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巷掘进爆破时炮烟中有毒气体及防治措施.docx
5页Word井巷掘进爆破时炮烟中有毒气体及防治措施 目前,在井巷的掘进与开挖中,钻眼爆破方法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施工手段,已经得到了特别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井巷掘进爆破时,炸药爆炸生成的气体含有大量的有毒成份由于井巷作业空间狭小,通风条件较差,简单造成有毒气体浓度超标,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平安生产构成严峻威逼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国内外的爆破工程中,炮烟中毒的死亡事故占整个爆破事故的28.3%可见有毒气体是造成井下死亡事故的重要缘由之一,必需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1 炮烟中有毒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危害性 在炸药爆炸生成的炮烟中,有毒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假如炸药中含有硫或硫化物时,爆炸过程中,还会生成硫化氢和亚硫酐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的危害性极大,当人体吸入肯定量的有毒气体之后,轻则引起头痛、心悸、呕吐、四肢无力、昏厥、重则使人发生痉挛、呼吸停顿,甚至死亡 炮烟中有毒气体的毒性,用空气中的危急浓度来表示如表1 由表1可看出浓度越高,气体毒性越大另外,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某些有毒气体对煤矿井下瓦斯能起到催爆作用或引起二次火焰,尤其是在高瓦斯矿井中,易造成灾难性事故因此对井巷掘进爆破过程中的有毒气体,必需实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防止平安事故的发生。
表1 有毒气体空气中的危急浓度 有毒气体 各种气体危急浓度 吸入数小时将 引起稍微中毒 吸入1小时后将引 起严峻中毒吸入0.5~1小时就 会有致命危急 吸入数分钟会死亡 一氧化碳 氧化氮 硫化氢 亚硫酐0.1~0.2 0.07~0.2 0.01~0.2 0.0251.5~1.6 0.2~0.4 0.25~0.4 0.06~0.261.6~2.3 0.4~1.0 0.5~1.0 1.0~1.055 1.5 1.2 2 炸药爆炸时产生有毒气体的主要缘由 2.1 炸药的氧平衡 在井巷掘进爆破进程中,一般使用混合炸药,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其中非爆炸性氧化剂分子或富有氧元素的炸药分子为氧化剂,而非爆炸性可燃剂分子或富有碳、氢元素的炸药分子为燃料,混合炸药爆炸的实质是氧化剂和燃料发生高速化学反应的过程炸药内含氧量与可燃元素充分氧化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氧平衡关系假如所选炸药中的含氧量恰好能满意可燃元素充分氧化所需氧量,此时,氧和可燃元素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理论上讲,炸药爆炸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假如所选炸药为负氧平衡炸药,将会产生可燃性的一氧化碳有毒气体。
假如所选炸药为正氧平衡炸药,多余的氧在爆炸过程中与氮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氧化物有毒气体 2.2炸药爆炸反应的完全程度 炸药反应的完全程度与炸药组成、成份性质、炸药密度、粒度、装药直径、起爆冲能的大小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当炸药组成相同时,粒度越小,混合起匀称,反应就越完全,有毒气体生产量就越小; 2.3四周介质的作用 某些矿物介质可与爆炸产物起化学反应,或者对爆炸产物的二次反应起到催化作用,使有毒气体含量增大例如在肯定条件下,煤可以还原爆炸产物中的二氧化碳为一氧化碳有毒气体爆炸作用时,含硫的矿石可生成硫的氧化物或硫化氢有毒气体当四周介质温度较低时,浆状炸药在低温状况下也常消失不完全爆炸或爆轰中断现象,使有毒气体含量大大增加 3 有毒气体的防治措施 3.1 优选炸药品种和严格掌握一次起爆药量 在井巷爆破掘进过程中,应依据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选用炸药品种如工作面积水时,应选用抗水型炸药,否则因炸药受潮而影响爆轰稳定传播而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于低温冻结井施工,应选用防冻型炸药,否则炸药也会因不完全爆炸或爆轰中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量与炸药用量成正比,严格掌握起爆药量,可以有效地降低爆破有毒气体生成量。
3.2 掌握炸药的外壳材料重量 为了防潮,粉状炸药通常采纳涂蜡纸壳包卷,由于纸和蜡均为可燃物质,夺取炸药中的氧,易使炸药在爆炸时成分负氧平衡反应在氧量不充裕的状况下,将会产生较多一氧化碳气体,因此,限定每100g炸药的纸壳重量和涂蜡量分别不超过2g和2.5g 3.3 保证炮孔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 保证炮孔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能够使炸药发生爆炸时,介质在碎裂之前,装药孔洞内保持高温、高压状态,有利于炸药充分反应,削减有毒气体生成量而且足够的堵塞长度和良好的堵塞质量,还会削减未反应或反应不充分的炸药颗粒从装药表面抛出反应区,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 3.4 采纳水封爆破或放炮喷雾 炸药爆炸时会形成高温高压环境,水封爆破时产生的水雾,在高温高压下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炮烟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由于爆破产生的某些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因此在放炮时,采纳自动喷雾设施进行喷雾,既能起到降尘作用,又能有效地削减有毒气体含量,使炮烟毒性降低 3.5 采纳反向起爆方式 采纳反向起爆方式时,炮泥开头运动的时间比正向起爆推迟,间接地起到了增加炮孔堵塞长度的效果,使炸药反应完全程度提高,从而降低有毒气体生成量。












