片战争以来的旧中国之所以 长期动荡, 主要源于精英阶层盲目 崇洋、 急躁冒进改革开放以来的 新中国之所以一路凯歌行进, 主要 源于精英阶层渐趋理性、 稳健改 革因此,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实现 “中国梦” , 既需要理想, 更需要理 性中国梦” 必须是一个理性梦, 不 单是反贪腐需要理性, 整个中华民 族复兴的伟业都需要理性 (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 学院军事文化研究中心副教 授、 哲学博士、 政治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凉风 E-mail:ldkxlf@ :0371 - 63926295●陈家喜●陈家喜刘王裔刘王裔巫统 (UMNO) 是马来西亚 “马 来民族全国统一机构” 的简称, 成立 于1946年自1957年马来西亚独 立迄今, 巫统一直执掌着马来西亚 政权, 而巫统领袖则长期担任马来 西亚总理在2013年5月5日举行 的马来西亚第13届大选中, 以巫统 为核心的执政联盟 “国民阵线” 虽然 赢得国会的多数议席, 但只得到 47.425%的选票, 而反对党联盟—— 人民联盟则获得了过半数选民的支 持, 得到 50.830%的选票。
若不是 不合理的选区划分, 这一持续执政 55年之久的老党真的会出现 “江山 易主” 的危险回顾巫统的执政危 机可以发现, 长期以来巫统存在高 层权力倾轧、 经济政策失当、 政治联 盟失效、 贪污腐败严重等现象, 凸显 其领导制度、 决策制度、 联盟制度和 监督制度的缺失, 从而导致其失去 多数选民的信任 一、 大选前巫统面临的执政危机 经济问题缠身收入增长缓 慢, 贫富差距扩大引发民众不满据 统计, 2011年马来西亚下层40%人 口收入只占全国总收入的14.3%, 而20%的富人群体的收入占总收入 的50%同时, 最底层40%的家庭 每月收入少于1500令吉 (1令吉约 兑换5元人民币) 截至2010年底, 马来西亚家庭负债为5810亿令吉,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 家庭偿债 比率达47.8%, 这意味着每个家庭 收入的近一半用来还债 腐败丑闻不断巫统领袖、 首 相纳吉涉嫌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参 与法国军购, 由于金钱回扣和利益 分配问题, 导致一名蒙古女翻译被 保安杀害, 其个人形象受到严重污损2011年, 纳吉夫人罗斯玛又被 指拥有2400万令吉的昂贵戒指, 陷 入争议旋涡此外, 在现任内阁当 中, 有3名巫统部长受到腐败指控, 包括巫统妇女组主席莎丽扎、 掌管 回教事务的首相署部长贾米尔及财 政部副部长阿旺阿迪。
莎丽扎被指 涉及国家养牛中心涉嫌滥用2.5亿 令吉政府低息贷款, 贾米尔被控滥 用回教义捐 (zakat) 支付个人的律师 费, 阿旺阿迪则涉嫌收取商人捐款 而卷入贪污丑闻 反 对 党 力 量 不 断 壮 大 在 2008 年举行的上届大选中巫统及 其主导的执政联盟——国民阵线受 到历史性的重创, 而反对党阵营则 赢得了空前的胜利反对党获得了 222 个全国议会议席中的 82 个议 席, 还差 30 个议席就可以上台执 政同时, 它们还赢得了马来西亚 13个州中的吉兰丹州、 吉打州、 槟 城、 雪兰莪州和霹雳州5个州的地 方执政权随后, 反对党组成联合 阵营—— “人民联盟” 2013 年大 选前夕,“人民联盟” 围绕安华案件、 要求干净与公平选举而不断组织群 众集会和示威游行, 进一步壮大选 举动员的声势 面对这一形势, 巫统主席纳吉 坦承, 这是巫统历史上所面临的 “最 严峻的大选” , 也是 “非一般” 的大 选,“选举成绩将决定马国的前途是 一片光明, 还是一条荆棘满布的道 路” 二、 执政危机的制度探源 尽管形成当前巫统执政危机的 因素有多种, 但从政党执政的角度 来看, 其自身制度建设的缺失无疑 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54领导科学 2013 · 7月上马来西亚巫统的执政马来西亚巫统的执政危机及其根源分析危机及其根源分析领导博览(一) 领导制度的缺失: 权力争 斗导致党内分裂 政党领袖长期专权导致领导精 英更替受阻, 高层权力争斗不断, 以 致党内数次分裂从 1981 年到 2003年, 马哈蒂尔连续22年担任巫 统党主席及国家总理他过于强 势, 常常不能容忍接替者与自己施 政路线相左, 打压后者从而形成三 次党内分裂第一次党内分裂发生 在马哈蒂尔与巫统领导人东姑拉沙 里之间他们围绕1982年巫统领 导人选举中的争议, 产生严重的对 立和冲突, 进而导致巫统分裂为新 巫统和 “四六精神党” 第二次党内 分裂出现在马哈蒂尔与安华之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马哈蒂 尔与其接班人安华之间在如何处理 危机上产生分歧, 最终矛盾激化, 马 哈蒂尔解除安华一切职务, 并以鸡 奸罪判其入狱这一事件引发了巫 统内部的再次分裂, 部分安华支持 者转入新成立的国民公正党 (其于 2003 年与人民党合并成人民公正 党) , 而安华本人后来也成为 “人民 联盟” 最重要的领导人第三次党 内分裂发生在马哈蒂尔与巴达维之 间。
巴达维是马哈蒂尔指定的接班 人, 但态度温和的巴达维上任后释 放了安华, 并中止了马哈蒂尔执政 时期的重点工程, 激怒了马哈蒂尔, 并使两人关系恶化, 最终导致巫统 内部分裂为分别以两人为核心的派 别 政治强人的持续执政保证了政 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性, 却不 利于党内精英的代际更新和良性竞 争, 特别是严重损害党内团结持 续的党内高层争斗不仅严重削减了执政党组织的内聚力和整合性, 导 致政党分裂与精英流失, 而且还给 反对党制造了机会巫统的每一次 分裂, 都导致不少党内高级干部与 党员流向反对党, 同时也带走一大 批政党支持者 (二) 决策制度的缺失: 从倾斜 到失衡 巫统的决策制度主要体现在其 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两方面, 它们 相互关联1969年 “5· 13事件” 爆 发之后, 为了缩小族群间的经济差 距, 巫统在1970年到1991年间实施 了带有倾斜性的 “新经济政策” 这 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行政手段 干预经济政策, 从资本供给、 教育培 训、 就业晋升、 企业经营等方面确保 马来人的 “经济特权” 如巫统主导 下的政府为了达成 “民族经济平衡” , 对各种族资本所有权进行重组, 马来 人由 2.4%提高到 30%, 非马来人 (华人与印度人) 只能占40%, 外国 资本不能超过30%; 颁布 《投资鼓励 法案》 和 《工业调整法》 , 保证在外资 企业和私营企业中马来人的就业率 和股权比例达到政府标准; 成立原 住民信托局 (MARA) , 专门负责向 马来人提供资本、 知识和技能培训; 政府新建和扩大国有大型企业, 如 马来普腾汽车公司、 国家贸易公司 和马来西亚重工业公司等, 大量雇 用马来人。
政府还采取 “建设—经 营—移交” 的方式促进马来人成为 国有企业股东尽管从20世纪90 年代开始, 巫统实施了修正性的 “国 家发展政策”(1991—2000) , 提出放 松政府对某些领域的管制, 但对于 政府主导以及赋予马来人经济特权 的基本做法并未有多大改观新经济政策” 从整体上缩小了 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 改 善了马来人的就业和收入状况, 并 造就了一批工商业精英群体和中产 阶级更为重要的是, 这一经济政 策赋予马来人经济特权, 从而使其 形成对巫统的政治依附关系, 成为 巫统最重要的社会基础然而,“新 经济政策” 的实施导致不同族群之 间以及同一族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失 衡一方面,“新经济政策” 运用行 政手段限制非马来人财产、 土地、 经 营和职业等发展机会而提升马来人 的经济地位, 使非马来人形成强烈 的相对剥夺感另一方面, 政府对 经济领域干预过多, 造成官商勾结、 贪污成风、 腐败盛行, 底层民众的经 济改善状况并不显著, 贫富差距仍 然很大除了一批与政府关系密切 的马来工商业阶层之外, 马来人知 识分子和中下层民众也对 “新经济 政策” 不满 (三) 联盟制度的缺失: 从团结 到分裂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多种族构成 的国家, 马来族、 华族和印度族分别 占全国总人口的56%、 23%和7%。
以马来人为主体的巫统为了有效执 政, 构建起政治联盟制度1955 年, 巫统与华族的马华公会和印度 族的国大党组成联盟1974年, 巫 统又吸纳民政党、 进步党等其他11 个党组成国民阵线 (BN) 国民阵 线的各个党派分别联系各个族群和 阶层, 巫统执政即是通过主导国民 阵线、 国民阵线主导国家政权这一 方式加以实现 巫统先后出台多项措施确保马 来人的经济特权和政治特权, 同时 极力确保民族和平相处, 包括修改 宪法和 《煽动法》 , 用法律禁止讨论 可能引起民族情绪和反对马来人特 权的议题然而, 不同的种族、 宗 教、 文化, 再加之经济收入和利益诉 求上的差异, 使马来西亚社会结构 的异质化程度极高在这当中, 民 族关系又是最为复杂和敏感的, 处 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政治危机如55领导科学 2013 · 7月上1969年 “5· 13事件” 的导火索就是 马来人与华人经济收入差距所引发 的而2008年 “政治海啸” 的起因 之一就是大选前政府拆除一间印度 庙, 引发印度教徒不满和维权行动, 进而使巫统失去了印度族的选票 2013年大选前夕, 巫统还面临 一个严峻的挑战, 就是其政治同 盟——马华公会在华人族群中权威 的流失。
马华公会深陷领导人丑闻、 高层争斗和党员退党的困扰2011 年12月29日, 近千名党员宣布退出 马华公会2013年大选前的民调显 示, 马华公会在华人社区中的支持率 仅占20%左右由于马华公会是巫 统最大的执政同盟, 也是巫统联系华 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 因此随着马 华公会在华人族群中的权威衰减, 巫 统也失去了华人这一大票仓 此外, 巫统的民族政策调整也 面临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一方 面, 为了尽可能笼络各族群, 2009 年上台的总理纳吉提出 “一个马来 西亚”( “全民的马来西亚” ) 的口号, 以图强化不同族裔的地位与权益平 等, 促进不同种族间的和谐另一 方面, 面临习惯享有经济与政治特 权的马来人——巫统最为重要的政 治支持力量, 纳吉又向他们保证不 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他甚至带 着裹挟的口吻要求马来人在即将到 来的大选中支持巫统:“我们没有选 择, 如果我们不维护巫统, 如果巫统 被遗弃、 灭亡, 回教还会被高举吗? 马来人和马来统治者还会受到尊重 吗? ” (四) 监督制度的缺失: 经济腐 败与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